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运动的快慢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通过演示和实验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使学生体验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与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揭示目标 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何区别?你是怎样判断它们运动快慢的呢? 二、预习准备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些方法? 2.速度的定义、意义、公式、单位? 三、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表演:两位同学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在运动过程的快慢? 小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 表演:两位后排的学生同时由后排走到讲台如何比较它们在全程运动的快慢? 小结:相等的路程,先到的运动快。 问:两位前后排不同的同学从所在的位置走到讲台,怎么比较运动快慢呢? (二)速度 结合以上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既要看时间也要看路程。用路程除以时间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路程除以时间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1.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v= s/t 。v和t分别是英语单词速度和时间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的第一个字母。 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 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 问:“米/秒”和“千米/时”这两个单位之间有怎样的换算关系? 介绍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推导出:1米/秒=3.6千米/时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结合公式分析理解 5、平均速度 实验:(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需测哪些量?(2)计算小车平均速度的公式 刻度尺、停钟的使用方法: (1)使用刻度尺应注意什么?(2)观察停钟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 (3)介绍秒表的使用方法 介绍实验要求及步骤: 实验结果讨论: (1) 通过实验求得的v1、v2、v3、是否相等?说明了什么? (2) 比较v2+v3/2与v1是否相等? (3)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 ((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刘计时,测得的v会偏( )
四、展示反馈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 (2) (3) B、(3 ) (2) (1) C、 (2) (3) (1) D、(1) (3) (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9、一架飞机在2小时内飞行了1440Km,它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