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氏沼虾

 doggog 2011-07-27

罗氏沼虾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60年代以来,先后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1976年自日本引进中国,目前主要在南方l0多个省(市、区)推广养殖,以广东发展最快。每百克虾肉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中文学名: 罗氏沼虾
拉丁学名: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别称: 淡水长臂大虾、泰国虾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甲壳动物亚门
纲: 软甲纲
目: 真虾总目十足目
科: 长臂虾科
属: 沼虾属
种: 罗氏沼虾
分布区域: 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

目录

简介
形态特征
产地产季
生物学特性
常规养殖
稻田养殖
  1. 稻田的条件和建设
  2. 虾苗的强化培育
  3. 水稻栽插
  4. 鱼种投放
  5. 饲养管理
  6. 病害防治
养殖条件和配套准备
无病毒苗种繁育技术
  1. 无病毒亲虾选育
  2. 亲虾越冬期的强化培育
  3. 无病毒苗种的繁育技术
  4. 小结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亦称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
  

罗氏沼虾

虾王之称。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每百克虾肉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体肥大,青褐色。每节腹部有附肢1对,尾部附肢变化为尾扇。头
  

罗氏沼虾

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后逐渐变细。头胸部包括头部6节,胸部8节,由一个外壳包围。腹部7节,每节各有一壳包围。附肢每节1对,变化较大,由前向后分别为两对触角,3对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游泳足,1对尾扇。成虾个体一般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个体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重600克;雌性体长可达25厘米,重200克。雄性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

编辑本段产地产季

  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60
  

罗氏沼虾

年代以来,先后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1976年自日本引进我国,目前主要在南方l0多个省(市、区)推广养殖,以广东发展最快。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
  

罗氏沼虾

,最大可40厘米,重600克,原产东南亚一带。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 罗氏沼虾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爱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含量约占20%,植物蛋白质占17~18%。刚孵出的罗氏沼虾体长1.7~2.0毫米,经两个月可长至3厘米左右的小虾。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经5个月饲养,平均体重可达30克左右。

编辑本段常规养殖

  一、建好虾池
  虾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深1~1.5米,池底要平坦,防渗性好,长方形,东西走向,1~3亩为佳。
  二、做好准备工作
  1.彻底清塘
  虾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泥鳅、野杂鱼、青蛙等。
  2.设置附着物、隐蔽物
  池中应放置树枝、网片、瓦块等,并种植水草,供虾苗附着。附着、隐蔽物占池塘面积的20%以下。
  3.培肥水质
  虾苗放养前3~5天,注水30~50厘米,施牛、羊、马粪700~1000千克/亩,培育饲料生物。
  三、虾苗的放养
  在4月底或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虾苗,放养的虾苗应体质健壮、无病伤、规格整齐。单养罗氏沼虾,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虾苗10000~15000尾;鱼虾混养,以虾为主,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8000~10000尾,配养不与沼虾争食的鲢鳙鱼50~120尾。
  四、科学投饲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水草、藻类;饼类、米糠、麸皮等都可摄食。一般放苗后20天内投喂蛋黄,豆渣、豆浆等。6~9月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的粒度和长度分别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应投喂粉状饲料,以利沼虾摄食。可每日投喂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间投饲量可占全天投饲量的2/3。主要生长季节,日投饲量可占池塘虾总重的5%~7%。要坚持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而灵活增减。
  五、管理好水质
  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加强水质的调节、控制。虾苗入池后1个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8~9月加至最深。注水时要用尼龙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去15~20厘米。并要安增氧机调节水质,一般池水呈淡绿、油绿为佳,发现水质不适,及时大量换水。生长季节水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即可。并要注意及时清除污物,严防污水、农药水入池。
  六、加强防病
  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达20ppm,或泼洒漂白粉达1ppm,可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编辑本段稻田养殖

稻田的条件和建设

  1、 条件:养虾稻田靠近村庄,易看管,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
  2、 建造:在稻田中央沿稻田走向挖一条深0.8M宽6M的养虾沟,约占稻田面积的20%。田埂加高至0.7M,建成上口宽 1M的外堤坝,进排水口设置筛绢网(50~80目)作拦虾(鱼)设施。

虾苗的强化培育

  购卖规格为0.8~1Cm的虾苗,在放养虾沟里经40天强化培育
  

罗氏沼虾

后才放入大田养殖。
  1、准备工作:虾苗放养前15天,对养虾沟进行消毒,每亩施生石灰78Kg。一周后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350Kg,无机肥10Kg,培植天然饵料。
  2、虾苗放养:5月放苗,每平方米放养150尾,虾苗入池前,连同氧气袋缓水10分钟。
  3、投饵:投喂罗氏沼虾全价颗粒饲料,每6小时投饵一次,沿虾沟四周多点投喂,初期每万尾虾苗日投饵0.5Kg。
  4、水质管理: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3,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35Cm。

水稻栽插

  水稻品种选用抗倒伏的杂交稻。整田时,先沿养虾沟两侧取土打坝,筑成高25Cm宽30Cm的隔水岭,使养虾沟与大田暂时隔离,然后稻田用生石灰清田消毒,亩施25Kg。3天后施肥,亩施堆肥500Kg,无机肥50Kg。6月中下旬插秧,插秧方法同一般稻田。6月底,秧苗已返青,虾苗经40天的强化培育个体已达到3~4Cm,成活率可达80%以上。此时,去除隔水岭,使养虾沟与大田连通,为虾提供更广阔的活动场所。

鱼种投放

  亩投放规格为150~250g/尾的白鲢60尾,下田时用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饲养管理

  1、投饵:幼虾进入大田后铒料以碎螺蛳肉为主,每天投饵2次,黎明和傍晚各一次,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0%,并搭配少量颗粒饲料(0.5Kg/天),每次投饵量以虾在2~3小时吃光为宜。
  2、水位控制和水质管理:虾苗强化培育期水位保持在0.7M,幼虾进入大田初期,稻田水深保持10Cm左右。水质清新,肥度适中,养虾沟透明度在30~33Cm之间,水色为淡绿或褐绿色为好。每15天施生石灰一次,每亩用7Kg左右,调节水的酸碱度,增加钙质。高温季节(8~9月份),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稻田水的1/3,暴雨前夕定要进行灌排水,防止缺氧。

病害防治

  虾的养殖期间,每15天用药消毒一次,交替使用漂白粉(1ppm)和生石灰(20ppm)。在饲料中添加虾蟹蜕壳素,使虾顺利蜕壳。看管人员每天应巡塘多次,观察鱼虾活动情况,驱赶敌害生物。
  1.老虾池生态修复一般利用冬、春的空闲期彻底清塘、晒塘。塘干后清除过多淤泥,每亩施入100~150千克的生石灰,然后用拖拉机对池底翻耕、修整、压实。还要完善水系配套,清除河道中过多的水草、淤泥和杂物。放苗前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和有益菌,修复生态环境。部分虾池还利用冬春空闲期种植黑麦草等牧草养一季鹅,既增加了收入,又改善了虾池环境。2.优化现有养殖模式由于部分虾农片面追求高产、高效,罗氏沼虾现有的养殖模式为一般亩放虾苗10万尾,其中早苗(3月份苗)、中苗(4月份苗)、晚苗(5月份苗)的比例为70∶20∶10。其弊端是放养密度过大,早苗的比例过大,导致生长高峰期虾池载虾量过大,虾规格养不大,上市偏迟,维持性饲料消耗多。大量的粪便、残饵污染水体,滋生病害,也是虾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为此,在制定“罗氏沼虾幼虾增温培育和食用虾养殖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时,将养殖模式优化为:亩放虾苗5万~7万尾或2~4厘米的幼虾3.5万~4.5万尾;早苗、中苗、晚苗的放养比例调整为50∶40∶10。实践证明,优化后的养殖模式既能增收节支,更可以有效地减少、减轻病害发生。3.培育虾池良好水质摸索出一套应用生物肥料、专用肥料和生物制剂培育良好水质的办法。虾池前期使用的有机肥一律经发酵熟化处理。中期追肥用无机肥,一般使用自主研发的罗氏沼虾专用肥。后期由于大量粪便、残饵进入水体,一般不缺肥,尤其是往往超标。有的虾池会缺乏微肥,可使用自主研发的“复合微肥”。一般 10~15天使用一次生物制剂,前期(大棚育幼虾阶段)一般选用以光合细菌为主的复合菌制剂;中期选用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菌制剂或EM菌。后期虾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普遍较高,宜选用以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为主的复合菌制剂为好。虾池要经常加水、换水,保持虾池水相、菌相、藻相平衡。4.推广应用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免疫多糖、寡糖、维C、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免疫增强剂,具有一定的防病、促长效果。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还自主研发了以酪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复合培育和微生态制剂“快康素”和以苦参碱等中草药提取合成的“草本鱼虾康”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后具有较好的防病促长效果。
  5.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 每年春秋两季发病高峰期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方法是对虾池水体消毒一次,同时内服药饵3~5天。为了方便虾农和规范用药,进行了统一预防,主要预防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
  6.综合预防的效果罗氏沼虾养殖采取病害综合预防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2000亩项目试验示范基地病害发生率31%,比2004年下降43%;2006年项目辐射区全市11.2万亩罗氏沼虾养殖池,病害发生率52%,比2004年下降21%。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部分养虾区域流行“滴星病”(初步检测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2000亩项目基地至今未发生此病。由此可见;只要认真做好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就可以减少、减轻病害的发生,促进罗氏沼虾产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编辑本段养殖条件和配套准备

  1、池塘准备面积5-D30亩,水深1.5m左右,水源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通电和水陆交通便利。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排干池水,铲除表层淤泥,晒至表面干硬龟裂。放种前2周,用药物消毒,放种前1周经过滤注水。2、配套设施每5亩水面配备3KWt曾氧机1台,进水口设置抽水机泵1台套,为了罗氏沼虾二次淡化,用彩条布拦起虾池一角作暂养池。3、时间衔接11月初至翌年4月底为青虾饲养期;5月初清塘消毒,5月中旬至6月上旬投放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虾苗,6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罗氏沼虾成虾养殖期,10月中旬开始捕捞至月底捕捞完毕,腾塘清整消毒作下一个周期使用。4、青虾苗种准备青虾
  

罗氏沼虾

苗种可从其它池塘中收购未达上市规格的幼虾,为了有的放矢,可在大塘的一角或一端开挖占大塘面积3%左右的小塘,放养抱亲虾自繁自育青虾苗种。二、养殖操作技术要点1、苗种放养罗氏沼虾选购无病毒健康淡化虾苗,规格1.2cm以上,亩放2.5?D3.5万尾。青虾苗规格1--1.5cm或放每kg300尾以上的幼虾,亩放虾苗2--3万尾或幼虾3?D5kg,同时每亩混养尾重100g左右的鳙鱼种50---100尾。2、饵料投喂罗氏沼虾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20%-35%范围内(幼虾期35%-30%,中虾期及商品虾25%一20%),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7%,每天投喂2?D3次,以傍晚投喂为主。饵料的颗粒前期2mm以下,中后期3--4mm,后期增喂一些小杂鱼、肉等动物性鲜料。青虾在冬春水温低时,趁晴天在向阳处可几天投喂1次,生长期按在池虾体重的3%-5%的量投喂。为增殖池中天然生物饵料,主要以施肥为主,使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3、水质调节水质指标:pH值保持在7.6?D8.3之间,溶解氧在5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25?D35em之间。根据池水的肥瘦、天气情况适当施肥,采取量少、次多的施肥方法,并定期加注新水,必要时适当换水。生长旺季每天开增氧机2次,每次开机2小时左右。4、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检查观察虾池水环境变化、虾活动及摄食、是否有虾病发生、虾塘渗漏和有否敌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为预防罗氏沼虾疾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虾苗放养时用福尔马林液浸浴2?D3分钟。②、生长期间每隔15?D20天使用1次溴氯海因全池泼洒消毒。③、养殖期间每20天左右使用1次光合细菌。④、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复合维生素、对虾克菌王等药物。5、成虾收获罗氏沼虾使用拉网进行捕捞,少量收获时,可用地笼、抄网等网具捕虾,同时要捕、运、销衔接。青虾在春节后价格攀高时,使用甩笼、抄网、拖网等工具捕虾上市,养殖期间多次轮捕上市。

编辑本段无病毒苗种繁育技术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又称为白体病、白尾病,是近年来发生于罗氏
  

罗氏沼虾

沼虾苗种阶段的一种疾病,患病虾体出现肌肉白浊、白斑或白尾症状,可在数天内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为当前罗氏沼虾育苗、养殖的主要危害。研究表明,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为罗氏沼虾诺达病毒,传播途径以垂直传播为主,但其水平传播也有极强的感染能力。2002年~2003年,笔者应用ELISA方法和RT-PCR方法的病毒诊断技术进行了罗氏沼虾无病毒苗种繁育技术研究,成功地为我国主要育苗区及养殖区提供无病毒种虾及无病毒苗种,并有效地预防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流行。

无病毒亲虾选育

  1.苗种选择 每年4月底~5月初,选用自繁或没有发病史育苗场生产的优质健康淡化苗种,规格在体长0.8cm以上,个体均匀,体质健壮,且具有较强的逆游能力,并经过罗氏沼虾诺达病毒TAS-ELISA方法检测而呈阴性的虾苗。
  2.虾苗暂养 选择具有隔离措施以及经过严格消毒的水泥池或大棚内土池进行培育,水泥池中的放养密度为5000尾/平方米,大棚内土池中的放养密度为3000尾/平方米,水温25℃,饲料采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蛋羹、虾片、罗氏沼虾混合饲料等。暂养期间,每日仔细观察虾苗活动情况、摄食情况等,及时挑选可疑的虾苗进行病毒检测,在1个月的暂养期内至少经过 7次的病毒检测且检测结果呈阴性。5月20日以后,外塘水温在22℃以上,将虾苗放入具有隔离措施的池塘养殖,而该池塘应无发病史,并要求在虾苗放养前经过严格消毒。
  3.池塘养殖 6月~10月间进行池塘养殖,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并定期检查虾苗生长状况,以及应用ELISA方法进行病毒检测。
  4.虾苗培育期间的消毒隔离措施 虾苗暂养、池塘养殖期间的培育用水均用蓄水池对水源进行沉淀和消毒处理,同时注意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冰冻野杂鱼作为养殖饲料。
  5.亲虾挑选 10月上旬即可进行亲虾挑选。应挑选体格健壮、附肢完整、全身无病灶的虾体,且雌雄比例为2~3∶1。

亲虾越冬期的强化培育

  1.越冬池的预处理 越冬池在使用前用3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周以上,
  

罗氏沼虾

清塘后刷洗干净,待用。
  2.适宜环境条件的调控 越冬期间,水温以控制在21℃~22℃为宜。在越冬初期,因虾体刚刚进入温室而机械损伤较重,可以将水温适当提高1℃~2℃,待虾体摄食量增加且恢复体质后再降为越冬水温。
  3.饲料投喂 饲料是亲虾性腺发育的基础,饲料投喂即要保证亲虾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其适口性。越冬期间,可采用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再补充以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强化亲虾营养,增强其免疫力,也避免了亲虾产生厌食情况。
  4.加强管理 养殖用水的水源要确保未受病原污染,并定期对越冬水体进行消毒,每天对温室内的工具及车间也应进行严格消毒。
  5.定期对亲虾进行病毒检测 每日观察亲虾摄食情况、活动情况等,如发现可疑的亲虾要立即进行病毒检测。越冬期间,每月至少保证有1次以上的病毒检测记录。

无病毒苗种的繁育技术

  1.水源的预处理 在冬季水温较低时池塘注水,并用生石灰对池水进行消毒。经过1个月~2个月的沉淀、消毒处理,池水的水质指标在育苗季节可以达到较好的状态。
  2.亲虾的强化培育 在整个育苗期内,应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质,日投喂量为虾体体重的5%~7%,且根据虾体摄食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增加换水量和换水频率以保持水质的清新,促使亲虾性腺快速成熟而在池中进行交配产卵。
  3.病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育苗池与育苗工具在使用前后要严格洗净消毒。每次捕虾操作后,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彻底消毒亲虾池。育苗用水在进水时可用200目的纱绢对水源进行过滤。定期对幼体(特别是淡化后的仔虾)进行病毒检测。
  4.制定严格的育苗区管理制度 为防止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水平传播,可以制定一套严格的育苗区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①育苗工作人员严格按罗氏沼虾育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育苗用的工具及时消毒。在车间门口处建消毒池,人员进出车间时随时消毒。②买苗客户进入车间前要先对鞋和手进行消毒,严禁买苗客户接触育苗水体及虾苗,需要看苗时由车间管理人员代为操作。

小结

  1.无病毒亲虾选育是关键。罗氏沼虾的无病毒苗种繁育技术能有效预防肌肉白浊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阻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对于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亲虾携带和传播,通过对培育亲虾的苗种进行跟踪检测,对养殖全过程采取隔离措施,充分保证所选亲虾的无病毒状态。
  2.亲虾强化培育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适宜环境条件是无病毒苗种培育的辅助措施。病原、虾体、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互相联系的体系,正常情况下三者处于一个平衡体系中,若其中的一项发生改变,则必然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对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在繁育全过程中加强亲虾营养,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物质进行投喂,可有效提高亲虾的体质和免疫力。另外,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要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
  3.预防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严格的消毒措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保证,目前,所有的罗氏沼虾育苗场都几乎建在疫区,消毒措施是保证苗场不被邻近发病场传染的关键。育苗车间严格用具消毒制度,对买苗客户采取必要措施且限制客户进入生产区,而客户只进入供苗区,进入生产区的所有人员的手及鞋均需严格消毒,可以确保无病毒携带进入生产区。

编辑本段虾病防治

  罗氏沼虾病害较少,但是因生活在水中,发生虾病不易察觉,所以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常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物对虾体、场所、工具、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平时注意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发现虾病要及时治疗,常见的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体表呈棕黄色绒毛状,影响病虾摄食和蜕壳,严重时可致虾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用0.4毫升/千克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浓度为0.7毫克/千克。
  2、褐斑病
  病虾体表有斑点状黄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在头胸部和腹部发生较多,有时触角、尾扇及其他附肢也有,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主要由起捕及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引起的。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防止虾体受机械损伤;用0.3毫克/千克氯杀王泼洒;每千克饲料拌0.5-1克土霉素或拌1-2克虾糠投喂,5-7天为1个疗程。
  3、黑鳃病
  病虾鳃部颜色由红色转变成黑色,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此病由水质老化、真菌感染、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长期缺乏维生素C等原因引起。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定期用15毫克/千克生石灰消毒;用2-3毫克/千克的呋喃唑酮浸洗2次,每次5-10分钟。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
  4、软壳病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15毫克/千克石灰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加喂优质全价饲料。
  5、硬壳病
  病虾全身甲壳变硬,有明显粗糙感,虾壳呈黑褐色,无光泽,摄食减少。此病由水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水质老化等引起。
  防治方法:用5毫克/千克茶粕浸洗10-15分钟;饲料中添加蜕壳素促进虾的蜕壳。

编辑本段甲壳溃疡病

  病原:
  关于罗氏沼虾甲壳溃疡病的病因,说法不一。一些人认为甲壳溃疡病由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等多种病菌引起,具传染性;另一些人则认为甲壳溃疡病是由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盐类等引起。
  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初期,病虾的甲壳表面有黑褐色斑块。以后,随着病情的发展,黑褐色斑块逐渐扩大,并形成边缘浅、中央凹陷的溃疡灶,甚至侵蚀到几丁质以下的组织。 [流行情况]甲壳溃疡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多见于在水泥池中越冬的亲虾和亲蟹。该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是亲虾、越冬期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防治方法:
  预防 1.水泥越冬池要洗刷干净,并用浓度为15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或生石灰浸泡消毒。 2.为预防亲虾在越冬池中碰伤,最好在离池壁5~10厘米处设置一圈拦网。 3.要选择体格健壮,体色正常,无伤、无附着物的亲虾、蟹入池越冬。 4.亲虾、蟹饲养期间,要保持水质、饲料优良稳定。 5.每隔100天左右,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3~5毫克/千克的土霉素进行预防。 6.室外土池饲养,经常换水可避免发生此病。 治疗 1.每天全池泼洒浓度为3~5毫克/千克的土霉素1次,连泼3~5天。 2.若养殖池水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可在蓄水池中遍洒浓度为2~10毫克/千克的己二胺四乙酸钠盐。 3.同时,每天按每千克饲料用5克鱼泰8号的量,拌饵投喂,连喂5~7天。

编辑本段肌肉白浊病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疾病,有的地方又称白体病、白尾病等。
  

罗氏沼虾

主要危害罗氏沼虾苗种,发生于虾苗淡化后至放养到池塘3~5周内。病虾表现为肌肉出现白斑或呈白浊状,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特别是高密度育苗池内,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最早于1996年前后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以后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等地。2001年起,该病在各主要罗氏沼虾苗种场广泛流行,2002年更是呈蔓延趋势,成为罗氏沼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
  1、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诊断由于该病近几年刚刚在中国流行,病原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没有商品性诊断试剂盒供应。生产上主要根据经验及观察发现疾病,通常在苗种池里发生白浊病的虾苗与池底形成明显的对比而较易发现。但水质、药物及细菌感染也可引起虾苗出现类似的白浊症状,只有确认病毒才能作出诊断。最近,浙江省淡水
  

罗氏沼虾

水产研究所已建立了酶联免疫测定法,可用于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毒的诊断。该方法的检测上限目前可达到10ng的病毒,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费时约4~5h,肉眼即可判断结果,适合各苗种场用于病毒的确诊。目前该方法还在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中,不久有望研制出诊断试剂盒供应各养殖场。从目前实验室结果来看,通常仅需要数只病虾即可检出病毒。
  2、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防治从该病的流行规律看,带毒亲虾是病原的主要来源。因此选用不带病毒的种虾,再辅以严格的消毒措施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的手段。虽然目前还没有可供生产单位用于亲虾病毒检测的有效方法,但各地还是建立了一些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措施:
  ⑴无毒亲虾的选择 选择没有发病史的养殖地区的罗氏沼虾作为亲虾,
  

罗氏沼虾

收购后精心培育。由于目前许多地方带病仔虾广泛养殖,亲虾很难判断是否带毒,因此有些苗场选择无发病史的地区,自行培育亲虾,以确保亲虾不带病毒。这种方法在广西部分养殖场采用,成功地控制了疾病的发生。
  ⑵亲虾的培育 提高亲虾的体质和免疫力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机会,成功的苗种场都有一系列自己的技术保证亲虾的体质和免疫力。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免疫增强剂用于罗氏沼虾亲虾的培育,但复合维生素的添加可增强虾的免疫力,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等,研究已证明可增强动物的免疫力,且已有许多用于水产养殖的复合维生素制剂供应。
  ⑶严格的消毒措施 许多苗种场的经验表明,严格的消毒措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疾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这种措施是保证苗场不被邻近发病场传染的关键。育苗车间的所有用具都应严格消毒,同时对于购买虾苗的客户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原的传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采取生产区与供苗区分开,客户只进供苗区,或要求客户进生产区前进行必要的消毒,最简单的是用含氯消毒剂浸洗手及鞋等。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在中国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已给各地的罗氏沼虾养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自2002年来,有些苗种场通过切断控制亲虾来源、严格消毒等措施,已经有效控制疾病。估计今年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发病率可能比去年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减轻。从生产实践看,无病原体的亲虾是预防肌肉白浊病的重要措施。随着对该病发病机理、病毒传播途径研究的深入,生产应用的防病措施将逐步完善。

编辑本段捕捞

  罗氏沼虾在18℃以下活动减少,摄食量也减少,生长缓慢,所以在10月下旬要及时起捕;如不起捕,在14℃以下即可发生死亡。捕捞方法:在虾沟中安放地笼进行捕捉;适时将虾沟水排去一半,采用网捕;排干虾沟水捕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