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文/ 图)

 月未圆书斋 2011-08-03

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2011
715日上午9点,天还下着雨,我和美姑县档案局局长兼影协主席阿牛史日、县委宣传部记者站站长萨古曲惹、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利平四人从美姑县城出发,开始了美姑麻风村采访之旅。

说起这次采访有点偶然,前年冬我曾打算到布拖县麻风村采访,因道路不通未能成行,这次计划再去。昨天邂逅了疾控中心罗主任,我改变安排,决定先去美姑麻风村。

找到阿牛史日和许利平,说出我的采访计划,两位在前年冬天为山区运送捐赠衣物出了大力的领导决定和我一同前往,于是有了今天的行程。

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下车再走过几十米摇摇晃晃的索桥,踏上了上山的小道。阶梯虽用水泥铺就,但道路陡峭曲折,加上全是上坡,半个多小时下来,我们个个汗流浃背,脖子上挂的相机也越来越重。看见了山腰一平缓处的屋顶,到此采访过的萨古曲惹说到了,那就是瓦基机村,人称麻风村。

坡道尽头,一个近40岁的男子已站在路旁等候我们。这男子面孔较黑,五官端庄,笑起来有些腼腆,和山下见到的常人无异,与我想象中的麻风村人有很大区别。看来他们昨天已接到了通知。这男子自称姓李,是村上的会计,是一个能说夹生汉语(当地人称团结话)的彝族人。

随李会计沿麦田小道拐角后,看见七八个妇女和三四个小孩悠闲坐在地边,有两个老太婆在用羊毛捻线。她们表情平和,一副与世无争的神情。周边的玉米碧绿一片,远处的住房鳞次栉比,山林青翠,空气清新,无城市的喧嚣,更没有想象中的阴森恐怖景象。

走在前面的我通过会计的翻译向村民们问侯,他们面带笑容,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彝语。到一捻线的老妇面前,我看清了她的面庞,从鼻梁到鼻翼是塌陷的,脚趾也变了形。无疑,这是位已致残的患者。我征求能否拍照时,她点头同意。来前怕被拒绝的疑虑打消了,曾听说他们一度反感外人采访、拍摄,看来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再往前走,是几百平方米的水泥院坝,这是一个多功能场地,既是学校操场,也是堆放晾晒物资和开会的地方。院坝后是一排平房,左边是美姑挖基机小学,学校已经放假,里面空空的很安静。中间是修女院,右边是康复中心卫生站。两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女子在修女院里迎接了我们。她俩穿着干净朴素的便服,说一口轻柔标准的普通话。我很吃惊,在一些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竟还住着城里来的姑娘。我怀着好奇心向她们打听,高高个子戴着一副窄边眼镜的女子说她姓李,老家江西,在上海天主教学习五年服务两年后来到这里。另一位个子稍矮的女子自称姓孙,老家陕西,也是同样的经历。她们说,自愿申请来此工作的还有一位女伴,今天有事外出了。

这三位修女是去年底来的,已和当地的麻风病人朝夕相处了半年多。为更好地服务病人,她们一字一句艰难地学习彝语,为他们下山买食物和生活用品,尽心地服侍着致残不能自理的重症病人,此外,她们还负责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她们主动承担的。我问她俩为什么会选择到此服务?李修女说她家祖辈都是天主教徒,从小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终身不嫁献身天主和慈善的目标。打算在此工作多久呢?孙修女说:教会要她们在此多久,她们就在这里干多久。说话时语气平和,娓娓道来,没有豪言壮语,但我能感受到她们的震憾力量和人格魅力,心中生出由衷的敬意。

阿牛史日请求与她们合影,并和一位前来探望的麻风病人友好地握手,我也和她们及病员拍了照。

出门后,看见院坝边有一个杵着拐杖的残疾病人,我仔细地观看了他的双手和双脚,这位老人手指粗大,不能伸直,双脚也严重变形,只能杵着拐杖一步步慢慢行走,这又是一位病患致残者。

麻风村里住的全是彝族人,我无法和他们交流,李会计的团结话我只能断断续续地听懂一点。从修女标准普通话的交流中,我知道现在的麻风村共有316个村民,现存活康复病人95个,级以上畸残72,其中有17个生活不能自理,由她们三位修女护理。这里所有病人已经治愈,不用再吃麻风病药。教会出钱请了一个村民做饭,下山购买物资等事务则由修女们负责,钱由教会支付。我问:我们空着两手上山都累,你们怎么拿上山?”“让有空闲的村民免费背上来。”“他们愿意吗?”“一些村民有时还是不太乐意的,但我们体谅他们的苦累,因此每次都不购买很多……”李修女说这话时,语气中没有一点怨尤,平静得像对待自己家人。

在此服务的修女们没有工资,教会每月只发一点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费用。但她们虔诚尽心地工作,不计较工作环境和名利得失,这种全心全意的无私奉献精神令我感动和崇敬。(未完待续)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致残的重症患者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已经医治好了的患者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在孩子们眼里,天天朝夕相处的麻风病人一点都不可怕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彝族的家禽家畜都是敞养的,因而房前屋后的不太干净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村里的孩子都很健康活泼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村里的房子大多新建或改建,只有少数是旧房。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孩子没们对我们很好奇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美姑县是全国贫困县,虽然现在的条件改善不少,但还有贫困者需要我们伸出关爱之手。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村里的孩子没有一个是麻风杆菌感染者。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改善了条件的村民还需改善条件。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五保户的家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从村里的平缓处看公路河流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作者挨家挨户参观拍摄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一位患者的脚趾。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五保户家的用具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村里的老人孩子都在“参观”我们。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碧绿的田野,你能想到这是麻风村?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政府给五保户新建了住房
(原创)美姑麻风村采访记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五保户住房外观

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挥手告别了可敬的两位修女,又随李会计到村里采访。狗吠声引来了村民和孩童的注意,李会计的介绍,阿牛史日和萨古曲惹的彝语的交流,加上糖果和香烟的尊重融合作用,我们的参观和拍摄几乎没有阻碍。

几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尾随着我们,嬉笑着打闹着,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仿佛我们才是被采访者。这些麻疯病人的后代个个活蹦乱跳身体健康,目前没有发现一个病毒感染者。

村里的住房几乎都得到了重建或改建,比一般山上村民的住房要好。还安装了自来水和电视接收站,病人每月有40元的生活补贴。十多个残疾病人的住房集中在一起,由修女们管理,十多个生活能够自理的五保户的房屋也集中修建成一排,其余已经治愈的病员则和各自家人住在一起。

萨古曲惹感叹道:“几年前来时,村民房屋破旧衣衫褴褛,没有水电……现在麻疯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这家看看那家瞧瞧,参观完整个村子,已过去两个多小时候,李会计又带领我们到两三里远同是麻疯村的另一处居住集中点去。沿途他都在向我们说,由于政府和慈善机构的关怀帮助,目前吃住得到了解决,但交通不便,希望能修一条通村公路。

我站在陡峭的山腰向下望去,公路和河流成了两条弯曲细长的白带,过往的汽车象一个拇指大的甲虫,在缓慢地蠕动着。我问许利平:“坡度这么大的山上好修公路吗?”许利平说:“多数村都通了公路,我们也想早点把这里的公路修通,县政府和交通局曾把此事多次提上议事日程,但困难不少。一是山高坡陡,二是资金匮缺,三是周围村难协调……”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们的心都有点沉重。萨古曲惹指了指右前方陡峭山崖上依稀可见的一条白线说:“那就是过去麻疯病人专用道,其他人是从不走这条路的。被赶走的麻疯病人从路上经过,路边的住户恐惧得诅咒泼水,传说七天没有人敢走这条路……”

我们返回俄洛衣甘乡,已是下午三点,四个多小时的采访下来,我们又累又饿。狼吞虎咽时,也没有离开麻疯村的话题。从七嘴八舌的交谈中,我更清楚了美姑麻疯村人的过去和现状:在缺医少药的从前,一旦有人患上了麻疯病只能让其在村里自生自灭。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关心,麻疯病得到了全部治愈,麻疯村的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1999年起,新建了住房、吊桥、安装了自来水、电灯、电视,建立了学校和卫生所。但现在人们对麻疯病的恐惧仍然严重,对患者的歧视依旧不轻。麻疯村民的婚嫁、读书、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回来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获悉:建国初期,我国有麻疯病约46万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患者只有6000个,但每年会新增病菌感染者1600人。也就是说虽然麻疯病患者经过治愈总数越来越少,但每年还有新患者产生。

麻疯病得到治疗后,95%的人虽然有了免疫力,病人身上的病菌大部分得到控制,但还有“5%”有再患病的可能。那些治愈后有了免疫力的病人有的还携带着病菌,自己虽不发病,但身上的病菌却会传播给他人,他人再传染给他人,形成一条隐形传染链。免疫力差的老人和孩子,是侵害的首要对象。麻风病主要通过呼吸、唾液、肠道、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病菌潜伏期长,少的3~5年,多则10~20年,因此隔离仍是最佳预防措施。

由此看来,麻疯病的治疗和预防远远没有结束,消除人们心中的恐惧和歧视则是更艰难、长久、细致的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要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至少还需要近百年的努力。

麻疯病和新生的艾滋病是人类的大敌,危及到你我他地球村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和利益,只有人人视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共同携手合作,正视它、不歧视病患者,才能更好地预防它消灭它。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村里活泼的孩子们一直尾随着我们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作者和两位可敬的修女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变形了的手指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重症患者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致残的病人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治穷还是一个艰难长久的过程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远眺“修女院”、“卫生站”和村民住房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村里的庄稼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一位五保户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治好了病的村民还需治穷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修女院”和“康复中心卫生院”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在政府和慈善机构帮助下, 村里大多建起了新住房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虽然还穷困,但孩子们很健康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失去了双腿的病人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治好了病的村民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恢复了自信的病人村民悠闲地坐在地头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孩子们跟随大人在坡上玩耍。
(原创)四川美姑麻风村采访记(二) - 高山长风 - 亚夫旅游摄影博客
蹲在房前观看,这也是村民欢迎我们的一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