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屁话(三)
偷情、偷拳、偷袭一样刺激。
一夜可以了解一个女人的生理,一辈子不能了解一个大师的心理。 对“鹰熊竞志,取法为拳”理解得越深,心意拳运用得就越妙。 自大的心意门人内心自卑,自谦的心意门人自信。 练“四把捶”要想三件事:千变万化,千金不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出手横拳势难招”,如果他的横拳,没有高峰坠石之势,没有洪水决堤之势,不用把他当回事。 “这只手还是这只手”讲的是手法,老前辈认为这只手一动,表面看来是一种隋况,实质上又是另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但还是这只手打你。 一目了然,看得透彻,叫做见性:起如槐虫,周身轻灵,叫做灵性;落如挑担,全力进攻,叫做勇性。 知黑守白才能继往开来,可惜很少有人能分清黑白。 口渴的人自然会找水,无知的人未必愿求学。 越有效的进攻,就越简单:越有用的拳势,显得越没用。 “手脚齐到”可以近乎拳道,但还没有完全合于拳道。 靠力气的弱点多,所以说尚德不尚力。 自娱自乐的练功方式,足以让一般的人觉得他高深莫测。 如果实在无聊,就练习无聊的武术吧。 傻瓜由传播武术的人来做更合适。 武术界不存在真诚的技击术,一切技击术的成功都是“诡道”的胜利。 武术和舞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鬼武学以及鬼武学小说的时代快开始了。 练武术的容易被三种人蒙蔽,老师、老师的朋友、老师的敌人。 打人不可怕,打人的后果可怕。 进攻和防守既对立又统一。 老师和学生练的东西,即便是相差一点点,也大有不同,而真伪的断定往往也就取决于这一点点之上。 养心、养生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即使能把多余的肥肉抖搂下来,跟前辈们的“抖把”也无丝毫关系。 心意门对付“高矮胖瘦”用“扫堂子”最易奏效,一阵“刮地风”解决不了,几阵“刮地风”就解决了。 你可以不相信练武术的武术家,但千万不要不相信武术。 教师队伍中,武术界以恩师自居的最多。 不放弃对打法的训练。是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向对手施以打击。 字不一定漂亮,一眼能认出就行:拳不一定练得美观,一用就灵才可以。 “消息全凭后足蹬”的消息在前脚掌。 心意拳打败泰国拳,不是在擂台上,而是在网络里。 技击含义古老得没有人知道,拳架子古怪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练心意拳存在的大缺点。 “硬打硬进”是典型的霸王硬上弓,一点技巧也不讲究,十足的恶形与恶状。 化戾气为祥和,先从自身做起。 技击是唯实的——不涉及虚和伪。 大师练拳时,我唯一想的是你——我妄想中的仇敌。 冲破樊篱——“艺上身”:以身作则冲破自身无形羁绊,功夫也就上身了。 被动时自动,意动时主动。意动生慧,自动应变。 铁砂掌练久了,也许会忘记和朋友亲切地握手。 在肚里是气,放出去是屁。 野狼不会把温顺的绵羊当做朋友,武术家不会把强敌当对手。 不管你练的是什么拳,其实还是你的拳头。 “拳迷”一旦变成“财迷”,再好的功夫亦不足观。 五行拳让两种人着迷——最聪明的人和最愚蠢的人。 为十三个动作而疲于奔命的太极名家多如牛毛,反思四肢九窍十三势奥妙的学者却凤毛麟角。 真正的武者应比任何人都清楚,最危险的对手就是自己。 确实,金钱无法买到真功夫,但他却真有可能让你以为看到了真功夫。 实力加上诈力等于智力。 交手时感到害怕的。其实是害怕的本身。 “悟得婴儿顽”就是一定要参透无知无识的婴儿啼哭为什么会使父母心惊肉跳。 乐观的大师在被打倒后会说:“孙子打爷爷。” 自比大师和武术家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 不要害怕同门说你不行,但要小心他们说你行。 你知道多少,并不代表你多好。 如果打人的动机有50%,那么挨揍的机会就是100%。 打完你后再说抱歉,一定不是真心的。 老师的名气愈大,趋炎附势的徒弟愈多。 假如敌人根本不存在,再致命的技击术也毫无意义。 存在就是真功夫和假把式共同存在。 一样话,百样说;一般拳,不一般用。 知道正常,才可以理解反常。 变势先要转念。 拳练习的对或错,都有一定的原因。 倾听自己的呼吸,胜于倾听大师的棒喝。 自己不愿意被人打,为什么要打人呢? “忍术”的核心是忍辱。 使刀和使剑一样,只有击中才能留下痕迹。 脸上有笑容的技击家最不可思议。 雷声再响亮,也未必是勇敢的声音。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也还是太极拳。 虚假武术流行于海内外的必要条件,就是习者丧失辨别真伪的能力。 真正检验功夫的不是武者的动作难度、名气的大小,也不是战胜的对手和教的学生有多少,而是这个武者通过习武所改变个人的素质如何。 大多数技击家都过着恐惧、不安的生活。 身心由弱变强了就是真传。 大师最好的自传就是他的身体。 武学的最高峰是它下面的深渊,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武界的隐士就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留下名字的人。 除非你已掌握了防守,否则千万不要吹嘘你的进攻。 每个人的模拟打法都不过是他的美好愿望而已。 踢慢的腿比踢快的腿更容易被对手接住。 “单换掌”是最复杂的头脑创造出的最简单的拳势。 天真的傻瓜才会对大师说:“让我用胸膛体会你的发力吧。” 老师是学生的枷锁。 练真武术要比真练武术更为重要。 再俗的练拳人也有独到之处。 民间武术家的大部分勇气都在嘴上。 不要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全面的。 八卦掌除了“老八掌”和“六十四掌”的数目不变之外,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不变的。 学得越多,记住得越少。 擒拿术只有在教学时才会觉得正确。 脾气太温和,在武术界的日子不好过。 当代武林的困境是,到处都是武术家,但不知哪一家是真正的。 解决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那绝对是空前的大事业。 弟子们继承着历代宗师的错误,还美其名曰在保护祖国的宝贵遗产。 一般的武学论文只不过是玩了一回换字法罢了。 不要相信大师的传奇人生,它们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虚构的。 武林的口头承诺:暗算不算好汉。
心意拳定律:心术要正。 少林拳专家就是停止练习少林拳以外拳种的人,其他拳种专家也是如此。 无论任何杂志,只要肯刊登一篇你的传奇故事,你就可以确立武术家的声誉。 习练二节棍最大的错误,是想打击敌人时却砸到了自己。 静坐能改变生活,也许好,也许坏,只有静坐的才知道。 徒弟教多了,老师会后悔。 想当宗师的野心,让许多无知的孩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除了你自己犯傻外,没有人可以哄骗你挥刀白宫,去练习葵花宝典。 制服“大师”的三寸之舌,“千夫指”胜于“一指禅”。 多数的创拳者都低估了前人的智慧,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傻事,并沾沾自喜命名为某氏。其实就是在人家的拳上加上了自己的姓氏。 降低血压的最佳方法是放松身心。 在武术的主页里,武德永远置顶。 及时惩罚你自己的过失,也就是及时挽救了你自己的前途。 在当今武林,有一个怪现象,迫切想名满天下的“武术家”,语言比拳头更具有攻击性。 武术家不怕打人,就怕被人打。 换句话说,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武术从未失误,只是有些人传错了。 语言和拳头是新一代武术家的两只手。 善于技击的武术家,在“规则”的限制下,永远也不可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技术。 猴纵身——以对手梢节为枝,沿着对手的身子(干)攀爬、嬉戏。 在武术界,努力想要改变现实,未必是一件好事。 拳脚有界限,拳意可以无界限。 武术的魅力不应该通过对手的痛苦来证实。 饿鬼的目光看一切都是贪婪的,而这正是罪恶的开始。 需要靠某些杂志、网站来维护名誉的大师,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大师。 固执己见是人类自愿选择的一种能力。 牵动四两拨千斤,不如牵动一屌动全身,这才是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 诱导比训导更重要。 “武术家”最危险的器官不是拳头,是舌头。 胜负由进攻与防守的细节决定。 大成拳绝不是属于意念的,而是与拳脚分不开的。 要用武德去征服对手,而不是武技。 腿短不要轻易给人下脚绊。 掌握距离是掌握胜负的关键。 站着挨揍的勇士永远比坐着吹牛的懦夫高。 绝招失灵只有一个托辞,那就是:对手不按套路打。 救人抓紧,打人放松。 下三滥的脚法若实现一半,敌人下三路的痛苦就将增加一倍。 武术家只有离开武术界,讲话才能恢复人性。 眼睛只看见大脑选择的东西,但这不包括进攻者的拳脚。 在武术界如果不再信仰任何神了,那么你也具备了成神的资本。 起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过程。 师父对徒弟最大的爱莫过于为徒弟当拳靶。 武术家应该设计出自己的德行,而不是那些画虎类猫的怪动作。 武术界最伟大的进步就是武术无用论的出现。 当一种假说在心中形成,一种假拳就快问世了。 用精神病的眼光观察武术家,武术家的精神并未失常。 挨揍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实战。 如果对手让你感到恐惧,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躲闪重于攻击——不知道是谁说的! 在擂台上,打人是合乎武德的。 人不仅要练太极,更要以正确的方式练太极。 武术家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就是自大自狂。 技法是最简单的,把技法人为地复杂化、神秘化,目的不过是为了敛财罢了。 在不适当的场合随便出拳,其实是懦夫。 把象形理解成是使理性奴从于自己的兽欲,这可不单是武术家的悲哀啊! 有真功夫,必有真胆量。 武德是那些懦夫拒绝实战的借口。 化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把理论化为劲力。 武术本没有门派,但是武术家多了之后,也就有了门派。 无拳无意是拳家的无形资本。 越狠越愚蠢,越愚蠢越要狠。 螺旋步的奥妙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稳。 有效的技法未必永远都有效。 武术家最喜欢的“拳经”是银行存折。 十年磨一剑等于高价娶了一个妓女。 挥刀白宫——武术达到“高峰体验”的快乐。 偷拳——秘密地听到或看到你不知道的拳论与拳势。 连环脚——紧接着又踢你一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