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诠释——趁“需”而入

 朱刚伟 2011-07-28

爱的诠释——趁“需”而入

  有这样一位智慧的父亲,给年少的儿子讲一则寓言:蚂蚁每天不辞劳苦地建筑房舍储蓄粮食,蟋蟀却忙于张大喉咙唱歌。当寒冬来临,蚂蚁躲在温暖的家里,幸福地享受着美味时,可怜的蟋蟀却饥寒交迫,最终一命呜呼。

  父亲对儿子说:“记住,要做勤劳的蚂蚁,每天坚持不懈地劳作。千万不要学蟋蟀,只会短暂地玩乐,最后却一事无成走向死亡。做人一定要学蚂蚁。”

    一次,这位父亲去看望一位亲戚的孩子。孩子得了白血病,可怜的他大约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妈妈,闻者莫不落泪。于是,父亲给这个绝望的孩子讲故事,还是那个寓言。

  讲完了,父亲对已安静下来的孩子说:“蚂蚁一生不辞辛苦奔波,最终的追求不过是填饱肚皮。蟋蟀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生,却自始至终在快乐地歌唱。”眼角还挂着泪珠的孩子,眼睛里开始有了神采。

  故事是相同的,父亲的爱心也是相同的,但父亲两次讲故事时的感慨却是不同的。我想了很久,终于明白,同样是爱的教育,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诠释。对于不同的孩子,爱的表达方式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情况,爱的表述也应该随机而变。我明白了爱的智慧诠释——趁“需”而入。

  我找到了时时追寻的答案——

  一直以来总是纳闷,我表扬、赏识、鼓舞、奖励,给学生播撒了无限的阳光,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心,可不少学生却越发敷衍、浮躁、轻狂、无所顾忌,苦叹一片苦心,付之流水。

  这时,我才明白,是我对爱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在自然界,雨水过多,有的地方便淹了;阳光过强,有的植物便蔫了。爱要趁“需”而入,有时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有时需要“糟糕透了”的提醒。于是,当一个班级乃至全校的佼佼者,自鸣得意地把他的杰作呈现给我,尽管我的眼前也为之一亮,可我依然会友善地皱皱眉,轻松地努努嘴,笑盈盈地说:“糟糕透了!”;当一个羞涩自卑的孩子,抚摩着精心准备却依然粗糙的成果,迟迟不好意思拿出手时,我会故作惊讶又不失真诚地赞叹:“精彩极了!”然后,浮躁的心沉静了,卑微的心自信了。

  于是我走出了久久徘徊的困境——

  我总是特别喜欢发动学生的力量,让教学的每一项活动成为师生共同的责任。小一点的,我会让学生帮我发发本子,捧捧教本;重要一点的,我会教学生帮我布置作业,辅导同学。每一次,总是有那么多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着要为老师“效劳”。每一次,我总是挑选固有的几个信得过的“优秀生”。渐渐地,那几个“幸运儿”开始不再热衷为老师服务,有时微妙的神情透露着一份厌烦,工作也开始马虎敷衍。而大部分“落选者”总是一脸失望,甚至无精打采地一声叹息。小孩子如此在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是我们大人无法想像的。

  这时,我才醒悟,为什么不让厌倦的心歇一歇,为什么不满足一下渴求的心灵?爱要趁“需”而入。于是,每一次神气的“小助手”都很少重复。尽管有时发发本子还要求让我帮忙辨认名字,可我在麻烦中快乐着孩子的快乐;尽管有时代我“发话”,需要我事先再三叮嘱,可在啰嗦中我幸福着孩子的幸福。然后,冷落的跟我亲近了,自负的不再怠慢了。

  真的,不要埋怨付出没有回报,不要责备孩子不太领情。反躬自省,审视自己心中对爱的诠释,是否能趁“需”而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