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牧结合,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思路

 千岛花园 2011-08-01


临安市近年来对畜牧业提出了“注重规模场建设,突破非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建畜牧小区”的发展思路,把畜牧业的生态养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畜牧业的退村进山、统筹发展、规范管理,初步摸索出了一条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种养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乐平乡双干村兴建畜牧小区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一、主要做法

乐平乡双干村是个传统的养猪村,全村共有农户127户,总人口416人,不同规模的生猪饲养户有1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3%,生猪养殖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按照临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乐平乡党委、政府和双干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兴建畜牧小区的发展思路。在离村庄1000米外的大塘坞调换、租用土地20余亩,兴建畜牧小区。该坞三面环山,隔离条件好,而且山上有茶叶、板粟等经济作物200多亩,周边还有桑园240亩。小区于2005年开始动工建设,于2006年11月完工,共投入资金290万元,新建猪舍23幢,新引进长嘉母猪200余头,同步建造11个12立方米的二级沉淀池,1个3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及配套设施。目前11个规模养殖大户已进入小区,常年存栏生猪3500头左右。为使养殖排泄物得到充分利用,在板粟山上建造了贮存池2只共100立方米,用于贮存沼液,将贮存的沼液通过管道灌溉系统送入板粟林和桑园,并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将鲜粪通过堆积发酵后,用作桑园、茶园的有机肥,使养殖排泄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

二、取得的成效

乐平乡双干村的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而且提高了规模养殖的效益,同时也破解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用地瓶颈,促进了种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1、降低管理成本。一是通过集污纳管系统将污水自动排入沼气池,然后通过自动排灌系统将沼液输送到板粟林、茶园、桑园中,无需人工排污。另外,小区实行统一管理后,养殖户每天只需花四个小时左右在小区内上班,其余时间可以从事其它的农业生产,从而节省了管理成本。

2、规模养殖效益增加。进入小区以后,养殖户全部实行自繁自育,平均每户饲养长嘉母猪25头,每头仔猪降低成本100元;通过统一采购饲料,每头肉猪可降低饲料成本30元;通过规范化管理,猪的品质得到了提高,每公斤活猪的销售价可提高0.1元,按100公斤/头计,每头猪可增收10元,三者共计增收140元。2007年共出栏肉猪6000多头,增收80多万元。

3、种植业效益增加。小区周围的200多亩的板粟、茶叶和240亩桑园全部使用小区提供的有机肥,每年可节省化肥成本近20万元。今年预计板粟的产量比往年提高近10%,市场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高近20%,总产量可达55吨,总产值达33万元,增收8万元;200亩的优质桑园也提高了该村的蚕茧质量,每年可使蚕茧增收近10万元。

4、生态效益明显。小区的建设解决了该村原有的人畜混居的现象,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小区内的养殖排泄物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达到了养殖污染排泄物的零排放,改善了山地的土壤肥力,改变了生猪的养殖环境,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5、社会效益显著。畜牧业用地紧张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双干村利用闲置山地,实施 “退村进山”发展畜牧业的模式恰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启示

1、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兴建畜牧小区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畜分离,改善村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对于山区农村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把兴建畜牧小区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双干村把兴建畜牧小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符合该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也顺应了村民的要求,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可谓是一举多得。

2、要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双干村从实际出发,在远离村庄、又有茶园桑园和板粟山的大塘坞,兴建畜牧小区,每个户饲养20—30头母猪,小区内常年生猪存栏在3500头左右,对养殖排泄物采取干湿分离和厌氧发酵技术,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接入两边山上的贮存池,作为板粟、茶园的有机肥,而干粪则用于桑园,达到了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同时大塘坞三面环山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动物防疫的天然屏障,减少了疫病的传播和感染的概率。三是通过适度规模发展,既消纳吸收了排泄物,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牧业增收。

3、要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统一管理、规范运行。双干村由村生猪合作社为主体兴建畜牧小区,通过对首批进入小区的11户养殖户实行“统一种猪引进、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污染治理、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制度以后,既把原来分散的养殖个体联结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又推进了畜牧标准化养殖技术的运用,从而规范了合作社的管理,提高了产业的升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