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偈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乐,潇洒自在。反之,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就会追求越多,失望越多,永远处于烦恼之中。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这首偈语,都是一语双关,实写插秧,虚写修禅,以插秧比喻修禅。“福田”是佛教用语,“种福田”意为做善事。“水中天”,意指做了善事,就能达到心底清净,没有污染,内心就像插秧时见到的水中天一样的清澈明亮。“稻”与“道”谐音,六根清净就能修成正觉。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插秧看是倒退,其实是在前进,反映了“进”和“退”的辩证法。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为人处世,应当学会宽容别人,有了矛盾,应该礼让为先,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宽容了别人,别人也会宽容你,岂非“退后原来是向前”。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这句是说布袋和尚在化缘中经常遭到冷遇,甚至连问一下路也有人不理不睬。因此他只好向白云问路。这首偈语的人生哲理是:世态炎凉,人在社会,常常会遇到一些惯用白眼看人的人。布袋和尚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与之生气计较,而是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问路白云头,一笑置之。这样就避开了矛盾,保持了平和心态。 忍辱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声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能使此心无挂碍,自然征得六波罗。 这首偈语通俗易懂,中心思想是宽容忍辱。它所包含的哲理是:生活中若能不计个人恩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最终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如果是佛教徒,自然会修成正果。 修心偈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修身之道,在于修心;既要重视社会的教育,外界的影响,更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自己不努力,不可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