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粉彩瓷1912-1940

 芷萱图书馆 2011-07-24

 

新粉彩瓷

  民国初年继浅绛彩瓷器后,出现了新粉彩瓷。新粉彩瓷也采用传统的粉彩画法,在题材上则多取法宋、元、明、清及近代名画。浅绛彩的画师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作品流动淡雅,一如文人画。新粉彩的画师都出身艺匠,以工见长;作品浓艳俏丽,更符合市民的欣赏习惯。

  新粉彩瓷画的先行者是汪晓棠和潘匋宇。他们均成名于民国初年。汪和潘的新粉彩瓷画成名后影响了整个景德镇的瓷画风格,许多高匠都转向画新粉彩。二十年代后期,汪、潘均英年早逝。1928年由王琦倡导八位新粉彩瓷画的高手组织月圆会,也称“珠山八友”或“八大名家”。

  新粉彩瓷画与传统粉彩相比,更接近画。他们的作品无论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都吸取了近代画的营养,完全可以比肩于画家在纸、绢上的作品。

  新粉彩瓷的全盛时期在1912年至1940年间。

  第一代新粉彩画师是潘匋宇和汪晓棠。潘是江西鄱阳人,民国初曾任江西省立甲种窑业学校图画教师。汪晓棠名汪棣,又名汪棣华,号龙山樵子,早年有不少浅绛彩作品,曾为袁世凯画洪宪瓷,与潘同为民国初年的新粉彩画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