分享

清代王爺知多少

 铁锈红 2011-07-18

清代王爺知多少

2010-01-26 14:42:56|  分类: 【文史百科】 |  标签: |字号 订阅

清代宗室的封爵,基本上受明朝之影響。最初封親王、世子用金冊,郡王用鍍金銀冊。咸豐十年(一八六粼)冊封親王改用銀質鍍金;但也有例外,恭親王奕訢王爵世襲仍用金冊。王爺的歲俸、禮儀方面:清初,攝政王歲俸三萬兩、輔政王一萬五千兩、親王一萬兩、世子六千兩、郡王五千兩。俸米:親王五千石、郡王二千五百石。王府官員有長史一人、散騎郎四人或三人、護衛二十人,其他官員、太監、吏僕等,總在三、四百人左右。

 

  清代的王爺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是「追封」的王爺。本人在世並未封王,死後若干年後被追封為王的共有四十五位。這種王爺有三種情況:有赫赫戰功,死時尚未封王,後來為了追念他的功績並為了恩蔭其子孫而追封為王的,如順治十年(一六五三)追封的四王:武功郡王禮敦、慧哲郡王額爾袞、宣融郡王齊堪、莊親王舒爾哈齊,他們都是清初名將、大清開國的奠基人。第二種是由於某種政治需要(如安撫、籠絡等)或帝王念舊而追封,這種在追封王中最多。第三種是為子孫襲了王位而追封的,如清高宗(乾隆)的十一子永瑆,他本人封為成親王,但他的兒子綿懃、孫子奕綬都死在他之前,所以都沒有王位(綿懃死前得了個「郡王」銜)。永瑆死於道光三年(一八二三),他的成親王的爵位由他的曾孫載銳(奕綬第一子)襲承,按例為「成郡王」。於是,載銳之父奕綬、之祖綿懃依例追封為成郡王。(李炎錩) 

  第二種是「封王」,即本人在世時被封為親王或郡王。這其中也有兩類:一是「功封」,即因功賞封,在開國初和重大事變中封的大多屬此類,如十二位「鐵帽子親王」。二是「恩封」或「襲封」,也就是靠了祖宗恩蔭而封的,這種王爺共有一百五十六位。

  第三種是「革王」,即被革去王爵的人。

這類「革王」共有四十二位。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確有罪過,或因戰不力、失利、貽誤戎機;或生活過於腐敗或觸犯刑律不辦不足以平憤,甚至會有損統治階級根本利益者。如簡親王中的三位王爺均遭到革爵的處分。第二代簡親王喇布是和碩簡親王濟度的二子,康熙七年封三等輔國公,九年襲王爵。康熙十三年平吳三桂叛亂中,他駐南昌,屯兵螺子山,不出師攻吉安,遭遇敗績。康熙二十年十月喇布去世,二十一年追論吉安失機罪,被奪爵。於是簡親王由濟度五子雅布襲承。可是雅布的兩個兒子又不爭氣,第一子雅爾江河於康熙四十一年在其父雅布死後襲王位,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因「耽飲廢事,奪爵」。於是由其弟、雅布的十四子神保住襲爵。可是,神保住當了十七年王爺之後,於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又因「恣意妄為,致兩目成眚,又虐待兄女」被奪爵。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封而革爵,革而復封,甚至多次革封,幾起幾落的王爺。最為典型的是豫親王多鐸。他是清太祖十五子,初封貝勒,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四月封豫王,掌禮部事。崇德三年與明祖大壽交戰失利,四年五月被削爵降為貝勒。七年破吳三桂獲洪承疇,攻枮山有功,晉豫郡王。順治元年晉豫親王,後又加封為德豫親王、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九年,因多爾袞案被牽連追降為郡王,其時他已死三年矣。乾隆四十三年,多爾袞案平反,這位被冤枉了一百多年的王爺又被恢復為豫親王,並配享太廟。多鐸的浮沉頗能代表清代王爺的浮沉。 

  清代王爺,主要是「龍子龍孫」;但是並非所有王子都是王爺。如清太祖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被封王的只有四人;康熙有三十五個皇子,封王的只有十二個。這點和明代宗室凡是皇子,不分愚賢一律封王就不同了。所以明代出過幾次藩王之亂,而清代王爺作亂的卻是沒有的。 

  按照清代王爵繼承法,除「鐵帽親王」外,王位不世襲,而是「世降一等」。這樣一級一級降下去,直降至鎮國公或輔國公後就可以世襲了,這是宗室的第五、六個等級。正因為這樣,清代皇帝(包括景祖、顯祖、太祖),傳世二百六十多年,皇子皇孫有成千上萬,而真正封為王爺的卻只有二百四十三位,其中包括追封的四十五位、革退的四十二位。這和太平天國後期,不到幾年濫封王達幾百人,也是一個對比,說明清代在封王這個問題,還算是謹慎的。(李炎錩)

 

  鐵帽子王爺

  清代世襲不降的親王,即俗稱為「鐵帽子親王」,共有十二家。他們是開國時期的八位:睿親王、禮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雍正朝增加了怡親王,同治時增加了恭親王,光緒年間又增加醇親王和慶親王。 

  先介紹一下這十二家王爺首封概況:莊親王舒爾哈齊、鄭親王濟爾哈朗是父子,是顯祖的子、孫。禮親王代善、克勤郡王岳托也是父子,是太祖的子孫;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是三子薩哈璘之二子,「一門三鐵帽」,為王爺中的佳話。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是兄弟,都是太祖的兒子。肅親王豪格是太宗的長子。怡親王允祥是康熙帝的十三子。慶親王奕劻是慶僖親王永璘之孫。醇親王奕環是咸豐帝的七子。 

  這些「世襲罔替」的「鐵帽王爺」都有著他們一些特殊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的攝政王戴澧,是溥儀的生父,只做了三年,就被趕下台了。這兩個「鐵帽」其實不「鐵」,一個是蒙冤一百二十年;另一個是傳至第二代就完結,是諸王府中王爺較少的:睿親王才三個王爺,醇親王則僅父子兩個。

 

  形形色色的王爺 

  清代的二百多位王爺中,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有的說來可笑。 

  妻妾最多的王爺是裕親王保泰。保泰是裕憲親王福全(順治二子)的三子,初封世子,後襲為裕親王。他有妻十六人,兒子二十五個,可惜壽命不長,四十九歲就死了。 

  清末還有兩位著名的王爺也是戲迷,他倆是肅親王善耆、慶親王奕劻。他們不但經常在王府裡舉行戲曲堂會,善耆還親自上台表演。還有一個更突出,禮親王府的金仲仁,在禮親王誠厚去世後,他本可以承襲王爵,但他不願當王爺,卻「下海」當了戲子,成了著名的京劇小生。金有許多弟子,有「十三太保」之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