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文献黄吉赓辨治哮喘经验举要

 淄水渔夫 2011-07-29

黄吉赓辨治哮喘经验举要

作者:王余民 陈晓宏等

关键词:老中医经验 哮喘
    中医肺系的哮喘多属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喘型(喘支)、支气管哮喘(支喘)等范畴,其病机与治疗一般多从痰着手,吾师黄吉赓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痰饮并存,不可偏废,而哮喘痰饮其标在肺,其本则与肺脾肾的气化功能失常相关,故消痰化饮是治标之法,补肺健脾益肾是治本之法。但本虚与标实又互为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或相互夹杂,其实症有寒热之分,虚症又有阴阳之别,故辨证治疗恰当方可取效,今举一例阐明之。
 
    典型病例
 
    周×,女,70,岁,门诊号:03148。
 
    每冬咳痰5年余,喘息甚则不能卧2年,加重10天,呛咳阵作,喉痒,日排痰量约30口,白粘泡,易咯。动则喘息,伴胸闷,纳减,胃脘作胀,嗳气。舌质偏暗淡红,脉小弦滑。
 
    曾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肠化,不典型增生。”服用强的松每日6至2片已2年,服全特宁片每次1粒,每日2次已2年,服用虫草、蛤蚧等已1年,效均不显。诊为痰饮哮喘和痞满。
 
    治先予温化痰饮,降逆平喘以理气和胃法,方选射干麻黄汤、泽漆汤、左金丸合参,4剂后咳痰显减,喉痒除,胸闷亦减,7剂后,旋加入益气健脾之剂,再服7剂,症情趋向稳定,改用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化裁,调理脾胃为主,共约4月余。之后脾胃运化复常,继以补肺、健脾、益肾调补为主,共约半年余。就诊21个月后随访,患者哮喘已缓解1年余,咳痰显减,胃纳增。并已停服激素近1年。复查胃镜:浅表性胃炎,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已消失。
 
    按:年届古稀,肺脾肾气虚之体,又素有胃疾,复得痰饮哮喘,而长期应用激素又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本虚更剧,而在标实期不适当的长期服用补益肺肾之剂,又助长了邪气,反使疾病迁延不愈,逐年加重。当首治邪在肺之标急,其标症得缓,即增入平和补中之品,随后肺脾肾同补治本,扶正固本,终使哮喘顽疾得以明显缓解。
 
    体会
 
    1理气化痰蠲饮的理论与实践
 
    丹溪云:“哮喘专主于痰。”导师认为痰与饮同出一源,均为肺脾肾气化功能失常,三焦不利,津液输布失职所致。痰与饮虽各有异,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不能截然分开,正如《医宗金鉴》所谓:“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痰饮阻于气道,使气机升降失常,肺闭痰阻恶性循环,则上焦愈加不治。故黄老推崇张元素所谓“治痰者,下气为上”之说,认为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饮消,故治疗除化痰蠲饮外,每每加入枳壳、桔梗、郁金、陈皮等理气药,使气机畅通,痰饮自消,咳喘得平。因此,黄老在治疗肺系病症时,只要见到咳嗽、痰饮哮喘的证候,不论用宣肺、降气、消痰、化饮、清热哪一法为主,均必须配伍枳壳、枳梗等理气药。
 
    2“治标与本,用之不殆”的临床意义
 
    标本理论在哮喘全过程的治疗中贯彻始终,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关键之一。哮喘多责之痰饮,而痰饮的发生,则主于脾;痰饮产生后,又贮于肺;而痰饮之根,则源于肾。正如张景岳所云:“痰者病之标,治痰须治本。”因此消除痰饮在肺是治标之法,是暂时的;补肺、健脾、益肾以消除痰饮之根,是治本之法,是长期的。但何时治标、治本抑或标本兼顾,则必须根据证的变化,结合体质、气候等而随机变化,但临证总当避免补益过早碍邪或攻伐伤正之弊。本例患者在哮喘标实期曾过早长期应用蛤蚧、虫草等补益之剂,扰乱了脾胃功能,助长了痰饮和壅塞之气,犯了“补有余”之大忌,标本缓急失宜,遭致“闭门留寇”之弊。黄师治疗肺系疾患,处处顾护病人的脾胃功能,尤其对素有胃疾者,以截断产生痰饮之根源,随着脾胃功能的恢复,才转入本虚为主,根据阴阳的偏损,选择补肺、健脾、益肾之方药,以助正气的恢复,这有利于激素的顺利减量乃至停服,从而达到防止哮喘的目的。本例患者的前后治疗,完全应验了“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之说,故临证首当明标本,处方用药方可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