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读《发现母亲》有感
许学功
中国教育遭人质疑由来已久。大家大都抱怨社会风气不好,教育体制不好,但很少反省家庭教育的残缺。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工作。老师有教学经验,家长没有经验,不会管孩子。我觉得,学校主要教孩子知识,而做人的教育,学校虽是言传身教,而真实的身教重在家庭里完成。我想孩子要成才,首先成人,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性格;其次,要获得广泛的知识就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再次要服务社会,就应该走进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这些都应该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教育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纵观人类的教育史,最早形成的便是家庭教育,人类几乎所有的文化传承都得益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产生,人们把教育的大权拱手让给了学校,人们都认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过渡强调学校教育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是主导,其他教育都是辅助都是补充。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他的精髓之处,学校教育几乎永远替代不了的。 第一、 母亲的存在对于一个孩子有无以伦比的影响。 母亲比老师更了解孩子。了解,是教育的前提。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母胎里就开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对影响孩子的外部环境如此清楚,也不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此深切的把握,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情,母子情结是母亲教育好孩子的最好条件,母子之间无可替代的信赖感使母亲更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权威感更在教育中显示着它的作用。母亲是家庭生活的核心,是孩子生命的发源地,是孩子赖以生存的依靠,这决定了母亲在孩子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乐于接受母亲的教诲,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 注重早期的智力教育。 现在的年轻人,怀孕后都注重胎教,听着优美的音乐,悄悄和肚中的小宝宝说这话,关注着自己的饮食,目地就是让孩子有一个较高的智商;孩子出生后对孩子进行着前期的教育,乐而不疲的沟通,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多么称职的母亲。 第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给孩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卓娅和舒拉母亲的的一段话是这样的::“教育是在每一件锁碎事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时候是怎样的,在病中是怎样的,在悲伤时候是怎样的,在欢欣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主意和榜样的敏锐的细心观察的眼睛,如果孩子虽然挨着你,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却孤单地生活着,那就什么也不能帮助正确地教育他:贵重的玩具,在一起娱乐的散步,严肃的和合理的训诲全都没有用。你应该经常地和你的孩子在一起,他应该在一切事情上都感觉有你在他旁边,在这一点上永远不怀疑。” 第四、当然作为父母也需要自我教育 回首学校教育,学校应摒除“应试教育”的观念,加强“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组织教师参与教育与科研,为教师朝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提供必要的条件。我们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摆脱以升学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堂体系,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用母爱关心着学生,使学生成功发展。 |
|
来自: dzxuexixuex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