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不该有恨

 p196 2011-08-03

人生不该有恨

时间:2011-08-02 14:35来源:网络文章 作者:刘昕葆 点击: 118 次
东坡先生那首脍炙人口的词不应有恨,何时长相别时圆令人掩卷深思。人生有恨,犹如毒瘤,它会吞噬我们的心灵,败坏我们的身体。只有我们放下怨恨、仇恨,才能愉快地生活,轻松地工作,身心也才会健康。 心理学认为,怨恨是一种侵袭性和被动性心理,无论是对自
-

  东坡先生那首脍炙人口的词“不应有恨,何时长相别时圆”令人掩卷深思。人生有恨,犹如毒瘤,它会吞噬我们的心灵,败坏我们的身体。只有我们放下怨恨、仇恨,才能愉快地生活,轻松地工作,身心也才会健康。
  
  心理学认为,怨恨是一种侵袭性和被动性心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抱恨只能制造痛苦,滋生烦恼和事端,从而使人失去了生活中应有的欢乐与情趣,进而由于身负恨的枷锁,导致迅速低落或亢奋,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由于怨恨在心,轻者情绪波动紊乱生理功能或惹出小事端,重者则伤害身心引发多种疾病或行凶伤人酿成灾祸。
  
  医学专家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经常发怒,心生怨恨,不仅容易产生失眠、焦虑、气机紊乱、胃肠失调、消化不良,而且诱发心慌气短、冠心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黄帝内经》云:“百病气中生,怒则气裂,忧恨气凝,喜则气通。”可见,恨对我们身心健康极具危害性。
  
  为了使我们健康快乐,避免灾祸发生,我们应该学会剔除心灵上的怨恨。而剔除怨恨的最好办法是,随时保持心平气和,心胸宽广。要学会自我排遣不良情绪,自然解脱,不把怨恨存留在心中,不滋生怨恨之心,不产生怨恨之情。即使受到了挫折打击,或被人误会、欺骗、羞辱、伤害、欺侮等,也要正确对待。
  
  首先,我们要作出理智分析判断,不要一味责备怨恨仇视别人,而应该好好反省检查自己,扪心自问,多作自我批评。当你找到了事物对错的关键所在,你就会宽恕别人,原谅自己,也就不再斤斤计较或喋喋不休地纠缠于芝麻小事。你的身心也倍感轻松愉快,人际关系也和谐友善了。
  
  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由于来自不同的生活阶层、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文化水平和不同的民族习惯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难免会产生分岐、纠纷、矛盾、争执,此时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你死我活,你输我赢,你高我低。
  
  常言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许多事情只要我们忍一忍让一让,完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更何况只因平时一些小事见解不同,又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只要我们平时不是小肚鸡肠,不要为芝麻南瓜大动干戈,生怒气发脾气,不计恨别人,不怀恨在心,而事事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包容对方,容忍礼让别人,我们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是完全能够感化他人迷途知返的。反之,今天为逞强逞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非要分出高低胜负,明天记恨别人批评指出了自己的缺点,埋怨别人挑了自己的剌,记恨别人说了坏话委屈了自己,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面对这些,如果你总是耿耿于怀或或者找机会一定要出口恶气,结果气没有出成,反而可能把自己伤害了,这又是何苦呢?
  
  细细想来,我们许多时候产生矛盾,就因为记恨惹的祸,就是心胸不够宽广造成的。与其这样痛苦,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恨放下怨,既让自己心灵轻松,又让自己生活快乐?放下一切,随缘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