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社会学结课论文

 低头看书 2011-08-02

 

西方社会学结课论文

 

 

 

 

 

 

姓名:肖伊雪

   班级:社工0801

      学号:200808030118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

                        ——简析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肖伊雪   200808030118    社工0801

摘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社会学家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学领域,这一问题是通过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打破了行动与结构二元对立的思想,对人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客观制约性之间的内在关联做出了新的分析与说明。本文从结构化理论的针对性、核心概念解读以及结构二重性三个方面来对结构化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行动  结构   结构二重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事实的变迁,社会学理论主题的变换,社会问题的更新,迫切需要人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批判以致诠释社会学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从而在更加广阔的视野内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的一次融合:他不仅批判了美国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的实证主义以及德国的人本主义等经典流派,而且还批判了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德国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美国的新功能主义,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结构化理论。他主要论说了社会学家一直想解决的问题——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取向,即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吉登斯则并不认同割裂两者的关系,认为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并在实践中实现互动。

一、结构化理论的针对性

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首先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针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或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学理论中两个相互对立的方法论研究取向。秉承孔德“社会物理学”研究理路,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当而且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他称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社会事实”。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以及社会性。吉登斯则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片面的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是错误的。同时韦伯的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在吉登斯看来,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及其理论传统,对社会学来说本身就是错误的,它们仅仅是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在社会学领域里的一种深层反映。因此,这样的社会学方法论必然无法解释、说明和把握社会的真实结构,必须用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去超越上述方法论的对立,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这一点与马克思走的很近。

其次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也是针对帕森斯、莫顿等人的功能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他试图打破功能主义神话,在关注社会宏观结构中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有机整合。吉登斯认为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过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了许多人的厌烦,而帕森斯思想抽象含混的原因在于它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来解释社会。而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宏观分析于宏观概括,也要进行微观分析。其实,针对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二元论研究倾向,很多社会学家表示出越来越多的不满,试图用一种新的理论统一社会学二元论。同时,社会变迁的现实也需要对传统社会学方法论进行变革。

再次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也针对“二战”以后欧美各国社会变迁的实际。他超越了冲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社会变迁的“第三条道路”,以真正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认同。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况,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与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寻求第三条道路。与哲学方法论所追求的形而上学不同,社会学始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注重“经世致用”。因此,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发展动力等社会发展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学关注的对象。

二、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解读

结构化是指社会关系凭借结构二重性,跨越时空不断形成结构的过程。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实质是对行动与结构关系的一种重新的构建。他打破了以前的社会学家所持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寻求二者的真正关系。因此行动与结构就成为了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  结构

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制度或规则,它们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因而它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但它也区别于以前极端的结构主义所理解的结构是一种一旦形成便不受人的影响,并制约人的社会活动的“社会事实”.像自然物一般。另一方面,吉登斯认为,结构的最主要特性却是主观性。因为“结构作为记忆痕迹,具体体现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内在于’人的活动,而不像涂尔干所说的是‘外在’的”。所以,吉登斯强调.这种结构观念引导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行为。因此,社会结构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也具有主观性。

在结构化理论中。结构被看成是时空互动中使用的规则和资源的总和。吉登斯将规则界定为“是在社会实践的实施及再生产活动中运用的技术或可加以一般化的程序”。根据规则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支配性规则。当支配性规则同配置性资源如物体、商品等相结合就形成经济制度,同权威性资源如对行动者控制相结合形成政治制度;当表意性规则同语言符号相结合,形成了符号制度和话语方式;当规范性规则经过条文化则形成法律制度。在结构化理论中反复被组织起来的资源包括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其中配置性资源指的是在权力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以及人工制成品,其源泉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权威性资源则是指在权力实施过程中的非物质性资源,其源泉是一些人相对于另外一些人的支配地位。资源成为对各种物质现象和行动者产生控制的各类“转换能力”,是权力得以实施的媒介。是社会再生产通过具体行为得以实现的常规要素。因此,结构化过程就是规则和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建构。这样,结构二重性(规则及资源)与制度的多重性(政治,经济,法律,俗语等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  行动

与韦伯、帕森斯等人不同.吉登斯把社会行动看作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某种理想类型。因此,这样的行动就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人们做某事所具有的意图,二是做这些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说,行动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同时,人们的行动将会不自觉地产生三种意外性后果:一是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果,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个体活动都是有意识的,但是众多个体活动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谁也意识不到的后果,即“集体无意识”,“历史无意识”。第三种是大量的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形成了人们认可的社会制度,即社会生活的制度化。因此,行动是能动性与偶发性的统一。结构化理论是通过行动主体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建构来克服微观与宏观、能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得。为此,吉登斯提出了行动者的分层模型,认为,行动者不仅明确行动的动因,而且总是不断地将自己的行动加以合理化,总是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和整.因而行动者是理性的。但是,这种理性的、有意图的行动仍会产生意外后果,而这种意外后果又会成为行动者下一步行动未被意识到的条件。由此可见,行动者的行动同时会受到行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条件和意外后果的制约,因而,仅仅从行动者或者社会结构的角度去说明行动本身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三、结构化理论的核心——结构二重性

所谓结构化,是指社会关系凭借结构二重性,跨越时空不断形成结构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是社会系统再生产的条件。在吉登斯这里,结构化就是在绵延的行动流中,结构(规则和资源)反复不断地被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结构(规则和资源)就是行动的条件,同时又是行动的后果。正是通过结构化的过程,社会的宏大结构才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建构。

在吉登斯看来,结构二重性是作为行动与结构的二元论的替代物而提出来的。通俗地讲,所谓“二元论”,是把行动与结构当作外在的两种东西;所谓“二重性”,是指二者是同一个物体的两个不同侧面。吉登斯认为,“结构二重性原理是结构化理念的关键”。因为结构二重性原理旨在具体诠释行动与结构的对立如何被消解于实践之中,而这正是结构化理论的主题。

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是结构的二重性原理,结构既对行动具有制约性,又同时赋予主体以主动性。结构与行动不是固定不变、截然分离的两种既定现象,而是根植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相互渗透的两个层面,并且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总体来看,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包含如下要点。

第一,概括起来讲,结构二重性是指,社会结构既是社会实践建构的结果,又是社会实践得以进行的条件与中介,这要求人们从社会实践的不断展开和持续过程中动态地理解结构。吉登斯提出:“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里某些自我再生的物种一样,都具有循环往复的特性,也就是说,它们虽然不是由社会行动者一手塑成,但却持续不断地由他们一再创造出来。社会行动者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创造社会实践的途径,来表现作为行动者的自身;同时,行动者们还借助这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再生产出使它们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在吉登斯看来,人的实践活动不是片断式的,而是一种持续的流动,社会生活川流不息,循环往复。因此,社会实践具有循环的特性,而结构二重性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循环特性。

第二,结构与行动是相互联系、彼此依赖而共存的。结构不能被看作是外在于行动之物,结构只能透过行动在时空里展现出来,它存在于时空之外。结构(规则和资源)被不断纳入行动者的行动过程中,并跨越时空限制,通过循环往复的实践而不断再生产出来;考察社会系统的结构化过程,意味着探讨规则和资源如何在行动者的行为互动当中实现再生产。另外,从行动的角度来看,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也利用了社会情境中包含的丰富多样的规则和资源,使他们的行动成为可能。

第三,结构既具有制约性又具有能动性。吉登斯指出:“我想再次明确地提出这条原理:社会系统的所有结构性特征,都兼具制约性和使动性。” 这就是说,结构在构成行动媒介的同时,同时也构成对行动的制约,而且这种媒介和制约关系还通过行动者的实践反复被再生产出来。具体而言,从结构中的规则来看,它不是冷冰冰的否定性的禁令或限制,而是可资利用的建构性因素。从结构中的资源来看,它也不仅仅是对主体的自由创造产生某种制约,还能为人的行动提供活动的可能空间,充当主体活动的媒介和工具。

 

结构化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科学基本逻辑和分析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成为吉登斯研究人类社会行动的本体性框架。也就是说,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学术研究的概念性框架,其目的是要用它来分析人类行动和现代社会。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不仅实现了行动与结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而且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的又一次融合。

【1】   黄旭东,田启波.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J.兰州学刊,2009(6).

【2】   王莉.简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及其分析途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2.

【3】   付铁钰.理解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的行动概念.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9,(2.

【4】   张云鹏.试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5,(4.

【5】   郑航生.也谈社会学基本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1,(5.

【6】   于海.结构化的行动,行动化的结构【J.社会,198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