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白之道与老庄处世哲学

 杂货店伙计 2011-08-02



黑白之道与老庄处世哲学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相信都不会忘记光风霁月的史湘云和小丫头翠缕的一段关于阴阳的妙论。翠缕年幼,不知阴阳。湘云告诉她,凡事皆有阴阳。而且阴尽阳生,阳尽阴生。一切草木虫鱼,皆有阴阳。就算是一片树叶也有阴阳,朝阳向上的一面是阳,背阴向下就是阴了。这时候翠缕就说,我知道了,姑娘是阳,我就是阴。搞的湘云一愣一愣的。翠缕解释说,主子是阳,丫头当然是阴,把湘云笑翻了。

 

     其实,湘云这里说的阴阳,和太极图中的阴阳相生观点一致。而阴阳太极多用黑色白色来进行区别。

 

     黑色和白色,是颜色中最单纯的颜色,却富于变化,含义深广。

 

     学习过书法的人可能会熟悉这句话:“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计白当黑”这个观点,在书法绘画中运用广泛。

 

     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很喜欢画山石,在构图和章法上与众不同,。有时候画山只看到峭壁直上,而不见其顶,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甚至是近处山石参天,而远山低矮,又或者是孤舟泛游,一人独坐。但多只在画纸的角落作画,整个画卷留下大量的空白,时人以为构图别致,称其为“马一角”。看其名作《山径春行》,春天的江南草长莺飞,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小童漫步于山径。溪旁柳树抽新芽,一对黄莺在枝梢间愉悦鸣唱。绘画尽展古人踏青赏花的悠闲,与“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的题诗相互映衬,充溢着一种“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初春气息。其画着墨不多,但巧妙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熏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文士沉浸在春光中的陶然情态表露无遗。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马远将绘画的笔法和处世的人生哲学相互交融,让人在欣赏黑白山水的同时感受知白守黑的处世之道。

 

     而这种黑白之道,可以追溯到老庄之学。

 

     老子以为:“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黑色是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色彩。而白色并非虚无,而是包涵万物,将一切掩藏起来。我们看齐白石的虾,明明没有水草池塘,却可以感受到满卷水溢,若是画上背景,反而会让人觉得拘束,失却了遐想的空间。

 

     而黑白之道,和老庄之学影响下的处世之道相互沟通。

 

     所谓知白守黑,多是指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以沉默昏暗自守,以做到和光同尘。即便深处尘埃之中,也能够保持自身之高洁,不露锋芒,不标新立异,不显山露水,深藏不露。

 

     五代时期的冯道,是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此人自号“长乐老”,曾经在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担任宰相级别的官职,历尽世事沧桑,而官运亨通。有人斥责他毫无臣子节操,欧阳修更称他为“无廉耻者”,司马光也说冯道是“奸人之尤”,以为即便其有不少善政,“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可说深恶痛绝。可王安石就看法不同了,王安石以伊尹为例,说“伊尹五就汤,五就桀,正在安人而已”,以为冯道在商汤和夏桀之类的君王之间游走,最终的目的不在于对哪一个皇帝尽忠,而是对天下百姓负责,让百姓安康。王安石甚至认为,冯道能委屈自己,屈身侍奉暴君,简直和佛祖菩萨一样伟大呢。

 

     王安石此人,也是古代士大夫中的另类。他这种不必忠于君王而要忠于百姓的观点,当然也会受到朝廷上下的批判了。

 

     可是冯道的处世哲学确实很让后人品味。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像陶渊明,政坛失意,就归隐田园,保持一份高洁,是很让后人敬仰的。可冯道之人行为,相比陶渊明,不是更多一份坚持和善意?当然,在为百姓做些实事的同时,自己享受些,吃喝些,也完全可以。国人对于官员还是很宽容的。

 

     后世儒学中很多的思想都掺和了老庄思想,比如说中庸思想,和老庄思想就有很多交叉。甚至一些人认为儒家起源与道家。当然这个观点很复杂,不过至少可以说明二者对于中国人长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近期联合国表决中,对于美国出兵利比亚问题,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一向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预他国政治,不支持美国在意料之中。可为什么中国不投反对票而投弃权票呢?这就是中国的中庸之道或者说知白守黑的处世哲学了。

 

     黑与白本身就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事务,而是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大半中国历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