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文献升降法治疗眩晕验案二则

 淄水渔夫 2011-07-27

升降法治疗眩晕验案二则

作者:唐仪强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贫血 中医药疗法 升降法 验案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之一,轻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闭目即止;重者即便卧床休息亦不能缓解,甚至恶心呕吐等。
 
    关于眩晕,《内经》有“皆属于肝”之说,《景岳全书》有“无虚不能作眩”之说,这些皆是影响“升降出入”这一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所谓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浊阴不降,上逆清空,发为眩晕。因此,用升清降浊来指导眩晕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
 
    例一:原发性高血压
 
    王××,女,52岁,干部,床号328。眩晕伴恶心呕吐一周入院,入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BP:180/100mmHg),入院经治后降至正常,但眩晕仍存。患者面色不华,精神困倦,目眩,视物不转,起立加重,平卧好转,甚则呕吐白粘痰涎,舌质淡胖,脉细弦。此系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治以益气升清,投补中益气原方。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0g,柴胡10g,升麻6g,炙甘草5g,炒白术10g,陈皮10g,5帖。
 
    二诊:眩晕明显好转,泛恶亦平,清气得升,浊阴则降,原方继服5剂。
 
    例二:贫血
 
    李××,女,68岁,农民。床号339。贫血待查入院,近查血色素5.8克,红细胞187万/mm3,诊断为贫血。面色萎黄,神疲多寐,眩晕头重,胸痞泛恶,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脉濡细,此为湿浊中阻,上绕巅顶。投以化浊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制半夏12g,炒白术12g,天麻10g,橘红10g,茯苓15g,甘草5g,生姜3g,大枣15g,3帖。
 
    二诊:症情好转,浊阴得降,清阳可升,原方继3帖。经现代医学及中药化浊降逆配合治疗,痊愈出院。
 
    按: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脾主升,胃主降,属于中焦,为后天之本,是人体升降运动的枢纽。任何原因影响了上述功能,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比如眩晕,不管是痰浊阻于中焦,还是气血亏耗,都可以通过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而导致眩晕。治疗上,属痰湿中阻,治以燥湿化痰,健脾和胃,脾复健运,痰湿得化,升降道路通畅,清气能升,眩晕自平;而以气血亏损所致的,通过健运补气升血,恢复气机活动的功能,眩晕亦可平复。
 
    所谓升降,乃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故《内经》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因为上升下降是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过程,所以升清降浊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清气不能升发,会影响到浊阴的下降,而浊阴不降,也会影响到清阳的上升,但治疗上应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如气血两虚眩晕(病例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清阳不升,继而浊阴不降上逆,治疗上应着重于升清,如用补中益气汤,可以不用降逆之品;再如痰浊眩晕(病例二),由于浊阴不降导致清阳不升,治疗应以降浊燥湿,化痰健运为主,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而不用升阳之品。
 
    因此,中医气机升降学说对眩晕症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