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收藏秋天 2011-08-04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典型案例导入

《愚公移山》新编

(课前准备:教师提出“愚公移山新传”创编原则,让学生搜集信息,研究故事新编的创作思路。建议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故事新编设计,并分组创编“愚公移山”新传。)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新编“愚公移山”的创作体会和认识,同时观众现场提问、评述,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愚公移山”新传的创编体会以及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认识。

(设计这种案例导入活动,重点是提供新思路,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

板书课题:第二课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材料)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问题探究1

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分析)

1:观点一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借鉴吸收,不能全部抛弃。

2:观点二也是片面的。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正确的做法是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师:说得好。所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地认识,既要看到其中的精华,也要认识其中的糟粕。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一要继承,二要发展。但是继承不是全盘照搬,发展也不是全盘否定。那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我们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教师复习提问,导入下一话题)

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谁能说说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映并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师:由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明显地看出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影响。那么文化的发展除了受经济影响,还有哪些因素呢?

板书: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然后让一名同学板书列出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问题情景2

(教师围绕上述三个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展示探究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那时,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

材料二:6 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已历经三代,而这三代文明,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第一代文明的标志是铁,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术标志和推动力则分别是纸和印刷术,它们的发明都来自中国。

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印刷时代的到来,则给社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材料三: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

材料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迎来新的春天,得到了繁荣发展。

问题探究2

1.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说明从殖民地旧中国到新民主主义中国,我国文化形态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四,说明思想运动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

(学生讨论分析,老师归纳总结)

1: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网络文化。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发明和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材料四有力地说明了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讨论,我们知道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外,在文化传承中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书: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问题情景3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短暂的一段国学研究的黄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创办的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的国学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通俗文化充满我们生活,为我们大肆追捧的时候,人民大学建立了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于20059月正式开班了。

材料二:教材第47页漫画《教育方式的沿革》。

问题探究3

1.结合身边生活,就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国学班,掀起新一轮“国学热”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具有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二,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发言)

1: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2: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起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我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相应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1)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知道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等,对文化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板书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