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企业文化误区

 思哲悟道 2011-08-01

走出企业文化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10:57  保险文化

  主持/刘叙红

  打造一个有着超强凝聚力、架构清晰、理念明确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增强企业向心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进而打造企业品牌提供文化支持。

  然而保险企业在文化打造和执行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很多误区。比如有些公司企业文化模糊不清,使员工产生模糊不清的认识;有些企业盲目照搬其他公司的企业文化,胡乱套用,其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假、大、空,没有实质内容;而有些则令人觉得飘乎不定,捉摸不透,口号高喊却无法执行……

  那么,作为省级分公司老总,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本期文化大家谈栏目邀请了太平人寿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杨华、合众人寿江西分公司总经理黄清清、渤海保险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孙东宇三位老总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文化打造——让误区绕道而行

  《保险文化》:您认为保险企业在文化打造过程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误区,又将如何避免或走出误区?

  杨华: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间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它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并付诸于管理实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很容易因为人们在意识领域的差异、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区,使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只有有效的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

  而有效企划文化的打造,个人认为只有做到三个“实”才能实现,即:“求实、务实、扎实”。所谓“求实”,主要解决文化的产生基础问题,就是对企业的发展现状、目标及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与构想,使文化建设植根于具体、合理的土壤中;“务实”解决文化的方向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并服务于企业大的经营目标,而不是为了迎合潮流而建设,不能为了做而做,而要注重实效,特别是在企划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提炼出真正适合自身需要的清晰、简单、容易接受的内容并加以推广;“扎实”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体现在文化建设的落实上,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要把执行建立在全员对企划文化的内涵达成共识,并乐于接受即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同时文化建设还应该把意识形态的问题转化为可造作的管理动作,让员工感到文化是可触摸、可感知,并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做到了这三个“实”,对企业文化建设走出误区会有一定帮助。

  黄清清:现在很多企业中有很多误区,比如形式主义,将企业文化当作摆设。企业文化不是花瓶,企业不能用买花瓶的思想来塑造企业文化;比如照搬西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任何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那它就会水土不服。我们可以借鉴其它优秀的管理经验,但却不能够模仿或者抄袭,因为管理无定式,只有将卓越的管理融入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中,发挥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选择与借鉴和民族文化深层结构有互补或一致的内容,才能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比如企业文化理念更换太频繁,这不仅带给企业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员工无法从心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甚至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

  塑造企业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投资,必须用投资的心态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产生的效益,不单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这一点也丝毫不能忽视。因此,企业应该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系统的引导来逐步建设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孙东宇:当前,各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完善企业文化内涵,增强企业的“软实力”。然而,企业文化在打造过程中却出现了弯路,产生误区,比如仿效、简单照搬其他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引用其口号,而没有真正去理解这些企业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把企业文化空洞化,当成是公司的形象设计,注重表面,导致员工无法领会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不能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只是一句空话;企业文化离散,无法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员工的文化进行整合,不能凸显公司的自身文化特点,缺乏精髓。

  要避免这些误区,首先需要领导者对公司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定位,要立足于公司成立的背景、发展的愿景,因地制宜地创立企业文化。在先期打造过程中,领导层要充分沟通,融合自身文化,招纳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定位的员工,这样有利于打造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一旦在打造过程中已经走进了误区,一定要冷静应对,适时转变,必要时可以广纳良言,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执行——实事求是见真知

  《保险文化》:那么在企业文化的执行过程中,是不是也一样存在误区?请您为我们分享您的应对之策。

  黄清清:在企业文化执行过程有,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推行不力:企业文化的推行制度太过于表面化,没有实质的措施;执行方式单一,司空见惯的命令式、指令式的“硬性”执行方式,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以及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

  因此在企业文化执行过程中要量化、细化后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确保公司定下的决策,能够有效地在基层单位落实、见效。

  同时注入平等式互动式的“柔性”执行方式,更多地进行开诚布公、实话实说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努力畅通、拓展公司内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晓的沟通。

  孙东宇:企业文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需要逃逸的误区,例如:高唱口号,停留在口号表面,不付诸实际行动;公司领导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不身体力行,不能使员工对领导产生认同感,对公司产生归属感,无法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

  渤海保险企业文化秉承积极、稳健、专业的经营理念,从“上级为下级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后线为前线服务、内勤为外勤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五项服务”理念,到“优秀工程”建设、“阳光工程”建设,在不断打造具有渤海特色的服务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同时纵观全局,提升眼界,把自身企业文化融入到保险文化建设中,把渤海保险打造成受人尊敬、受社会尊敬的企业。

  目前,渤海保险处于转型阶段,当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更要一如继往地倡导渤海企业文化。这当中,势必会淘汰一批人,公司需要的是认同渤海文化的员工、与渤海共成长的员工。践行企业文化,促使员工以企业文化为工作的行动纲领,置自身工作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杨华:作为中国保险集团的成员,太平人寿使用中国保险集团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我们太平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在文化建设中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集团文化,以“创造富裕的安宁生活”为使命,坚持“用心经营  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不动摇。中国保险集团的文化建设体系是在充分征询各成员的意见后形成的,表达了集团和各成员共同的发展意愿,所以也得到了集团内的一致认可,并得以积极贯彻执行,进而也避免了一系列问题。否则,可能会出现分公司对总公司的文化理解不深入、不透彻;让文化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据自身想法,过多强调特色文化的打造,而忽视集团或总公司文化所能形成的整体影响力等等。其根本还在于是否能够充分领会集团或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