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生长河里,很多人会因迫于无奈而对生活茫然,因逼于压力而对工作迷惘,因找不到内心深处那叶自信的风帆而迷失方向。 还有些人总是对别人信任不起来,当然其中的原因很多,而很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自信,所以才难以相信任别人。 《韩非子》中的“三人成虎”,是一个君王对臣下的信任典故,这里我不说故事本身,就说说常事。如果有一人跟你说他看到大街上一只老虎在闲逛,你肯定不会相信。如果有第二个人跟你说他也看到了,你也许还不怎么信。当有第三个人跟你说他也看到了大街上一只老虎在闲逛的时候,你就开始满腹狐疑了,你会想是不是大街上真的出现了老虎。 君王可以在有使命要臣下去做的时候无比信任臣下,做到这点并不难,难的是自始自终都能相信臣下,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君王对于自己的眼光、对属下的人性与能力的判断能有几分的自信。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的典故“曾参杀人”。说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典故。讲的就是一个非常相信自己儿子的母亲,在炒作的沸沸扬扬的传言面前,最终也跟大家一样认为自己的儿子真的杀人了,而其实并非他儿子,而仅仅是一个跟自己的儿子同名同姓的人。 有句俗语叫“知子莫若父”,说的就是人世间最了解一个人秉性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了。但在陷入传言的泥沼中时父母也很难做到对儿女的全然信任(当然这种全然信任有别于腻爱中的全盘接受)。这种信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信程度。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困惑。 比如说你是企业的老板或高管,小王的真实管理水平与能力都是一流的,当有人跟你说小王的水平其实很一般的时候,你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判断,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当有较多的人跟你反映小王的能力水平不怎么样的时候,你就开始对小王的能力判断打问号了。当很多的人,甚至除你以外的所有人开始对小王的能力表示质疑的时候,你就开始推翻自己原来对小王的定位与判断了。 这样的事情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管是我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做管理顾问的时候经常会有企业的老板说我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高,见解如何深等等恭维的话。我一般都会跟他们说:先别急着评价,等你跟我开始真正接触一年半载中,一定会有人向你传递关于我的负面信息,甚至所有向你传递信息的人都一致认为我很平庸,到那时如果你还认为我能力显著,始终不改自己的当初的判断,那才是你自信的评价,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你眼光的独到。否则,只不过是你心中激动时的一个闪念而已,并没有任何深意,虽然听起来很感人,但体会不到你的信任与自信。 在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还经常会碰到一些喜欢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别有用心、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经常会在你的上司、朋友面前散播一些未经证实、断章取义、曲解了的对你不利的信息,甚至是诽谤或诬陷。在那种情况下,你会突然莫名其妙地觉得身边的人都在疏远你,原来很要好的朋友或同事对你也开始变得冷若冰霜。 如果你的朋友或上司一听到关于你的流言蜚语就相信确有其事,那么最大的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他们缺少对你的信任;二是他们缺乏自信。 其实曲解、谣言与诽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自信的缺乏,一旦缺乏自信,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甚至很多的时候会出现180度颠覆性的判断。 能在众人的怀疑面前力排众议,始终相信并坚持自己判断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是难得一遇的。小泽征尔是难得一遇的人中的一人。 小泽征尔,日本著名的乐团指挥大师,人们常将他与印度指挥家祖宾·梅塔和新加坡指挥家朱晖一起誉为“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他就曾经在所有的专家都说他错了时候还敢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判断的人。 有一次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还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后来还是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他自己的错觉。小泽征尔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当所有的专家评委都一边倒地认为小泽征尔“错”了的时候,在他的心里一定是翻江倒海、五味杂陈的,对他的内心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这种对错的判断决择必须一霎那间做出取舍,是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犹豫徘徊的。 一个人最难以逾越与战胜的不是赢得别人的信任,而是赢得自信。小泽征尔最终战胜了自己,他能在所有专家的“否定”面前斩钉截铁地坚持自己的判断,这是何等的自信与从容! 西方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她从小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辛。每当看到别的女孩子戴着华贵的首饰,穿着漂亮衣服的时候,她总是非常的羡慕,同时内心也会越发觉得自卑。女孩18岁的圣诞节,妈妈破天荒给了她20美元,并跟她说:“用你的劳动所得给自己买个圣诞礼物吧。”女孩大喜过望,但她没有勇气在小镇上堂而皇之地走过。她捏着钱绕开人群,怯怯地贴着墙边走。一路上,她看到所有人,都认为他们的生活比自己美好,自己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的寒碜女孩。她看到了一个心仪的男孩,就酸溜溜地想,今晚盛大的舞会上,不知道谁能够荣幸地成为他的舞伴呢?她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就觉得自己的视线被刺痛了,柜台上摆着许多漂亮的头花发饰。她发呆地站在那儿,售货员对她说:“你的亚麻色头发真漂亮,我挑一个淡绿色的头花给你带上。”她看到价签写着16美元,觉得太贵了不想试,这时售货员已经把头花给她别上,又拿起镜子让她照。就在瞥了一眼镜子时她惊呆了,觉得这朵头花把自己的容颜变得像天使一样了。女孩惊讶地想,头花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便飘飘欲仙买下了。她戴着漂亮的头花,捏着找回的四美元转身就往外跑,一下撞在了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她隐约听老人叫她,但还是飘飘忽忽地跑了。一路上,她在想,我怎么有了如此的改变?不知不觉就跑在了小镇的大路上。她看见所有迎向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听到人们在议论镇子上有这么漂亮的女孩啊,我们怎么从来不认识她?就在这时,她又碰到了那个暗暗喜欢的男孩,他也惊讶地对她说:“我能否荣幸地请你做我今晚圣诞舞会的舞伴?”女孩简直心花怒放!心想索性就再奢侈一回,用四块钱再给自己买点东西。于是她又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一进门,她看到那位老绅士微笑着站在那儿,老人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刚才你撞到我时头花掉了,我在等你把它取回。” 小女孩因家境贫寒而自卑,因自卑而没有自信,因没有自信而没有风采。当售货员推销式的赞美,尤其是小女孩看到镜子中自己带头花时的可爱动人,让她觉得自己原来也可以这么漂亮。不管是售货员的赞美还是头花本身的漂亮,其实只是一个中间媒介,而正是这种媒介点燃了小女孩的自信之火。事实上,自信地跑出商店的小女孩还是原来那个自卑地走进商店的小女孩,而且跑出去的时候头上并没有漂亮的头花(在跑出店门前就已经掉落),各种客观条件其实都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小女孩的主观意识,正是因为她以为头上已经带有漂亮头花,而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神采飞扬。 如同故事中的小女孩在买头花前怯怯地行走于街边一样,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象没有了灵魂。很多的时候,自信其实离你很近,但你不曾拥有亦或不敢触及,因为你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些许的自卑或不够自信的理由。 当然故事只是故事,它有一定的寓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故事中小女孩的自信是一种对自卑的基本突破,但终究还是缺少些人生的积淀。 讲到了“自信”,就不得不提一下“自大”。自大与自信是有着本质区别,自大是严重脱离自身实力的一种浮夸,而自信是对自身实力评估后的一种确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自信往往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会的,它需要的是人生的经历与积淀。否则你拥有的那份自信要么就是包含太多的自大成分,要么那份自信就显得太过单薄。 一个总是幻想着拥抱机遇的人,哪怕真的有一天机遇伸出她难得的幸运之手敲打着你的心窗,你也未必会有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去从容面对。因为你还以为又是浇人心愁的磅礴大雨来砸打你的心伤。 自信是一门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果你没有了自信,连自己都不能相信,那么你就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你的世界也必将风雨飘摇,因为你总会在别人的肯定中前进一点,在别人的否定里踯躅不前。 只有在自信的前提下,你才能对身边的人与事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你才会信任别人。也只有在自信的前提下,别人才有可能信任你。 因为有了自信,人生才会开启绚丽之门。如果你如我一样相信人生如歌,那么就请撑起你的自信之帆,让你的人生之舟一路乘风破浪,潇洒远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