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由希,1993年出生,永嘉岩头镇人,北京顺义区天竺中学初三学生,上海世博唯一乡村馆??浙江奉化滕头村馆形象大使。 她8岁开始学英语,至今已通晓英语、日语、韩语等8种语言,并能用100多种语言跟外国人“打招呼”,被称为“中国最牛中学生”。从永嘉到宁夏、内蒙古、吉林、北京…… 为了让她学到地道的语言,在近7年的时间里,她的父母上演了现代版“ 孟母三迁”。 “课堂上的内容晚点学没关系,我很重视语言,这是让孩子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我鼓励她多参与到社会大事中去,锻炼自己,这些经历能让她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一反传统”的教育方法曾让他的父亲登上央视“现身说法”。今年3月,她在与3000多名竞争者的激烈角逐中“胜出”,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的中学生大使。 为“烧伤女孩”发动募捐 周由希告诉我,过完暑假,她就要去哥斯达黎加读高中,但去之前有一件事让她放心不下。今年4月,在与住在宁夏石嘴山市的奶奶的通话中,她得知当地一民10岁小女孩不幸被火烧伤,由于其家中无钱医治,至今辍学在家。当时,正在上课的她知道了这个情况便向学校请了假,让爸爸将自己带到宁夏,见到小姑娘,周由希送上自己当翻译挣来的5000元钱,她把小姑娘的故事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并打电话向当地媒体求助发起了募捐。暑假里,她正筹划着这样的募捐还要发起两次,一次在自己现在的学校,另一次则准备放在哥斯达黎加的高中。“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参与了就能学到东西,锻炼自己,这都是很难得的人生经验。”她说。 17岁的周由希也会为自己青春期的小叛逆纠结,却因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比一般孩子更广阔的视野,她以“主人翁”的姿态早早将自己融入社会,并考虑着能做点什么。 曾是北京奥运会的“编外”语言志愿者;省下零花钱为聋哑儿童购买了1000多本图书;撰写环保文章寄给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并“登门拜访”……“游学式”的生活经历培养了她热情活泼、善交朋友的个性,热心社会活动,她懂得运用自己的优势。 拜访“局长妈妈”,“应聘”本校校长 三、四年级时便坚持每周2次去特殊学校给残障儿童读报,教他们认识英文字母,为了和聋哑孩子交流,她自学了手语。初一那年,周由希写了一份《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生产、不销售、不使用一次性电池的国家》的建议信,寄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由于一直没有回音,在得知时任环保总局局长的家乡就在宁夏时,小妮子特地赶到局长妈妈家中,拜访了老人并希望老人能代为转达自己的建议。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总是满怀极大的热情,有了理想便一定要去实践,小小年纪,周由希做起事来干劲十足,自有一股子不放弃的韧性。 初一那年,周由希还做过一件让人“惊叹”的事儿。当时她所在的贺兰一中面向社会招聘校长,周由希告诉爸爸自己想去试试。“那时候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觉得自己能行!”她笑说,可没想到爸爸很是支持,带她去见了负责招聘工作的老师。一个在校学生要竞聘本校校长,小妮子的“魄力”让老师着实大吃一惊,虽最终老师婉言谢绝,却对这个看着再朴实不过的中学生“刮目相看”。 梦想成为希拉里似的人物 让周由希说说自己的性格,她说是“青春四射”。开朗、爱笑、喜欢娃娃、会抱着公仔睡觉,QQ签名有时会“无厘头”,空间里也会抒写青春期的“小忧愁”,与所有这个年龄的花季少女一样,但又“特点鲜明”:她不爱逛街,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语言,有时为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会先将课业搁置一边,她热爱交友,朋友遍布世界各地,从比她小很多的弟弟妹妹,到比自己爸妈还年长的“忘年交”……想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因为年纪太小没能当上,她便走上北京街头仔细观察,一个加拿大人为找不到洗衣店站在路边发愁,她主动上前询问帮对方找到一家“经济实惠”的,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她向对方学习语言,不忘对他“灌输”中国文化,让老外也啧啧称奇咱国家的神奇美丽。竞选滕头村馆形象大使,她与不少优秀的大人同场竞技,她在演讲词中提醒评委,“最牛中学生”当选最美丽乡村馆馆长可是爆炸性新闻,宣传效果不可估量……她说,我不是美女,语言也不惊人,但我知道, 我能行!“我对政治很感兴趣,希望以后能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她说,自己的偶像是希拉里,梦想着能成为那样的人物。
商报记者 郭微 |
|
来自: MouseHappy >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