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

 新郪书苑 2011-07-30

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氏网 来源:李氏网 更新时间:2011年01月30日 点击量: 347

(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会长李天昌在“第三届国际李氏文化论坛深圳峰会上的发言)    

姓氏文化是中华古老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姓氏的总册中,李姓列举榜首。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汉族总人口中,李姓约占7.9%之多。李姓远出甚早,远以皋陶为血缘始祖,因任理官,以理为姓,又以商朝理官利贞避难食李而保性命为得姓始祖,至老子李耳出世,理官利贞为之美誉,一直流芳百世。到大唐帝国,李姓之多,可真为“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达到了登峰造极。李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建有大成、西凉、唐朝、后唐、南唐、等十二个政权王朝,称帝者五十八人,他们名人辈出、将相满门。周有李耳,秦有李斯,汉有李广、李陵,还有“后汉二十八将”、“秦王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以及李特、李渊、李世民、李白、李商隐、李春、李冰、李纲、李贽、李自成等都名垂古史。现代的李大钊等众多英模更是闻名近世。                                           不言而喻,李姓在中华姓氏中也与其姓氏一样,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门第高尚、业绩辉煌、产生巨大政治影响的,在中华姓氏史册中唯李氏一族,正由于李氏众多,遍及海内外,溯源寻根,追至陇西,所以,加大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力度,就显得更加重要。    

陇西因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重地。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全国划分三十六群前五十八年,即设立过郡,管辖兰州、天水等地区,后屡经变革,陇西这块土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是当政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以特有的位置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自李耳十世孙李崇任陇西太守以后的近两千年来,直到李氏五十七代李世民建立大唐帝国的二百八十九年间,陇西李氏自此繁衍生息,建功产业,经久不衰,根深叶茂,使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是陇西得以发展的关键年代,生于陇西成纪的李渊父子统帅十万关陇大军,逐鹿九洲,一统天下,文治武功,至为煊赫,使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迢令天下李氏皆以陇西为“郡望”,且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李唐王朝开疆拓土,治理天下,影响遍及欧亚大陆;李氏之弟分封神州大地,陇西堂号从此遍布四海,于是出现了“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据不完全统计,陇西李氏在唐王朝期间做过宰相的就有十四位,做过朝廷吏、史礼三部郎官的有三十七人。陇西李氏重臣良将,高公巨卿,名士贤流,代有英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李氏人口在中国现有九千多个姓氏中,已达一亿三千万之多。陇西,作为一个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地域的名称,他已被视为一个蔚为壮观,博大精深的文化概念,无怪乎散居于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对“陇西”怀有无比深切的亲情。    

为了适应海内外李姓到大陆寻根敬祖的需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1992年6月省委、省政府同意成立了陇西的“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和“甘肃省陇西堂筹建委员会”,并开始对陇西境内的李家龙宫、太白井、太白故里、五里亭、李贺墓、李贺南园、天王李靖庙等进行整修。同时,对陇西李氏文化进行收集研究,特别是在1994年5月20日在陇西召开的“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对海内外影响极大,通过多种报纸、刊物、广播以及电视和文学专辑对这次研讨会研究成果的报道宣传,使陇西李氏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紧接着在5月30日又成立了以原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李子奇同志任总会长,省上有关领导参加的高层次的“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进一步加大了研究陇西李氏文化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出刊了研究专辑;拍摄了《根叶情》、《陇西李氏源流》等电视片:具体指导了陇西堂和李家龙宫古建筑的维修和扩建;成立了若干个研究会;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香港、澳门地区李氏组织进行了联谊和交流,通过香港李氏总会对世界各国80多个李氏组织取得了联系信。所有这些都很好地推动了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活动。对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工作,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有关方面都很重视,从各方面给予了关心和支持。1995年5月16日,原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吾乐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海外发表广播讲话时,以“诚邀五洲宾朋,共同发展甘肃”为题,特别强调了要把陇西李氏文化作为甘肃古老文化与“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藏传文化”等四大文化并列向海内外大力宣传的问题。此后,省内外各新闻单位都以不同方式发表了这方面的宣传报道报道。这对宣传陇西,扩大甘肃对外影响,促进改革开放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会成立以来,为了让国内外李氏和有关人士了解历史悠久、人数从多、英才辈出、影响深远、研有硕果、造福后人的陇西李氏文化这个由祖先给陇西、给甘肃、乃至给国家留下的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通过领导讲话、组织专家座谈、对外进行联络、新闻媒体介绍等方式,先后在国内外的有关报刊、杂志发表各种文章、报道、评论160多篇。特别是先后三次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世人对甘肃辉煌的文化传统和遗址,对陇西李氏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特别是1997年5月举办的“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之前,香港《商报》专为这个观光节编发了专版、“专刊”,以各种文字向世界十七个国家发行,使甘肃的陇西李氏文化研究走向了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了甘肃的陇西李氏文化,从而引进更多的学者和李姓人士来甘肃、来陇西开展文化研究并投资建设。    

同时总会结合三次较大的“研究会”、“观光节”和各种座谈会、交流会,对所受到的论文和从各个方面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加工、筛选和编辑,先后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陇西李氏文化续集》等研究专辑七册,共60多万字,印刷6000多册;出刊《会刊》两册,10万多字;《观光节集锦》一本;还有《陇西李氏文化远源流长》小册子等等。又与省政协文史委员合编了近50万字的《中国甘肃陇西李氏文化源流》专著。以上共出各种书刊十种,约200多万字,印数达10000册,还和有关方面合作拍摄了《根叶情》、《陇西李氏源流》、《我李百万叶》、《陇西古郡开新篇》等电视片四部;兰州市秦剧团还成功地排演了《飞将军李广》的秦腔戏剧;陇西县编写了《陇西文学品选》三本共120万字;县邮局发行了《陇西李氏文化邮资明信片》在国内很多文化研究组织看到我总会的研究成果后还寄来了他们的研究作品,如《海陆丰李氏宗谱》、《四川李氏宗谱》、《陇西永秦李氏谱志》、《湖北李氏族谱》、《彭阳李氏》、《李白家事之谜》、《天下李氏出陇西》、《中华李姓》、《中国百家姓一姓一故事》等,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国外的陇西李氏组织,除了对我会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感谢之外,泰国的李氏总会、新加坡的陇西李氏总会、马来西亚的陇西宗亲总会、韩国的李氏总会、菲律宾的陇西李氏总会等,都寄来了他们的《会刊》和有关出版物,有的来信询问有关情况,索要我出版刊物各图书,这对世界李氏了解甘肃陇西,了解中国,对作为中华古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氏文化研究的重视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也是西部大开发、甘肃的改革开放,增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新窗口。通过上述工作,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和香港、台湾来陇西拜祖的已有8万多人次:国内十多个省市来陇西参观的有70多万人次;国家有部级李姓领导现有30多人,其中原外交部长李肇星2004年8月5日参观陇西李家龙宫时还题写了“五湖四海、共建华夏”,这对进一步宣传陇西李氏文化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