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字气诀的使用方法

 bkbzd 2011-07-30

六字气决疗法是一种由六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自我保健疗法。每一种呼吸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可相应的调整某一脏腑的机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发挥驱邪安脏的作用。

本疗法之渊源可追溯到先秦。如《老子》二十九章中的“或嘘或吹”;《庄子•刻意》中的“吹句呼吸,吐故纳新”等。而记载“六字气决”具体方法的现存最早文献,是南北朝陶弘景编纂的《养性延命录 服气疗病篇》。如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咝,皆出气也”,书中具体的记载了每一个呼气字决所相对应的脏腑及其调治法等。但书中所载六字气决,并非陶弘景之独创,是他根据前人经验及其记载编纂而成。以后,“六字气决”作为一种疗法,代代相传,颇为盛行,流派较多,如其中有的吐字时发声,有的只做吐字口型而不发声;有的吐气时肢体不动,而如静功,有的吐气时尚配合特点的导引动作姿势等。至于其具体应用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各种流派,皆有其一定的理论依据,临床效果各有千秋。本篇介绍的只是选择后世较有代表性的两种。

【基本内容】

一、明《休龄要旨》“六字气决”法

1.嘘字决:坐或立势,怒目瞪睛,作念“嘘”字口型(不出声,以下各决同)吐气;以鼻吸气时眼睛微开,口轻闭。可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

2.咝字决:立式,双手擎起,作念“四”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可对治肺病、胸膈烦闷、痰阻上焦

3.呵字决:两脚开立,两手是指交叉,举过头顶,作念“呵”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松。可对治心火上炎、口疮、心烦、热痛。

4.吹字决:坐式,两手抱膝,作念“吹”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松手,可对治肾病、身体羸弱、面色昏暗、耳鸣等。

5.呼字决:坐或立式,撮口,然后作念“呼”字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可对治痰障脾胃、泻痢、肠鸣等。

6.嘻字决:卧式,作念“嘻”字口型;吸气时口轻闭。可对治三焦客热。

无病者可按春季用嘘字决,夏季用呵字决,秋季用咝字决,冬季用吹字决,四季末十八天用呼字决,常年进行。

二、清《寿世青编》“六字气决”法

于静室中,置暖帐厚褥,盘坐于床,初练者可稍活动一下身手(练功7日后即不必再动),闭固耳目、口齿,存想自身如冰壶,心如秋月,良久,待呼吸平和、血脉泰定,口中微微吐出浊气一二口。无病者可按春嘘、夏呵、四季末呼、秋咝、冬吹之法练习。吐气时只作念字口型,不得出声。吐气尽,以鼻吸清气,,引入本经(即春入肝经,夏入心经,四季末入脾经,秋入肺经,冬入肾经),归于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作24或36次。有病者,则不按季节,视所患疾病属何脏腑,选用相应字决治之,中病即止。

【临床应用】

本疗法原则上以一种字决对治疗一脏或一腑所属病症。

一、属实证者,可按五行生克原理,在泻本脏时,并泻“生我之脏”。如心火上炎之实证者,用呵字决泻心火后,再用嘘字决泻肝火,因(肝)木生(心)火之故。

二、虚实夹杂者,可用泻“克我之脏”法,如脾虚肝旺,可用嘘字决泻肝火以安脾脏

三、全身性疾病或多脏腑俱病,可六字决依次同用。一般六字决并用者,每个字决作六次吐气即可;若仅选用一、二中字决对治相应病症者,每字决可作24—36次。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以泻实为主,且须中病则止。纯虚无实之证者不宜应用。

2.应用本疗法过程中,如出现虚汗淋漓、头晕、心悸等症状,即应暂停。

3.练习本法时,宜选择空气清新之处进行。

4.不能疗法各字决之吐气口型可以普通话发音口型为准。

【按语】

六字气决是历代最为流行的气功疗法之一。在五代隋唐时期,本法专用于治病,与胎息法之着重于养生者不同,故唐代胡愔《皇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有“六字六腑之气……但为除疾,非胎息也”之说。明代以后,六字气诀法同时向养生方面发展,内容更为丰富,是历代吐呐练呼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功法。本法不需场地,不需设备,随人、随处、随时皆可锻炼,按法进行,疗效明显,且不会出现偏差,确实具备简、便、廉、验等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