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01 远航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

 天雷教育 2011-07-3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01 

 

            编辑:远 航广东 

 

 

 

一.与朱元思书(吴均)

 

  1.注音:缥  碧 ②泠   ③鸢  戾  

  2.解释: ①独绝(独一无二)②缥碧(青白色)③经纶(筹划、治理 )

  3.翻译: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表达赞美之情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作者发出慨叹,含蓄表现作者淡泊名利、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简答

  ①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淡泊名利、厌弃尘欲的心态。

  ②第一段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③第二段写“异水”。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第三段详写“奇山”:奇在它的整体形象和情趣。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⑤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的好处:在幻觉中产生“负势竞上”的想象。 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的表达效果:加深感受,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二.三峡(郦道元)

  1.注音: ①曦    ②溯    ③湍   ④属  

  2.解释 ①阙(缺)②曦(阳光)③奔(飞奔的马)④良(真,实在)⑤属(连续)

  3.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⑤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4本文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分夏春冬秋四季来写,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5.概括三峡四季的特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③秋季:萧瑟凄凉

  6.第一段总写三峡地势

  ①体现三峡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   ②体现三峡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体现三峡高深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表现江水十分清澈(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⑤“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联想到李白的两句诗: 8.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 (突出人们悲伤的感情)

      三.陋室铭(刘禹锡)

  1.注音:①馨    ②儒    ③牍   

  .解释:  ①名(出名,著名)②馨(品德高尚)③鸿(大)④案牍(官府的公文)

  .翻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③"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6.本文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陋室的环境、室中人和室中事三个方面

  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8.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四.爱莲说(周敦颐)

  1.注音:①蕃   ②濯   ③涟  ④亵  

  2.解释:①蕃(多)②濯(洗涤)③植(树立)④亵(亲近而不庄重)⑤谓(认为)⑥宜(应当)

  3.翻译: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请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本文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批评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5.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

  ⑤写君子正直,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⑥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⑦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写菊、牡丹的目的:衬托莲花的高洁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世人甚爱牡丹”。

  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解释 ①念(考虑 想到 )②但(只是) ③寝(睡觉)④交横(交错纵横)

  .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②相与步于中庭   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含义。

  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5.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本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夏夜月光图,表达了作者旷达(豁达)的心境。

  7.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按表达方式分三层:第一句写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第二至四句写庭院漫步,观月赏景;最后三句写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8.写出作者在黄州期间所写的诗词两句:  

 (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六.桃花源记(陶渊明)

1.注音并解释①豁(开阔)②俨(整齐)③怡(安适愉快)④语(告诉)

2.解释:①交通(交错相通)②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③妻子(妻子儿女)④间隔(隔绝)④要(邀请)⑤具答(他们)⑥咸(全,都)⑦为(对,向)外人道也

3..翻 译: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愉愉快快、高高兴兴)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可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简 答:

①渔人“甚异之”的原因些?(一是以前未见过桃花源;二是桃花林面积之广;桃花林里没有其它树种;四是景色秀美) ②“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

③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想被外面的 Z L破坏了他们目前的和平宁静的生活根据“渔人”的行踪,各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四段的大意:①发现桃花源、②访问桃花源、③辞别(离开)桃花源、④再寻找桃花源 

   ⑤文段从桃花源的 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 两方面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的“具言”和“叹惋”的内容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具言”是指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叹惋”的是桃源中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 D L、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6.用原文中的句子词语回答: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豁然开朗 

③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⑤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精神状态).表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的句子是: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⑥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⑦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⑧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作者理想的社会)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⑩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7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被别人说:“你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8有人认为桃花源中的人的“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七.马说(韩愈)

    .解释:①虽(即使)②或(有时) ③见(呈现,露出来)④食si(喂养)

  2.用现代汉语翻译: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3用原文中的句子词语回答:

●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用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回答)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描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本文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4、简 答:

1)这篇文章采用 托物寓意 的写法。

2)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3)第一段说明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进行嘲讽。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解释字词。

 ①致(得到 ) ②俟(等 ) ③稍(稍微) ④腰(在腰间挂着) ⑤益慕(更加仰慕) ⑥汤 (热水 )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B)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4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5从第一段看,作者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6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              

7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三个方面: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8写作者求学经历的目的:

勉励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9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一是富家子弟的豪华与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二是太学生们学习条件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的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之专门耳。

10说说现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苦乐观?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更要好好珍惜。

11、太学生们学习条件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九.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层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象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有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2、用原文回答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清冽

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④描写潭上的景物的句子: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⑤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静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动态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水清澈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 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B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面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  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5.本文寓情于景,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映了作者抑郁怨愤的心情。

6、本文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闻声—见形)(水—石—树—)小潭流→潭中气氛(溪身—岸势)(气氛→感受)

7.解释:

①西(向西)②可:大约③弈(下棋)④(像北斗星一样)折(像蛇一样)行

8.本文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小石潭的水?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①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 ②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③清。

  8.对偶: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面任选一句)

   岳阳楼壮美雄奇 桃花源和平宁静  琅琊山蔚然深秀

 

 

QQ空间:   http://1336721112.qzone.qq.com                               

 

网校地址:  http://space./07660229/

 
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教研中心研究员   远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