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15秒打動對方

 楊德苑 2011-07-23

如何用15秒打動對方

    談話關係到交流的成敗,人際溝通順利,能幫助你抓住機遇,取得豐碩的成果,工作過程本身也會變得輕鬆愉快起來;相反,如果溝通得不順利,就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嚴重地阻礙工作進展。本書為你提供即學即用的方法,15打開對方的心扉,激發對方聆聽的欲望
從雙方能
達成共識的話題談起
    導致品意外滯銷的對話 在談判中,許多人都非常重視談話開始階段的90秒,他們認為只要這段發言能抓住對方的眼球,那麼,談判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在此基礎上,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就可以徹底地征服對方。
    例如:某推銷員在向客推銷某種商品時,這樣道:時間比較倉促,我想推薦本公司的新品,希望您一定要看一下。這種新品是我們公司投資總銷售額的8%時兩年時間研製開發而成的。品成功地使用了××材料,這在同行業中尚屬首例,填補了行業空白。我對這種品非常有信心,相信它一定可以幫助貴公司。所以,我才在第一時間向您鄭重地推薦這種品。
    通過這段介紹,我們能瞭解這名推銷員的最終目標是賣出品,同時還能感受到他對自己公司品的深厚感情。但是,實際上他卻離服對方的目標越來越遠了。這是因為這段介紹中沒有一點兒對客有利的資訊。
    這樣一來,就會引起客的懷疑,讓他們覺得開發成本高很可能是因為最初的模型費太貴了從開發到現在花了兩年時間,現在品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從而在彼此間生厚厚的隔閡。再加上客經過考慮後,會發現品中是否使用了填補同行業空白的材料與我們公司無關,我們只關心這種材料到底是什麼推銷員來上門推銷,肯定是品賣得不好等,從而開始準備拒購買他的品。
    90秒談話和真正的談判發言基本相同,最重要的是要遵守雙贏模式。如果實現不了雙贏的目標,就吸引不了對方的注意力,更談不上征服對方了。
    如我們這樣這是我們公司的新品,由於在研發時使用了新材料,成功地將品的厚度減輕了一半,這在同行業中尚屬首次。如果貴公司使用這種品的話,可以大幅地節省倉庫管理費。
    在經過15秒富於衝擊力的自我介紹和90秒充滿服力的激情發言後,對方可能已經對你生了一種信任感。如果再加上這麼一段品介紹的話,我想對方一定會認真地考慮你的提議。
    對方關注的焦點始終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你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直接地向對方闡述清楚:自己的品到底有什麼優點?究竟會給對方帶來多少好處?”
    表達方式將決定你是否會離成功漸行漸遠 在表達同一件事情時,如果表達方式和措辭不同的話,帶給大家的感覺就不同。實際上,我們只要從一個人的話習慣和口頭禪中,就可以瞭解這個人是否能在談判中取勝
    那些不善言辭或容易被別人哄騙的人,在話時往往都會採用消極(被動)的表達方式。正是由於他們在表達方式上存在著各種不足,要麼乏善可陳,要麼猶豫不決,才導致對方對其失去信心。
同樣,那些表達方式過於激進的人,也無法真正打動對方,得到對方的認同。
趕上運氣好的時候,可能偶爾會談成一兩次,但是,實際上在勝利中已經埋下了失敗的隱患。
     如果對方這次敗下陣來,覺得丟了面子,到了下次談判的時候,一定會更加猛烈地反撲,這就加大了談判的難度。因此,在談判中很難出現連戰連捷或全面取勝的局面。

其實,談判時的最佳表達方式就是自信(積極)”
    有些人贏了別人還讓人覺得很舒服,有些人能與客長期地合作下去,這些人往往都採用了自信的表達方式。也正因為這樣,他們才能與對方構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夥伴關係,從而拓展自己所面對的機遇,提高成功的概率。

尋找彼此之間的雙贏點
    理解“What”“Why”檸檬水模式 在給大家培訓時,我們經常會聽到檸檬水的故事。
有一天,我想去商店買10個檸檬。當我到了商店後,發現店裏剛好只剩10個檸檬了。這時候,又來了一個人,他也要買10個檸檬。我們兩個都非常想要這10個檸檬,誰都不肯讓
,就動起手來了。結果,我們兩個打得一團糟,檸檬也碎得滿地都是,最後誰都沒買成。
    後來,我們冷靜下來談了一下,結果發現原來那個人買這10個檸檬是用來做檸檬水的,他只需要檸檬的果肉,而我買檸檬是用來做檸檬醬的,我只需要檸檬的皮。實際上,當時只要大家能溝通一下,就根本不必吵架。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追求的利益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談判的時候,先要瞭解對方所要追求的利益。然後弄清楚對方拒你的理由和支持你的條件,這一點非常重要。
     例如:在談價格的時候,對方要求你降價5%,而你回應真的不能降那麼多,最多只能讓3%這種情況下,往往會一人各讓一,最後在4%的價格上達成一致,表面看起來挺公平的。但實際上,對雙方而言,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是一種雙輸。就算你勉強讓4%的價格,離對方的要求也還有一定的差距,對方是不會滿意的。
    如果雙方都感到不滿意的話,就實現不了雙贏。與其圍繞價格陷入無休止的拉鋸戰,還不如坦誠地和對方談談,聽對方解釋一下要降價5%的理由,看看對方是不是真的有誠意。
    或許對方只是想從整體上把原材料供貨成本降低5%,同樣,你雖然只能讓3%,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幫對方削減成本。

雙贏模式有很多種具體的表現形式。
    只要雙方能理解對方堅持的是什麼(What)”為什麼要堅持(why)”,就一定能互相認同,達成一致。
    巧妙地從對方的字典中尋找關鍵字有時候,公司會議進展得並不順利。不管大家經過多少次討論,都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實際上大家所要表達的可能都是一個意思。
例如:甲乙雙方在討論未來的工作重點時,
甲:這個項目必須成功,不容失敗。
乙:我看不對,我們應該先看看其他公司的態度,然後再考慮一個適合的對策。
甲:現在可不是考慮對策的時候,我們必須先想想怎樣才能成功。
你是不是覺得這種場面似曾相識,你的談判很可能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才出現問題的。
    大家一般都只關注自己想聽的事情,談話的主題和容也是如此。實際上,對不同的人而言,在聽到同一個詞和同一句話時,反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談判概要的90%靠事先準備,另外的10%則要從對方的字典中選擇適合的語言進行表述。
首先,你要試著用心去聽對方的談話。只要你真正地用心去體會,就一定能發現對方喜歡用什麼樣的語言、對方介意什麼樣的語言和對方願意聽什麼樣的語言。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借用對方習慣的語言來巧妙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同樣是上面的一段對話,如果改變一下
法,效果就不同了。
甲:這個項目必須成功,不容失敗。
乙:是的,的確如此,我們必須成功。為此,我們最好先看看其他公司的動向。
像這樣,從對方的字典中巧妙地借用關鍵字,並在需要的時候恰當地表述出來,就是博得對方好感的訣竅。談判就是“Give(付出)Given(回報)”

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束語
    結束語的鐵律一 要著眼于未來,儘量為下次與對方合作奠定基礎。不管這個基礎多麼薄弱,都要儘量爭取。
    在制定目標時,要保留一定的伸縮餘地,不要把最低目標定得太高。在談判過程中,就算不能100%地實現談判開始時的想法和願望,也要與對方就談判的結論達成共識,這一點非常重要。
    也許,談判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但是,也不必輕易地灰心喪氣。因為,即便是最低程度的認同,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成功。如果你能把這些工作都做充分了,那麼,談判就會不斷地向成功靠近。
    結束語的鐵律二 在談判開始前,要預先準備兩種模式,一種是成功模式,另一種是規避風險模式
    你可以根據不同談判的物件,改變傳遞資訊的方法,但卻不能改變傳遞資訊的內容。當你被對方拒絕過一次後,就會積累一些經驗,在下次談判時,你的起點就會變得更高。
    這樣一來,當察覺到對方打算拒絕你的時候,就可以修改自己的目標,從而趨利避害,將談判引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
    因此,越是對方拒絕你的時候,越要積極努力挽回,爭取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時,你最好不要說:很抱歉打擾您的時間了,而應該說,很高興您能給我這個機會。

暢快地結束必將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以前曾遇見過這樣一件事:當時,我們正與一家外資服裝公司談業務,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眼看就要正式簽合同了。但是,後來由於對方的原因,合同最終泡湯了。我們公司為了這個合同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經費,因此,大家都感到很失望。
    但是,要知道越是被拒絕的時候,越要讓自己豁達一些。於是,我們就給談判的負責人發了一封表示感謝的郵件。
    過了一段時間後,先後有兩家陌生公司的人來找我們談業務。我們感到很驚訝,和他們一聊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那家服裝公司的負責人介紹過來的。
    在對待那些長期保持工作往來的客戶時,往往不必過分講究,因為以後交往的機會會很多。相反,在對待那些今後沒有機會合作的客戶時,更應該格外注意,禮數上必須做得周全。
    客戶在拒絕你的時候,往往會感到抱歉和愧疚,而這時,你恰恰應該適時地做一些工作,來緩解對方的壓力,拂去籠罩在對方心頭的陰霾。

結束語的鐵律三 在得到對方的認同後,一定不要忘記說謝謝。
    在和對方達成一致後,最好能說些表示感謝的話,讓對方覺得支持你是正確的選擇。除了口頭上的謝謝之外,如果能讓對方感到你的誠意就更好了。
    例如:首先,對您支持我的計畫表示感謝。在和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為此,我需要再一次向您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你在這次合作結束時的一聲謝謝,就是下次成功的良好開端。

總之,態度積極的結束語將給你帶來更大的回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