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鱼

 卓尔爸爸 2011-08-04
琴鱼


    典故:关于琴鱼的由来,当地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他在这里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丹渣入水,就化作条条小鱼。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在泾县古县志中,也有不少有关琴鱼的记载。
    特点: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极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栩 栩如生,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 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功效:有解毒养生之功。
    工艺:每年“清明”节前后,是捕捞琴鱼的旺季。当地渔民使用竹篓、竹篮在琴溪捕捞。所捕获的琴鱼放进盐开水中,再加入茴香、茶叶、食糖等佐料炝熟,然后以炭火烘干,即为成品琴鱼干。

 

 

琴鱼茶 泾县遭遇奇特佳茗

http://life.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10:17 新民晚报

  我的一位表妹当年去安徽泾县插队,如今在那里成家立业,得知我已退休,去年阳春三月,百花吐艳之时,邀我去她那儿一游。皖南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泾县更是当年新四军总部所在地,名垂史册的“皖南事变”就发生在那里,如此人文荟萃的旅游胜地,很值得一游。

  刚进表妹家,表妹夫就给我沏了杯奇特的香茗,据说是用当地特产的琴鱼沏的。只见条条琴鱼在杯中上下团游,悠闲自乐,仿佛是一条条活鱼在水中嬉戏一般。我呷了一口,只觉得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如此品茶,有情有味,妙趣盎然,确非一般品茶可比拟。

  琴鱼形状十分奇特,身不满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据说还有解毒养生之效。远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琴鱼虽是鱼类,却从不作盘中佳肴,而以饮茶精品著名。琴鱼栖生在泾县古镇琴溪一带,我表妹夫家就在琴溪河畔,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相传琴溪这个地方,晋时曾有位名琴高的隐士,来此炼丹修仙,丹渣弃入溪中,化成条条小鱼。琴高“成仙”后,村民为了纪念他,遂将山下石台取名“琴高台”,山下水溪取名“琴溪”,而溪中小鱼便唤作“琴鱼”。据说每至夜深人静之时,便可于潺潺溪水之中,听到铮铮琴声从水底传出,人称这便是琴鱼在弹琴作乐。

  每年清明前后,是琴鱼的捕获季节。此时,琴溪桥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在琴溪滩头张捕。琴鱼捕获后,被放入盐开水中,并佐以茴香、茶叶、食糖,然后将鱼炝熟,再用炭火烘干,精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茶,作为杯中佳茗,招待上门客人。如今每年阳春三月,这里游客如云,人们纷纷争相购买这种罕见的沏茶奇品——琴鱼。

  我自忖嗜茶成瘾,也饮过国内外不少名茶佳茗,但品饮用琴鱼沏的茶,且一杯入口,如此有滋有味,醒人沁脾,确是让我大开眼界,真可谓神州茶饮,博大精深。

 

 

琴鱼茶记

     "茶叶片片源茶树,都道此则千年铸,谁料皖有琴鱼做,初见结舌又瞠目。"这是在安徽泾县乍见初品琴鱼茶时我的感慨。

    记得最初那一刻,只觉这茶十分茶香扑鼻,甘甜香郁,并没感到与别的茶有什么特别不同。后来不经意看杯中之茶时,才大吃一惊:这哪里是茶,分明是一条条小鱼啊。这才知道茶还有鱼做的,鱼也能做茶。好友向我讲起琴鱼的故事来。泾县古镇有一座琴溪桥,桥下有一条不平常的溪流,做茶的琴鱼就生长在这里。相传历史上的赵国名人琴高曾在这小溪河畔的狮子山炼过丹,琴高每天都把丹渣倒入溪流中。不知丹渣是吸了天地之灵气,还是纳了日月之精华,几日过后,竟幻化成一条条小鱼。午夜子时,小鱼游动的淙淙溪流中,还不时溢出阵阵的琴声,悠扬悦耳,迷魂醉心。正因为这个缘故,后世便把山下炼丹的石台唤做“琴鱼台”把小溪称为“琴海”,溪中的小鱼就自然地变成“琴鱼”了。
    每逢清明前后,琴鱼便开始生儿育女。这个时候,恰恰也是捕捞的好季节。如果这时不抓紧捕捞,则须等到第二年春草萌绿的日子才有机会。所以,一到这个季节,当地人便拥聚琴溪,熙熙攘攘,挥掀置篓。宋朝大诗人梅尧臣对此做了形象描绘:“小鱼随水至,三月满江船,小妇自捞虏,远人无弃捐。”打捞琴鱼的方法也有“盛”景:首先选择一个河段坝水,然后开渠引流而下,形成落差,再在渠流上端置好竹篓,这时喜逆流而上的琴鱼便蜂拥了投入罗“网”,稀里糊涂地成为“篓中之鱼”了。
    那它怎么做成茶的呢?很简单,将琴鱼洗净后,浸入煮沸的盐水中,炝熟后,再放置炭火上烘干,这琴鱼茶便做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