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捶千变万化。杀机四伏。
师生定律:老师想掏光学生的腰包,学生想尽学老师的绝招。 抽象的是拳意,具体的是拳势。 以骗钱为生的武术家的良心,大概被他们模仿的动物吃了。 心意一年打死人纯属梦呓。 技击虽小道。但绝不可小看。 武学的真谛是保身学、养生学。 在自然中觉悟。在笑骂中成长。 很多人连起势都没弄明白,却对收徒收钱极为关心。 单把和双把的区别就像是步枪和机关枪的区别。 练拳要练出灵感,因为我们很愚蠢。 意动,劲动,敌未动,我先动。 弘扬的是某个人。而不是某个人代表的拳术。 单、双换掌的“换”字其实就是无可不易的“易”字。 站位重要,但面向敌人更重要。 你可以用拳头毁灭武术家,但你无法用任何东西毁灭他对武术的激情。 我练的东西跟老前辈没关系,但不是一点关系没有。 武术家响亮的名号需要几代人的好运来维持。 如果不从内五行选择内动觉悟,雷声再大,也是一声叹息。 知道尊重拳技不如自己的人,也就知道了武德的一部分。 武术的伟大目标,不是防身而是健身。 天生的技击术是行之有效的,而后天修炼的正相反。 当武学原理用于实战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实战。 不要跟别人比高低,而是要享受练拳的快乐。 大师就是制造会练武术却不懂技击的人。 身子散乱是腰腿的毛病,更是心理的故障。 继承武术遗产不需立遗嘱。 根据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武术家对弘扬武术的关心不如对学费的关心高。 不想比武的“技击家”,什么借口都可以找到。 拳意很重要但是别忘了进攻要靠拳脚。 武术的阴暗面也是武术真相的一部分。 敌人口水之恩,吾当勇拳相报。 “一羽不能加”正像是人的血压一样,必须得平衡,低也不行,高也不行。 翻身掌是为背靠背时准备的。 成功的武者都有些特质,其中之一就是思想先进。 阳光照到哪,哪亮;拳头打在哪,哪痛。 拳种没有真伪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大师宣言,我们可以谨慎,但绝不谦虚;戒骄戒躁从来就不是我们的文化。 有高远的见地,才有可能达到高深的境界。 度量的大小取决于观念的大小。 力场不同。观点和结论肯定不同。 秘密都是明摆着的,只是没发现罢了。 顺其自然不是叫你昕其自然。 所有的武术都要依赖宣传才能生存、发展。 明师的眼里,只有是非之分,没有拳种之别,而名师则正相反。 做武术文章如果不为利益,不为名誉而做,文章或有可观之处。 心意拳不是最好的,函授的心意拳才是。 心意拳宣传的手段要比心意拳打人的手段更具诱惑力。 八卦掌的转——一切都以对手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抖把”无成势,无常形,所以能究人之情。 如果所有的心意拳家在一起,他们不会有一点好心情。 “转身挑领阴阳势”转身是式,丹田抖转成势。 三把宝剑,抵不上一把手枪。 “存”就是与敌共存。 动为体用,熟势虚用。 身退势仍健,势出意已收。 自欺欺人,自赞毁他,是绝大多数武术家的习惯。 钱,既然支配着整个武术界,一定也支配着武术家。 拳艺是拳的艺术,作为练拳的人时刻都不应忘记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无手拳,看不见的拳头最危险。 三节贯串,五体从心,无不胜也。 追风赶月不放松,不放松对敌人的进攻。 所谓心为勇性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 不动心——决定胜利和失败。 裹——好色藏之不露,才能赢芳心。 良师——是自己追求武学的“再生父母”。 最可怕的不是拳头,而是子弹。 传授真武术是慈善事业,应该慷慨施舍。 武术界的愚人总会发现有更愚的人崇拜他。 真正的大师,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构成武术传销的主要成分,并非拳技与拳理,它主要的成分是假大师和傻徒弟。 你如果让学生失去求知欲和好奇心,那么你将失去学生。 外国人不一定需要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绝对需要外国人。 舌头没有煽动力,就弄不昏傻徒弟。 必须有勇气正视武术的一无用处。 把老师教给自己的东西算作自己发明,这也很接近无知。 拳形是拳势的一个重要条件。 夫妻六合大撞: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一个没特色的拳师,教的学生也不会有特色。 好的老师会让自己的学生夹着尾巴做人。 独习和对练是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 传授武术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经常制服学生。 收即放,去即还。收放为鹰虎合演,去还是阴阳之用。 “曰:松,劲之涣。曰:悍,劲之萃。”解:涣者,亨也。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萃者,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 顺势掌:乐天循理,无所不需,以安其天,方始尽性。 守洞,守住空空洞洞,劲力从空空洞洞中出,入空空洞洞中,劲在肩,根在足,意境浑然,不着踪影。 起落:手法与身法相逆,刚与柔暗合,阴与阳互转。 鹰熊二势,其实还是一势,开合错综运成复合之劲,阴阳两不相离,相反相济。 “练时无人似有人”练的顾法,“打时有人似无人”,说得是绝劲。 悟透了内家拳的内字,则一切武术难题皆可迎刃而解。内是性命之道,内到无可在内,内五行要动,外五形要随也就心领神会了。 无论是独习还是交手,都应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句拳经为准则。 我们的弱点是分不清什么是练法,什么是用法。 体松、气固、神凝是一切武术的锻炼要领。 当你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就站桩吧! 注释“消息全凭后足蹬”不能断章取义。蹬的消息在起意,起意的消息在前脚掌,前脚掌的消息在塌腰,塌腰的消息在长强穴。循环无端叫做长,健行不息叫做强。这些消息不掌握,不但不能像虎一样蹿出丈外不说,还会落个双膝残损。 众多人神魂颠倒于把虚拟网络世界变成一个真实的武林,每个人都自命为大师,每个人都想唯我独尊,为了实现此目标已经是满嘴喷粪了。 武术史是一个无边的谬误海洋,在这里或那里,偶尔能发现少许似是而非的真理。 毋庸置疑,父母给予我们的身体,惑于后天的七情六欲,使脏腑肢骸都被滓秽的污染,必须洗涤净尽,不留丝毫瑕障,方可超凡跻入圣门。这才是“摇涮把”美女浣纱的道艺正解。道士用拂尘,头陀不宿空桑,为的都是心空万物。心意拳家用散竹棒轻叩身体渐久加力,不知者以为素隐行怪,其实这是练习“抖把”的不二法门。 心意拳原是锻炼意识的体操。 太极拳的圈愈小,被对手粘住的机会就愈少。 因为有摄录机,武术家死后也要继续表演。 我们知道的顾法很少,我们不知道的打法很多。练武术只为两件事,想打人号怕被别人打。 没有技法,武术没有说服力。没有武德,技法变成暴力的助手。 武术家的心理过程,体现在拳脚上。 啊!武术,你使高尚者更高尚,也能创造出更多卑微者。 起势就是从最简单的式子做起。 八卦掌脚下的圆外空白代表无知面,走的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如果用数学来比喻八卦掌的话,那么单换掌是常数,64掌是变数。 哪里有武术家,哪里就有反对者吐出的口水。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要在十大真形上有所进步,向大师学习,不如向动物学习。 步法是一切武学的大门和钥匙。 武术需要实验,一实验就有人原形毕露。 武术家的价值,应该看他练出了什么,而不应该看曾经学过什么。 蛇蝎心肠的武术家。研究蛇形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使武术算术化的是敛财的大师。 出手横拳势难招,手中有权衡,变化如老龙。 放胆即成功,只要放大无知和自信,就必然能成功。 听劲就是分寸感。 圆是太极推手波涛中的救生圈。 正宗就是人在拜师之后形成的一种偏见。 “拜师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份“卖身契”。 排打功如果练错了,不一定会伤害别人,却一定会伤害自己。 “技击家”的眼睛。在挨揍后,才睁开。 武术的关键,要弄清楚为什么练拳。 重复训练简单的势子,会有所收获。 步法走错了方向,拳头再快亦无用。 武术界的宗师都是傀儡,随徒子徒孙的需要而吹来吹去。 知“拍”就是掌握对手肢体的运动韵律和形态。 答案令人伤感,武术仅靠苦练是没用的。 只要你不怕挨揍,没人能阻挡你当实战技击家。 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信仰负责,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应手的真正寓意在于应变。 体育是武术的延伸,但体育不是武术。 男人最难搞懂的是女人,武术最难搞懂的是敌人。 终日把武术理论挂在嘴上的人,牙早晚会被人打掉。 太极拳发人丈外的动力来自于对手。 没有武德约束的技击家是最难战胜的对手。 无巧不成书。无巧也不成“攻”。 捞偏门发大财,走偏门打胜仗。 教授真功夫难,教授假功夫更难。 父母给了你身体发肤,可你却用它撞大树。 心意六合拳能大能小的是大师的小弟弟。 对勇气最大的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被击倒后是否敢站起来。 失败原本就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 八卦掌那个不起眼的圆圈,把笨蛋都圈死在一个圈子里了。 武术家对武术造成的伤害,莫大于无知与肤浅。 失恋一次可以让一个男孩成为一个哲学家,失败十次也不能使一个男人成为技击家。 利用时间是技击极其高级的规律。 一趟拳很短,发明它的人的名字却会永存。 绝招是愚者思考的方式。 瞬间是短暂的,然而充满永恒的一击却是由它决定的。 世上根本没有拳,只有运动。 四把是事实的总和,而非拳式的总和。 武术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武术,而问题在于使用武术。 对于武术,将要明白之前是最困惑的。 实战是功夫的唯一试金石。 最拙劣的武术家也有弟子。 无感恩心的人,无人教他真东西。 交手时不要把意念浪费在迟疑与恐惧上。 武术所有的境界可以归结为两个词——健身与防身。 放弃老师教给你的,方知什么是属于自己的。 好的起势是有效击败敌人的一半。 拳名再凶有什么用,老虎不叫老虎,照样吃人。 没有技击意念的拳架如同行尸。 敌人不会主动倒下,我必须自己击倒他。 不要因为一次胜利,就认为自己是常胜将军。 静坐是为了心灵获得休息。 武术界真正敢超前人的少,在语言上敢发挥的很多。 愿老先生们每次回忆时,对徒弟们都不会感到内疚。 最强的本能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 好脾气是气功的最高境界。 步法就像弈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武术界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为人师表。 对技击术和女人,一知半解都是危险的。 技击家每次胜利,总有一个失败者在里面。无论何时,只要大师对金钱有需求,破费的就会是他的弟子。 “武林大会”“见光死”,“见光死”的不是武术。 形意拳虽然很多,但是早就丧失了其内在的意义和精神。就只剩下一具形骸了。 一切拳术的问题都是攻防的问题。 拳势——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 吃苦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除了为练成“马阴藏相”而吃苦。 比武——一种愚蠢的好斗行为,弱智的人才做这种事。 武术家——从哲学家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一种傻瓜。 大师只是根据利益来断定拳术的优劣。 人定——处于假死状态的练功方式。 大师的精明在于清楚每个弟子的财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于是武术就有内家与外家之分。 大师的乐趣在于自我奉承。 就算武术界上没有大师。那也有必要创造一个。 技击家——有点像变魔术的,他一边对你拳脚相加,一边掏光你的腰包。 自负是致命的,尤其是技击家的自负。 聪明人只拜一个老师,只有笨蛋才拜两个或多个。 金盆洗手——摆脱了被武林同道压得抬不起头的紧张,却堕入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无聊与孤独之中。 大师——从另一方面考虑,这是一种傻瓜。 武林败类的公共关系原则——我不在乎你。 绝招是一个假设。 著名武术家——卑鄙得使人瞩目。 大师的声名狼藉使其朋友和敌人都感到高兴。 拳击擂台是得脑震荡的最佳场所。 大师信心越小,广告越大。 我们发现了武术骗子有创造力,认识了武术骗子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武术骗子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发展中去继承,继承中寻发展。 对于武术骗子而言不造假,就死亡。妨碍我成为技击家的唯一障碍就是我学的技击术。 我不知道什么武术能进入奥运会,但我能确定进入奥运会的武术肯定不是大家都满意的。 阅读拳经时要小心,你可能死于错误印刷。 别到处跟人抱怨徒弟欠你什么,徒弟什么都不欠你的。 将傻徒弟从他们所敬拜的大师的锁链下解救出来是非常困难的。 武术界既需要武德也需要功夫。 武术界之所以是这样的武术界是因为武术家就是这样的武术家。 衡量一个人,就是看他在拥有权力时的所作所为。 武术都要进奥运会了,武术家的功夫还没练成呢。 武术杂志有文章称九成的大师认为有一成的大师是骗子。 再长的套路也有收势,再长的文章也有句号。 练拳是我的乐趣,而乐趣来自练拳。 屁话一开始也就是屁话,但这些屁话是和武术有关的,所以最后屁话也就成了武术。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