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佐卿烈士传略

 昵称1298788 2011-07-24

石佐卿烈士传略

刘静炎

石佐卿,字咸纯,1887年出生在锦县谢屯乡石王屯一个小康之家。少年时读私塾,求知心切,很快就通晓礼义,懂得先治国、后治家的道理。后因家庭破产,生活陷于窘境,而停学务农。

佐卿行四,为人刚直不阿,兄弟友爱,邻里和睦,深受族人尊重,乡里爱戴。在屯里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乐于周济贫困,善于排忧解难的人。

1931年“九 · 一八”事变后,佐卿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他说:“祖国大好河山,不能容忍外寇任意宰割和侵略,我们中国人不能受外国人的欺凌压迫,不能当亡国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坐以待毙。”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走出家门,投奔东北军由督范军长组织的抗日义勇军。

1932l月,由督范军长在距大凌河甸子南 4 华里的凌河堡召开军事会议,计划攻打大凌河火车站。这个火车站,是关内外运输的重要站段。由军长派遣全则洲营长,改扮农民装束,借 1 21 日大凌河甸子集日的机会,混入据点,侦察日军情况。经侦察得知,车站内驻有日军士兵 38 人,队长是中村大尉。由军长决定 1 24 日晚,兵分三路,夜袭大凌河火车站。是夜 9 时许,三路人马迅速进入预定地点。中路军进攻的目标是火车站的日军守备队;东路军攻击目标是守备河桥的日军;西路军负责设障碍,阻击锦州援敌。佐卿参加了这次战斗。这位时年 45 岁的老英雄,在主攻火车站的战斗中表现十分勇敢。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守备队长中村大尉等被义勇军击毙。天亮时,义勇军主动南撤至盘山县境内。因敌我悬殊,不利再战,遂分散行动,以待时机。这时,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佐卿又与杜界雨、郑经什一起去辽南组织“讨日救国光复军”。

杜界雨是辽阳尤山子人,对家乡的地理、人情都很熟悉。他任讨日救国光复军司令后,团结了一些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倡议成立抗日救国武装,并发出了抗日檄文,号召群众奋起抗日。当地各界人士热烈支持杜等举旗抗日,纷纷报名参加讨日救国光复军。仅 5 个月时间,在辽阳南部、西部、中部就组建一支 5000余人的抗日队伍。佐卿任救国军三团团长,率部 400余人,曾与日军作战 6 次,三次攻打安平,一次土门岭反围剿,一次柳河汤阻击战和一次游击沟遭遇战。

石团长在干部战士中享有威信,他能和战士打成一片,摸爬滚打,率先垂范。每次作战,他都攻击在前,撤退在后,休息时还给战士讲怎样射击,怎样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他十分注意官兵一致。他说:“官与兵,可以异其工,不可异其遇。” 1932 年,讨日救国光复军驻扎在四方台村。石团长因事去司令部,见桌上摆放着鸡蛋、果品,于是他便籍以喻之:“此物不可用,古者待兵之道无他,惟同命耳,官兵可以异其工,不可异其遇,是以岳家军之所以固若金汤,而赤壁军之所以以少胜多,皆由此耳……。杜司令听后,赞许地说:“石团长真将材也!”遂下令军需处范玉丰以公款买下鸡蛋,官兵共享。士兵听后欢欣鼓舞,感到有这样的主将,何愁鬼子不灭。

1932 6 18 日,讨日救国光复军攻打辽阳安平,佐卿的团队担当后备。当时天下着大雨,给行军带来困难。他的部下向农民搞来两件雨衣,想给团长使用。佐卿不但拒绝,而且对此事还给予了批评:“你们能给每个人都搞到雨衣吗?!”他和大家一样挺立在大雨之中,士兵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感动。

1932 9 15 日,杨家花园战斗后的第二天,得知辽阳守敌日军茂木旅团的后勤部队 100 多人和 80 多台满载军用物资的大车,沿太子河东行。杜界雨闻讯亲率 100 余人连夜行动,准备夺取这批辎重装备自己。当他们行进到石嘴子村时,天已拂晓,即令部队埋伏于道旁。当日军通过时,救国军奋起突袭,打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一时如炸巢的黄蜂,慌乱得四散奔逃。救国军打了一阵,敌人逐渐收拢,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并且天已大亮,如再恋战必遭重大损失。为此,司令部命令部队撤出战斗。他们预计敌人稍事整顿后还会继续前进。于是决定在安平设伏,歼灭敌人,夺取物资。为在局部取得优势,当即调动马义辰部千余人,由杜界雨指挥向安平进发。由于部队行动没有经验,耽误了时间。等部队抵达安平时,日军大部队已经过去,只剩下 20 多日军士兵和十辆大车。救国军见状即刻行动,石团长率领 70 余人打前,王振荣带一部分人拒后,杜界雨、郑经什率部堵车。 4 点多钟,敌车马过汤河桥。杜部死命堵住桥口,敌人被包围。我各路人马立即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向后溃逃,恰遇王振荣部兜尾拦截。一个骑马的日军军官勒令部下冲锋,被王振荣一枪撂于马下。敌人进退无路,甩数挺机枪组成火力网,想冲开一条血路逃窜。义军战士小宫大怒,接连扔出十几枚手榴弹。爆炸的浓烟,遮住了敌人的视线,几挺机枪也成了哑巴。不幸的是小宫也中弹倒地。石团长见状连叫数声,没有回答。急佗组织人员抢救,但敌人火力太猛,根本无法靠近。石佐卿怒火中烧,立即下令机枪掩护。自己不顾一切地飞身跃出了堑壕,跑上前去抱起小宫,不料刚一转身,就中弹倒在了地下。待王振荣等收拾了敌人之后,来看石团长和小宫时,他们已经停止了呼吸。战士们含着热泪,将这位年近 50岁的老英雄的血迹揩干、衣襟理平,安葬在安平村关老爷庙前的阵地上。

(原载《锦州英烈传》第一辑)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