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牧渔结合,创生态休闲农庄新模式

 千岛花园 2011-08-01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这是农村农民几千年的传统养猪观念。历经近几十年的畜牧业经济发展变化,如今的衢江养猪农民却如此说:“养猪要赚钱,抬头看果园”。衢州市衢江区农科教结合示范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生态循环型养殖模式,通过农林牧渔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生态效益,实现农牧协调发展和排泄物高效综合利用。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示范场位于衢江区横路乡横路村,离最近的村庄横路村约1.3公里,总占地面积450亩,其中养殖区20亩,建有猪舍3600平方米,果园360亩,鱼塘50亩,农家乐面积50亩,是一个集种、养、渔、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农场。2007年出栏商品猪2600头,产值410多万元;出售梨、橙、柑等各种水果23万公斤,产值70万元;养殖鱼6.5万公斤,产值30多万元;接待游客3800多人次,农家乐总收入14万多元。除去各种成本,2007年农场纯收入达260多万元。

示范场始建于1997年7月,本来是一片黄土丘陵,由原衢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开发。土地平整后,种下的果树(原以桔树为主)长势较差,原因是土壤严重缺乏有机肥,土壤贫瘠且系水力不强。为改善土壤,1998年10月,千头猪场在全场中心位置开始建设,1999年年底基本建成,2000年果园急需的有机肥得到有效解决。二年后,土壤肥力和系水力大大增强,桔林基本形成,果树品种由原来单一的柑桔、橙,扩大到梨、桃,并新挖了鱼塘。到了2003年,种下的果树在有机肥料的作用下终于有了好收成。

2005年,农场利用自身优势,新建“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共建住房2幢合计标间36个,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可到此垂钓、自采新鲜水果、自挖竹笋等娱乐休闲活动。2006年,为进一步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在省政府“811”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的扶持和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帮助下,示范场新建了体积为270立方的沼气池,60立方的贮粪场,养殖场实行严格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养殖场内的污水和少量猪粪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沼渣全部用于果树种植,年节省肥料支出4万多元,且提高了果品的品质。鲜粪经贮粪池自然发酵后,少部分用于养鱼,大部分做有机肥用于种植水果,不但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实现粪尿(污水)的零排放。

二、取得的成效

农牧渔结合的生态农业、资源循环模式,不仅符合当地实际,也取得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协调发展的“双赢”,并延伸到“农家乐”的休闲旅游业中。其突出优点表现在:

1、运行成本低。由于猪场位置高,沼液池所做的位置也高,因此,沼液灌溉基本采用全自流的方式。部分果园因位置高不能自流灌溉的,需要使用污水泵进行灌溉。因此,整个污水处理和灌溉系统投资约13.5万元,每年运行成本是油费350元和人工费1500元,前期投入和运行成本均较低。

2、养殖增效。由于种植大量的青绿饲料(黑麦草、番薯藤、苦荬菜等)饲喂母猪和中、大猪,能节省饲料成本30元∕头,同时,饲喂足够的青绿饲料使猪肉质量明显提高,肉色和外观好,一般生猪收购价同比可提高0.2元∕公斤,每头肉猪增效20元。此外,因青绿饲料具有保健作用,可降低猪的发病率,降低用药成本。结合以上三种主要因素,每头肉猪可增加效益55元以上,2007年出栏生猪2600头,增加效益14万元以上。

3、果园效益增加。360亩果园的80%使用有机肥料,每年可减少化肥成本6万多元。水果产量增加约30%,品质明显提高,出售价格可提高20%左右。去年该场水果总产量23万公斤,总产值70多万元,创利50多万元。

4、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养殖不仅实现了养殖排泄物的零排放,而且改善了黄土丘陵的土壤肥力和系水力,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改善了生猪养殖的环境卫生,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生猪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得到发挥。目前,示范场进一步利用生态循环优势,开发了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可到此垂钓、自采新鲜水果、自挖竹笋、尝新鲜蔬菜等娱乐休闲活动。2007年共接待游客3800多人次,创纯收益7万多元。

三、启示

要实现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必须坚持合理规划、科学选址,规范养殖场的建设。养殖场的选址不能在禁养区(风景旅游区、饮用水水源区、居民区、经济开发区等)内。规模养殖场周围必须有配套的种植规模能吸纳并综合利用养殖场排泄物的果园、竹园、茶园、花卉苗木和蔬菜基地,一般存栏5头生猪配套1亩园地。同时,按照动物防疫的要求,科学规划好养殖场与配套果园的布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