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密码(摘自《中国教育报》)(2)

 天雷教育 2011-08-02

课堂密码(摘自《中国教育报》)(2)

第四部分 课堂的有效与有趣何以兼得  

   

主持人:李竹(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校长)  

嘉宾: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刘云生(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特级教师)  

     陈文(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数学高级教师)  

     龚钛华(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谭磊(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沈茂(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案例切入:  

案例1: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小学三年级的 李 老师专程去了一趟学校旁边的幼儿园,希望能从幼儿园的课堂设计中学到几招绝活,让自己的语文课更有吸引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在公开课上学得的确很欢,尽情地享受着 李 老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可 李 老师觉得,这节课虽然教学过程很好,但没有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学中“融知于玩”的部分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案例2: 张 老师不善言谈,在生活中也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这样的性格直接影响到他的数学课堂。 张 老师的课,没有什么激情,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但 张 老师能够清晰透彻地讲解习题,对学生的作业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错误。对于学生来讲,尽 管张 老师的课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 张 老师的课上学生学得很好。  

A如何认识课堂的有效  

   

    李竹:作为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课堂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过得愉快。但在现实中,二者并不容易兼得。上面的两个案例给人的感觉就是,得到了有趣就要失去  

有效,而得到了有效却又必须失去有趣。课堂的有效与有趣,是不是就像熊掌和鱼一样,不可得兼呢?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们来深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周彬:讨论这个话题,可能还是需要分别明确什么是课堂的有效。什么是课堂的有趣。否则,很难有个清晰的结论。课堂的有效,较多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更长远来说是指能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课堂的有趣,较多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愉快,更长远来说是指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云生: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把握课堂的有效,的确是一个有待科学分析与理性对待的问题。如果简单地把课堂教学的有效理解为让学生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那就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隔离开来了。如果课堂的有效不能包含教师在课堂中专业价值的实现、个人魅力的发挥,不能包含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情的愉悦和自我成就感的获得,那这样的课堂就显得过于功利,不但把学生当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且把教师自已也当作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陈文:在这一点上,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昨天的数学课上,由于学生对前面的一道应用题比较感兴趣,我就多讲了些时间。还进行了一些拓展。后来感觉后面两题可能会讲不完,于是就把进程拉快了些。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我自己也觉得讲得不够透彻。课代表下课后来交作业时,我就问她对昨天的课有什么感觉,她很坦率地告诉我说:“前面学得还可以,也比较开心。可后来那两道题目,您讲得太快了,我们也没有听明白,觉得您好像是在赶着完成任务。其实,后面两道题您只要讲一道就好了。最后一道即使不讲,我们也可以搞清楚,至少也会有兴趣去搞明白。现在虽然3道例题都讲了,但我们却反而糊涂了,也没了学习兴趣,觉得您讲了都不懂,那自己看就更不懂了。”  

    李竹:由此可见,课堂有效与否,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密切相关。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预设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要包含教学内容的掌握,要以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基础,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还要包含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虽然这样的目标很难具体化,但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毕竟后者对前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B如何认识课堂的有趣  

   

    刘云生:刚才,我们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仔细想想,课堂的有效似乎已经涵盖了课堂的有趣。也就是说,课堂有趣与否,本身就应该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这样的认识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有趣常常脱离教学目标,出现案倒1中李老师那样的困惑:学生觉得很愉快,但教学目标却没有实现。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对课堂的“有趣”进行深入探讨,避免因片面追求课堂有趣而失去课堂本身的教学意义。  

    周彬:的确如此,课堂教学中的无趣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的脸上读出来。我有一次听英语课,发现班上居然有二十几个学生在打瞌睡。可想而知,这堂课对学生来说是多么无趣啊!相信这位英语老师自己也不会觉得上这样的课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对于课堂有趣本身是否有价值,许多教师也并不能理性地看待,甚至会为了简单地追求课堂中的有趣而实现有趣。在我看来,课堂中的有趣,一定要放在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这个背景下来设计和考虑。如果课堂中的有趣脱离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而存在,那它本身也是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背离。尽管学生玩得很开心,但却是对教育机会的错失与教育时问的浪费。  

    龚钛华: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对这堂课没有兴趣,教师是很容易察觉到的。而如果教师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这堂课没有兴趣,自己也会很自然地觉得这堂课没有意思。记得在一次课上,我发现有十几个学生时我的课不感兴趣,当时就觉得特别难过。于是我把课停下来,让学生先做一会儿作业,给自己一些时间重新整理教学思路。  

    谭磊:区分课堂的有趣与无趣很容易,但要区分有意义的有趣与无意义的有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刚当教师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于是就在课堂上想尽各种办法吸引学生,甚至去讨好学生。当学生说在课堂上觉得很开心的时候,我自己也感到很高兴。可是,好景不长,当学生发现在课堂中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时,我那些肤浅的方法与技巧就难以把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维持下去了。  

李竹:在界定课堂的有效时,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的有趣看作是有效课堂的重要部分。同样的道理,在界定课堂的有趣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课堂的好玩当作有趣的唯一指标。真正的好玩,尤其是能够长久持续下去的好玩,是那种能够在课堂中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好玩,这就又牵涉到有效的问题了。因此,我们可以把有助于有效课堂达成的课堂有趣看作是有意义的课堂有趣,而把无助于有效课堂达成的课堂有趣看作是无意义的课堂有趣。  

   

C把课堂的有趣转化为有效  

   

    沈茂: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对于课堂有效的设计是有直接目标的。就我个人而言,课堂中的有效往往包含三个目标:一是把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趣味化,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或者把知识点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理解这些知识。二是利用一些笑话或调侃来缓解课堂长时间的紧张氛围,让学生从中得到放松,为后面的学习积累精力。三是因势利导,利用某些学生的调皮行为来激发课堂活力。给其他学生带来短暂的开心,同时让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不应该。可问题在于,虽然我们在备课中准备了一些实现有效课堂的手段,然而一旦置身于课堂之中,就难以做到这么理性了,反而常常会为了有趣而去有趣。尤其是第三种情形,利用那些调皮行为来促进课堂有效就更难实现了。  

    周彬:如果只是要让课堂有效,我想这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应付各类考试,大量的机械训练还是不会让我们太失望的。而且,实施了大量机械训练之后.即使学生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绩,作为教师来说,似乎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内疚了。如果只是要让课堂有趣,我想这也是比较容易的,相信许多教师都会有选样的能力。实在不行,就去收集几百到几千个笑话,在课堂中时不时讲出来,也能够实现课堂的有趣。但是,事情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方面,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如何把课堂的有趣与课堂的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如何通过课堂的有趣,来促进有趣课堂的实现。因为有效的课堂不仅仅包括应付各类考试,还包括学生的终身发展。  

    陈文:谁都知道,如果把课堂的有趣用好了,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要在课堂上通过课堂的有趣来实现有效的课堂,对每一住教师、每一堂课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案例1中的李老师去向幼儿教师讨教如何让课堂有趣,相信她做这件事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让课堂更有效,而不是为了课堂简单的有趣。但是,如果她没有准确理解幼儿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或者自己不具备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经验和能力,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让人视为“东施放颦”。  

周彬:通常来说,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有两种路径,一种是通过有趣课堂来实现,另一种是通过课堂训练来实现。从平时的考试成绩来看,二者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它们在学习质量上却存在着质的差异。显然,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显然更乐于通过课堂训练来实现课堂有效,而不走愿意通过有趣课堂来实现课堂有效。毕竟,后者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精力.比如要求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要求教师自己要对整堂课有清晰的理解与把握,等等。既然在考试成绩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教师为什么还要选择成本投入高的教学方式呢?  

刘云生:教师通过有趣课堂来实现课堂的有效,不仅仅要看教师自己愿不愿意,还存在一个能力与方法的问题。就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课堂有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这样一种教学观,即不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学到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第二、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台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师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教学内容的难度通过演绎降到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要善于调整课堂的学习氛围,避免课堂陷入到为了知识而求知识的呆板情境之中。  

   

D把课堂的有效转化为有趣  

   

    李竹:我总觉得,当下的一些学校和教师把追求学习的结果提到了一个太高的位置。虽然以为此出发点来提有效课堂看起来没有问题,可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如果把学习结果视作了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那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在为什么打基础呢?以前说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现在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可能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有教育意义。这里也就牵涉到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了。对学科教师来说,也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的问题。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讲的,这也应该纳入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中来。  

    龚钛华: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小学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人长大以后也可能会自然明白,因而不需要过多地强求。但学生如果想要提前掌握,就得付出很高的代价,学习兴趣的丧失可能就是其中最大的代价。常常有以前的学生回来看我,他们说,我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教会了他们识字或者写文章,而是让他们喜欢上了我所教的学科。  

    潭磊:从长远来看,只有兴趣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坚持下来。教师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情和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投入还是其次,利用有救的课堂学习,才是根本途径。今天的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用学习的高标准来评价学生,而不是用学生实际取得的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一来,我们总想找到成功的学生.却总看不到学生的成功。而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才会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周彬:这就又绕回来了,原来我们所理解的课堂有效,可能太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成绩的获得。如果把课堂的有趣也融进去,那这样的课堂就会有更长远的视角,也才可能真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任。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有趣的课堂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有效的课堂又有利于学科兴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远不是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可以实现的。这不仅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生活与教学态度,多看生活与教学中的积极面,还需要教师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教学智慧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之中,让教学内容更亲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击亲近冰冷而又抽象的教学内容。  

   

第五部分在“教师失趣”与“学生失序”之间的对话  

   

主持人  

陈伟忠(宁波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区名校长)  

嘉宾:  

周  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金晓润(宁波江东区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  

魏亚琴(宁波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朱志敏(宁波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市名师)  

孙雪莲(宁波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市教坛新秀)  

竺安军(宁波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市教坛新秀、区学科骨干)  

黄  英(宁波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市教坛新秀、区学科骨干)  

案例一:张同学在英语课堂上显得无精打采,丝毫感觉不到听课的乐趣与幸福。教师所讲的语法知识他早就看懂了,教师所讲的英语课文他基本上能够背下来。无所事事的他有点想睡觉了,但又觉得这样对不起英语教师,毕竟英语老师对他还是不错的。正当他不知干什么的时候,另外一位同学主动与他搭讪了,与他不同的是,这位同学是根本就听不懂英语老师讲些什么。正当他们聊得带劲的时候,英语老师被他们激怒了,对他们不热爱学习的情况予以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并命令他们必须为此写检讨书。尽管张同学不得不写检讨书,可让他疑惑的是,究竟该谁检讨呀?上课聊天肯定不对,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聊天又干什么呢?  

案例二:周同学并不聪明但绝对认真,也很听父母 和 老师的话。可是,在数学课上他实在是难以忍受,一是因为数学本身程式化,在听课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否则就掉队了;另一是因为数学老师上课的平铺直叙的讲话方式实在让人想睡觉,尽管他在讲数学课,但感觉和唱催眠曲一模一样。虽然父母 和 老师都告诉周同学,数学不管是对于升学考试,还是对于日后的工作都至关重要,可面对这样的数学课,如果自己既不睡觉,又不想点别的方法来调剂一下,估计自己的精神终会崩溃。在班级同学向数学教师反映他的课堂过于枯燥乏味时,数学老师却说数学本身就是难学的,反到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忍受与坚持,不要在他的课堂上调皮捣蛋。  

A课堂失序的表象与根源  

   

陈伟忠:对于今天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难教了,远不像以前学生那样听话了。我听过不少的课,也不知道是今天的学生在课堂上更活泼了,还是今天的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更低下了,的确课堂秩序比以前差了不少。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可以研讨一下,究竟课堂秩序变差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优化课堂秩序。就我的体会,很少课堂一开始就天下大乱的,绝大多数的课堂一开始都会秩序井然;但随着时间的推延,课堂出现失序的可能性在增大。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学生遵守课堂秩序应该是他的本能,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调皮或者违纪行为并不是他的本能,而是他在无法遵守课堂秩序情况下的替代行为或者保护行为。  

周彬:导致课堂失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果我们以导致课堂失序的主体分类,那就变成两类了,即学生自己原因导致的课堂失序和教师教学不当导致的课堂失序。虽然课堂失序总是表现在学生身上,但致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原因有可能是学生主动为之,但并不必然如此,也有可能是学生被动为之,也就是说课堂失序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无趣或者教学的失趣导致的。用陈校长的话讲,学生在课堂上的失序表现,可能更多是被动为之,毕竟没有几个学生会带着捣蛋的动机去听课的。  

朱志敏:我觉得对于学生的失序,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的调皮捣蛋,从更深刻的角度来理解,失序是教师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秩序之间的错位所致。说学生不会带着捣蛋的心态去听课,教师肯定是相信的;但如果说教师会带着让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心态去上课,这是更难令人致信的。所以让课堂失序,既不是学生的本能也不是教师的本能,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错位所致。我是教数学的,还是以数学教学为例。知识点较多的数学课,数学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前面教什么,中间教什么,后面教什么,但这都只是教的顺序,更多考虑的是知识的逻辑顺序。可学生会怎么想呢,在课堂上,学生是否会失趣,不全看教师的教是否符合逻辑顺序,而是看是否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心理顺序。  

孙雪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位,教师总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之序来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不进去时,并不是去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之序是否适应学生,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完善教学内容的逻辑之序,这样的努力往往不会促使学生更喜欢学习,反到会离学生学习越来越远。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情况可能在小学比在初中和高中更明显,毕竟小学生以感性为主以理性为辅,仅仅用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逻辑理性,是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导向的感性需求的。  

   

B谁要序、谁要趣  

   

魏亚琴:我也赞成造成课堂失序的原因,并不是教师或者学生的有意为之,而是彼此对课堂教学的认识错位所致。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错位既有可能是由于教师与学生在逻辑思维上不一致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立场不一致所致。也就是说,究竟谁要将课堂变得有序,究竟谁想从课堂中获得有趣。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希望学生有序地听讲,为什么要求学生有序听讲呢,并不是因为教师的讲课方式的有趣吸引学生,而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重要而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学内容重要与否并不是特别关心,但对于课堂教学本身是否有趣到是特别重视,有趣他就投入,因此课堂就有序;如果无趣他就散漫,自然课堂就变得无序起来。  

周彬: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还要要求一个人的思维去迎合另一个人的思维,那就更是强人所难了。教师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和学生学习中的心理思维,的确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但这一对矛盾被解决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要求教师也用心理思维处理教学内容,相信这样的课堂比现在的课堂更为糟糕。因此,从立场的角度来看,可能是解决师生间因为误解而导致的失序问题。按照 魏 老师的说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方式的趣味性,那就得看,究竟是教师更容易顺应学生的需求,还是学生更容易顺应教师的要求。  

陈伟忠:在学校中盛行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先喜欢“你这个人”,再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后才会出现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这就是故人常讲的亲其师信其道吧。有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成绩总是年级第一、二名,但难以置信的是,家长联名上访要求换掉这位教师。事后一调查,才发现这位教师一发现学生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就是一顿严厉的批评,这样虽然让学生不得不认真学习,但却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只是迫于教师的压力才被动学习,自然家长就受不了了。很多家长认为,情愿要教学水平低一点的教师,也不要这种教学成绩高的教师。所以在我看来,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并因此而接受并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来,这是非常有难度的,可能也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高要求,最多也就极少数的学生会达到这个要求,但却让更多的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如果教师能够接受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标准是趣味性而非重要性,教师就能或多或少在教学过程中做相应的设计,虽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投入课堂学习,但这种努力的方向却是正确的。  

竺安军:在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假设,即我们不教学生就学不会,而学生会的都是我们教会的。但越来越多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假设并不可靠。与之相反,学生会的都是他们学会的,我们不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学会。但对于好的教师,他的教既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在我看来,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让学生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的教师,比让学生学得更快的教师更有意义。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多是学科教学的问题;但要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不但是有学科教学的问题,还是有学习生活的问题,这对教师的挑战要大得多。  

   

   

   

C谁的趣,谁的序  

   

周彬:的确如此,虽然学生需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要满足学生课堂需求的却是教师;虽然教师需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但要满足教师课堂要求的却是学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矛盾,才让我们体会到,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但真要做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这个事实并不是每位老师,甚至是大多数教师都实现不了的。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在求知的路上总是艰辛的,不可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学习,这个道理学生也都明白,但真要天天都逆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来听课与学习,不但学生做不到,连教师自己也做不到。  

黄英: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游戏和活动设计就存在很大的困惑。教师当然都希望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学生往往能够感受到游戏和活动带来的乐趣,但却把游戏和活动过程中蕴含的英语知识给忽略了。因此,我们只好在新课中直接讲英语知识,只是在复习巩固阶段多设计点游戏和活动,其实对这样的安排也不知道有什么科学的依据。  

金晓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虽然我们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但并不意味着要求教师放弃自己的教学立场,也就是说对教学目标的追求还是首位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尊重与激发,仍然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对学生来说,他们究竟是感受到了游戏与活动中的乐趣,还是吸取到了游戏与活动中的知识,这就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引领能力了。在我的经验中,让学生直接学知识是容易的,但这样习得的知识往往既不长久也不深刻;但在游戏与活动中教学,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连学知识都困难;但如果处理得好,不但可以习得知识,还可以让知识在学生知识结构中更长久也更深刻。  

陈伟忠:都是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兴趣,在技术上要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但在教学情感上,还要求教师自己要热爱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自己的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如果教师自己都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那学生从何而来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自己都觉得所教学科没有价值,那学生又从何验证学习这门学科的教育意义。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往往过度的重视教学设计的过程理性,使得这个过程容易脱离学生的学习趣;在强调教师的教学情感时,又过于拔高与抽象,使得教学情感无法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D课堂趣味与课堂有序的融合  

   

金晓润:课堂有序肯定是学生学习有效的前提,但有序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违背学生学习兴趣下的强制有序,一种是在顺应甚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的积极有序。尽管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来看,教师们都希望课堂是有序的,但优秀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建构在何种有序之上。对于新手教师来说,为了落实教学目标不得不对学生强制有序;对于优秀教师来说,不但可以把自己的课堂有序置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还可以通过自己教学目标的落实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朱志敏:其实在每位教师心目中,对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序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很少有教师能够跳出这种见解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如果教师持有强制有序的观念,教师就会在如何让学生更怕自己上做功夫;如果教师持有积极有序的观念,就会在如何让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课上做功夫。所以,在我们眼中的教师,都是非常勤奋与努力的教师,但他们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回到人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上了,那就是方向总是比方法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有意义。很可惜的是,一旦教师选择了某个方向,就很难对方向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抉择。  

孙雪莲:这一点在我们教导处的管理工作中体现得太明显了,当学生或者家长对某位教师提出建议时,或者我们听完课给某位教师提建议时,教师常会很难接受这些建议。仔细一想,他们不接受这些建议不无一定道理:一是每人的建议总是在自己的方向上指出来的,对于不同方向上的教师来说不一定有现实意义;二是我们给予教师的建议太多的是方向性的,缺少具体方法性的指导,难免让教师接受起来非常困难。  

周彬:教师是需要有序的,而有序有两个方向,即背离有趣的强制有序和顺应有趣的主动有序。那么,我们可以追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呢?很简单,仅仅去听别人的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因为在别人的课上更看重教学策略,而不会去理解他人的教学方向;仅仅沉浸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很难实现这个目的的,一个在方法上过于执着的人往往会失去调整方向的机会。因此,像我们这样的讨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看我们讨论纪录也应该有这样的作用,因为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并没有任何的针对性,反而有利于我们从具体的方法努力中跳出来,去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 


点击浏览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