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虚喘论治哮喘慢支气管炎

 liuqingxun 2019-11-03

虚喘临床多见于呼吸系统的慢阻肺、哮喘并发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阶段的患者,多以“肺肾亏虚”为本,故而治疗当用补肺益肾为主,偏于肺肾阴虚者,多以生脉都气丸加减为主;偏于阳虚者,多以桂附八味丸、阳和汤加减为主。其临床应用运用尤重熟地、黄芪;长期的临证观察,认为熟地除具有补肾填精外,更为消痰纳气、降逆平喘之佳品。考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两经,功专补血滋阴,填精益髓,主治肾之阴精不足诸症。《本草逢源》云:“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也,故能补肾中元气。”,然临床应用唯量大方可效宏,《本草新编》早有明鉴“熟地至阴之药,尤与他阴药有殊,非多用之,奚以取胜。盖补阴之药与补阳之药,用之实有不同。补阳之药,可少用以奏功,而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以阳主升而阴主降。阳升,少用阳药而气易上腾。阴降,少用阴药而味难下达。”临床应用常从30g起,按40-60g,70g-90g,90-110g,120g-150g,130g-160g按每周递增法,直至获得良好定喘化痰效果,甚则重用至200g以上,无明显不良反应。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效,临床常取其“补益肺卫”之功,以预防虚喘反复发作,取得显著效果;更借其“利水消肿”之功,防治伴有心气、心阳衰惫,水气凌心等严重并发症,同样取得较好效果。黄芪常据证加减,按30-60g,70-100g,110g-140g,150g-180g,190-220g,230g-260g,六个层次逐渐加大黄芪剂量,往往取得佳效。

此外,根据“肾主纳气”之旨及喻嘉言“畜鱼置介”理论,临床常配用重镇纳气之品,比如紫石英、灵磁石等,此类药物多有温肾纳气的作用。此外,对于精气虚甚的患者,常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峻补肾精,临床常选用紫河车、坎脐等。

虚喘以“肺肾亏虚”为本,治疗多以滋腻、重镇之品,此类药物会引起纳呆不运,损伤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切记需顾护脾胃,正如李中梓《医宗必读》所云“经云:安谷者昌,绝谷者亡。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则气至,和调于五脏则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我临证常先察胃气之有无,时刻顾护脾胃,认为此乃治疗之关键。对于脾胃功能不全者,治疗先以调脾助运为主,方以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主,待脾胃功能恢复,再酌情加用补益肺肾之品,此时熟地用量多较小,并且配伍砂仁监制其滋腻之性,更加山药、枳术丸等助脾护胃,无不小心顾护。对于脾胃功能正常者,临床运用补肺益肾之品时,也多配伍枳术丸、莪术配山药、谷麦芽等药物,枳壳配白术,助脾而不壅滞;山药伍莪术,破气而不伤正。此外,临床赏用山药,认为山药味甘而不滋腻,平补肺脾肾三脏,对于虚喘尤为合拍,用量常较大,一般30g起,重则100余克。

谨察间甚,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虚喘虽以“肺肾亏虚”为本,但临床急性发作时常兼有“痰浊、痰热、气滞、血瘀、水湿”等病理因素为标,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兼顾标证的问题,正如《内经》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临床多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旨,临床多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此《内经)所谓“间者并行”也,在补肺益肾的基础上,兼痰浊者,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热者,加千金苇茎汤、小陷胸汤等;兼气滞者,加厚朴、杏子;兼血瘀者,轻者千金苇茎汤加减,重则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等;兼水湿者,气虚水停者,防己黄芪汤;阳虚水停者,真武汤,又当不同。临床上常相互兼夹,又当综合调治。然对于一些标病急迫的情况下,比如“中满者”、“小大不利者”,常宗《内经》:“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疾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之旨。先治其标,此《内经》所谓“甚者独行”也。中满者,治以理气除胀为主,方以千金下气汤加减,主“胸腹背闭满,上气喘息”。小便不利者,常因“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而起,方以滋肾通关丸加减为主;大便不通者,常用通腑治法,方以承气汤加减为主。然临床应用,常需顾及本虚,故而用药多先平和,不效,逐渐加重。在运用大黄时用量多循序渐进,兼顾脾胃,多从5g起。待标急解除后,再行补虚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