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反为招安: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奋斗路线

 乐途锂电车 2011-08-06
 文章摘自《品水浒》
  作者:薛建祥
  本书简介:这是一部水浒研究专著,作者以全新的视角来品读原著,品评梁山好汉,文笔生动,亦庄亦谐,可读性很强。……[连载内容]
宋江画像宋江画像

  宋江的目的达到了,大权在握的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治军理念来建设这支农民起义队伍了。

  他首先就把“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虽然这只是一个改名的小举措,但它的意义却很深远。

  第一,它即有追尊晁盖,缅怀他的英灵的意思,还包含着要为朝廷和国家全忠尽义的政治口号。追尊晁盖,言下之意就是说:大家要继承晁天王的遗志,把他未竞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表面看似缅怀晁盖,实质却是宋江的自我标榜。这对稳定梁山局面,凝聚人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宋江的权谋和心机,从这一简单的改名,也可以看得出来。而全忠尽义,则是宋江的政治理念,这和他一贯吹嘘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基础。现在,他权力到手了,就要去践行这一目标。

  第二,聚义和忠义,虽然只有一字只差,却是两个思想迥别的概念。“聚义”,江湖意味颇浓,表明了那些绿林豪杰,凭藉着一股男子汉的义气而啸聚在一起。它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不过就是打土豪,劫劣绅,杀贪官,反腐败的小打小闹。水浒传里的那些山大王,把自己的议事大厅都叫做聚义厅。而“忠义”就不同,它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旗帜鲜明,目标明确,理想崇高。宋江的招安思想,从他上山开始,没有一刻动摇过,所以,他必然会打出“忠义”的口号,以此来统一队伍的思想,统一革命的纲领。

  按理说,宋江一接班,就应该去践行晁盖的临终遗言——为他去复仇。可是,他没有去攻打曾头市,却首先去赚取芦俊义,攻打大名府,这样一拖,就是一年左右。为什么他要这样安排?如果首先攻打曾头市,万一哪位好汉真的活捉了或是杀死了史文恭,那么,宋江就必须兑现晁盖的遗言,把山寨之主的权位交给他。虽然不一定那位好汉就能真的继位,但肯定会给宋江的接班制造出一些障碍和阻力。所以,他就暂先搁置复仇大事,等过一段时间,人们淡忘了此事后,再去考虑,这样才更有利于宋江的顺利继位。

  芦俊义上山后虽然坐了第二把交椅,但根本构不成对宋江的威胁。一来他初来乍到,没有群众基础。二来他缺乏统帅之才,即没有心计,也毫无野心,不可能去撼动宋江的地位。所以,宋江就表现的非常慷慨,非常大度,两次要给他让位,一次是芦俊义刚被救上梁山,一次是他活捉了史文恭,为晁盖报了仇,但两次都遭到了好汉们的坚决反对。为了把不辜负晁盖遗言的忠义之心表演的信誓旦旦,宋江又设计了一场抓阄决疑的把戏,最后当然是宋江胜出。三道作秀的程序都演完了,宋江终于由代理寨主,转变成了正式寨主。

  一百单八条好汉聚齐后,宋江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不过,那时不叫庆典,而叫道场。这次庆典,也可以说是宋江的加冕礼。

  根据宋江自己的讲述看,他举办庆典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祈求神灵,保佑大家身心安乐。

  其二,期望朝廷开恩赦罪,尽早招安,好去尽忠报国。

  其三,缅怀晁盖,超度他的亡灵。

  庆典会上,正式树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这可以说就是梁山泊的革命宗旨。这就是宋江的厉害之处。晁盖上山这几年,虽然行动上也或多或少地践行了替天行道的理念,但始终没有把它当做一句战斗的口号正式提出来,这就使他的队伍缺乏了最起码的革命纲领和宗旨,残留着绿林和盗匪的涣散习气,以及流寇的盲目冒进弊端。

  在忠义堂前,宋江刻写了一副楹联:常怀贞烈常忠义,不爱资财不扰民。这就是梁山的战斗口号。虽然只有十四个字,但却让这支队伍,有了思想上的约束力,有了行动上的指针,让每一个士兵,在行军战斗中都有了一个最起码的准则。

  庆典的举办,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能够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其一,凝聚了人心,统一了思想。

  其二,使梁山泊这支队伍,由流寇性质,蜕变成了一支具有革命性、正义性、战斗性的农民起义军队,进而整饬了队伍,使他初具正义之师的严明纪律和较好的精神风貌。

  其三,巩固了宋江的领袖地位,树立了他的权威。

  庆典的高潮时分,从地下挖掘出了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八字铭文,以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姓名和座次。

  大家知道,宋江曾经装神弄鬼地说九天玄女接见过他一回,赠了他三卷天书。这一回,他故技重演,又伪造了这块石碑。其实,石碑是提前镌刻好埋在地下的,哪里是什么天意神授。不过,这一回不是由宋江独自编导的,而是由吴用、公孙胜三人协同,密谋而成。公孙胜是道士出身,搞这类大型道场,专业极对口,简直是驾轻就熟之事。吴用是军师,策划这种军事机密,也是手到拿来一般。宋江有着政治家的素养,玩点阴谋诡计不在话下,所以,“天罡地煞”之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欺瞒了这些没文化的莽汉。让他们面对石碑上已经安排好的座次和星宿美称,没有提出一点异议和争执,完全默认为这是神的旨意,是天公地道的。而实际上,座次的排列,并不公平。这三位高智商的文化人,早就预料到座次的排列最难解决,弄不好可能会出现内讧流血,极大地削弱梁山的力量,所以就采用这种装神弄鬼的方式,成功地化解了这一潜在的危机。这一点,大家是不是能从宋江的发言里,听出点弦外之音呢:“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今者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请特别留意“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这一句话,可以听出来,宋江就是怕大家为座次的排列而争高论低。好汉们听后,一致回答:“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很简单的回答,可以看出,好汉们已被宋江洗了脑。

  三位文化人的厉害,可见一斑,而主谋宋江的老辣,更是令人佩服。

  梁山泊的军队建设至此完成,水浒寨关隘雄壮,营房整饬,每个好汉都被量才委任,各负其职,各尽其才,和晁盖主政时相比,真的是面貌一新,焕发了出了新的活力和战斗力。

  当了梁山寨主的宋江,他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什呢?

  就是准备接受招安,等待朝廷封官进爵,然后报效国家,全忠尽义,并由此而洗雪掉自己“强盗”的恶名,做一个良民,当一个忠臣。

  第五节已经论述过,宋江宁肯坐牢都不愿意落草,他上梁山,是为了求得一命,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过去,由晁盖当政,宋江无法主宰梁山泊,现在,他是寨主,享有足够的权力来操纵梁山泊的命运,所以,他就要坚定不移地为招安而努力。

  水浒传里第一次出现“招安”的字眼,是在第三十二回。武松和宋江,在孔太公家相遇,临别时,武松首先说出,自己渴望得到朝廷的招安。宋江进而劝说武松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官。”

  这番话对研究宋江是相当重要的,从中可以窥视出他精神世界的许多东西:

  第一,这时的宋江还没有落草,就劝说别人招安,可想而知自己落草后,更渴望早日被招安了。而且,他还鼓励武松,去劝说二龙山的强盗也接受招安,可见,他的招安路线,是从一而终的,从来没有动摇过。

  第二,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并非等闲之辈可获得,只有为朝廷和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名之人,才有希望实现。宋江虽然是以此来鼓励别人,实际,这也正是他一生最大的梦想。这说明,他从来就没想过要象方腊一样,去推翻赵宋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相反,却渴望效忠朝廷,为它去建功立业。

  第三,宋江说自己虽有忠心,但没有出头之日,而武松如此英雄豪迈,大有希望做大官。言下之意,宋江自己也非常想做官,只是没有机遇而已。而且他想做的是大官,小官他恐怕还看不上呢。

  分析宋江的这番话,再联系他落草前的一贯思想表现,就能够发现,他一生的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做大官,并且,不只是做碌碌无为的普通大官,而是做一个为朝廷竭忠尽智,功业垂世的大官。分析到此,宋江的求官思路已经非常清晰明了,就是:
 
夺权当寨主——率领梁山义军接受招安——朝廷封官进爵——效忠朝廷,建功立业——功业可嘉,青史留名。

  这就是宋江一生的奋斗路线。

  宋江的家庭并非大富大贵,家世也不显赫,所以,在贪官污吏当道,在“非亲不进,非财不取”的取士弊政面前,他要想通过科举或者选拔,来步入仕途,求得官爵,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科举之路走不通,所以,三十出头了,才混了个股级的押司做。现在,他通过自己艰苦的奋斗,拥有了一支令朝廷不敢睥睨的军队,软实力和硬实力都令朝野大为震动,他内心必定这样来打自己的小算盘:“朝廷你无力剿灭我,可又不甘心坐视我们的不断壮大,那你只好以绥靖来求得安抚,如此一来,朝廷想要招安我梁山,必定会封给我们官爵,所以,我一定要率领这支队伍去接受招安,否则我一生的梦想只能成为泡影。”宋江的奋斗之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为了成功,他不得不去采用这种“先为盗,后为官”的铤而走险手段。而这也正好折射出宋朝选拔任用人才上的黑暗腐败。的确,梁山好汉,个个堪称国家的栋梁之才,但却一个个被迫落草为寇。

  宋江对自己的才能是相当自负的,在江州所写的两首反诗,非常直白地表达出了他的这种自负和不非凡的志向。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哪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说明他从小饱读经史,很有学问,也很有当领袖的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哪堪配在江州”,宋江自比猛虎,可见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有过硬本领的优秀人才,他对自己各方面的实力也都相当的自信。可是,由于现实的黑暗,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幸又被刺配到了江州,只好默默忍受。“潜伏爪牙”四个字,写出了他对朝廷和官府昏庸腐败的仇恨之情。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我们不禁会问,宋江到底在仇恨什么?到底有什么冤仇?为什么他心里充满了杀机?其实,官府没有冤枉他,领导对他各方面都很优待,他也谈不上有什么冤仇。他刺配江州是罪有应得,谁让他杀了自己的二奶呢?相反,他私通黑道,知法犯法,干了很多触犯法律之事。他不自我反省,反而怨恨官府,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通过探究宋江的深层心里,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他所谓的冤仇啊仇恨啊,其实就是由于老之将至,壮志难酬,所产生的对官府和朝廷的仇恨之情。报冤仇,就是想去杀那些贪官污吏,奸佞之臣。再联系他的另一首反诗,就能进一步看出他仇恨之情的渊源所在了: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前两句是说,身陷江州,心却牵挂着山东老家,我独自一人飘零江湖,胸中的块磊无处宣泄,只能仰天长叹。后两句充满了杀机,充满了狂傲不羁的丈夫气概。黄巢也曾造反反唐,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最终失败,落得个身首异处。宋江并没有推翻赵宋王朝,建立政权的雄心壮志,也不想造反当强盗。在他心目中,黄巢不过是一个强盗而已,所以他就假设,有朝一日,自己实现了凌云壮志,求得了高官厚禄,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业,那么,他就敢笑黄巢算不上是大丈夫了。

  入主梁山泊,宋江只是向成功之路迈出了一小步,后面的道路依然艰难。

  宋江并不是风雅之人,但当了寨主之后,大概是想表现出一点领导人的文化品位吧,所以就举办了一个金秋赏菊酒会。会上,他即兴作词一首,让男高音歌手乐和演唱,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武松首先发难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紧接着,李逵一脚踢翻桌子,并几下踩了个粉碎,破口大骂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鲁智深也发话说,与其招安,还不如大家散伙,各奔前程。

  宋江的招安路线,人人皆知,可从前没有一个人反对,为什么这一回有三位好汉要激烈地反对呢?这是因为,过去,梁山的力量还嫌薄弱,羽翼还不够丰满,大家对梁山的前途命运还缺乏自信,所以,就想接受招安,以求得一个较好的结局。现在,义军的势力日渐强盛,力量不断壮大,大家觉得可以和朝廷抗衡了,与其招安,还不如继续战斗下去。这三位好汉的意见,应该说代表了大部分好汉的心声。听了三位好汉的责难,宋江劝慰道:“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宋江当了寨主后,真的变化不小,这种肉麻的、直接拍皇帝马屁之语,从前还没说过,可是现在竟从他的嘴里脱口而出了,可见他的保皇思想已经抬头。保皇也罢了,你起码应该实事求是,怎么可以为了拍马而信口胡说?赵徽宗是史上有名的昏君,哪里称得上至圣至明?既然至圣至明,宋江却又说他一时被奸佞蒙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试想,一个至圣至明的帝王,又怎么可能被奸佞蒙蔽得了?从前的宋江,面对朝廷的昏聩,曾发出了“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的怒吼,现在,仅仅为了实现自己个人的目的,他就象变色龙一样,摇身一变就成了保皇派,乱发违背民意,违背事实的言论,以迷惑人心,愚弄民意。可见,宋江这个人,他为了达到目的,不只极会表演,极会伪装,还极其善变。

  虽然梁山的民意已有所转向,但宋江的威望依然崇高,大家对他敬爱有加,所以,个别敢于和他叫板的人,报怨一番,发泄一下怨气,也就没事了,并不想真正起来推翻他。大家也都清楚,梁山泊,除了宋江,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统帅得了这支队伍。可见,即使大家不想招安,但群龙无首,反对者也成不了气候,大家只能跟着宋江走。

  求得朝廷招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朝廷面对反抗武装力量,首先想的就是歼灭,而不是绥靖和招安。梁山虽然已攻打了一些州府城池,但规模并不大,而且都远离京城,没有对朝廷形成较大的威慑,所以,朝廷一时还不可能打出招安的下策。可见,要想招安,不打几场漂亮的胜仗,不大大地触动统治阶级的最敏感神经,是绝无希望可言的。所以说,这时的时机远未成熟。而宋江未免有点心急,并且想法也有些天真——他居然想通过贿赂赵天子的情妇李师师来求得招安。于是,就带领十位好汉进京去了。吴用比宋江看问题透彻的多,他内心一定在笑宋江的天真。吴用秘密派遣一支千人骑兵队进京,一是暗中保护宋江,二是发动一次恐怖袭击,以威慑京城,让朝廷真正感到岌岌可危,这样才有利于招安。宋江此行无果而返,而吴用的袭击,却加速了招安的进程。

  不久之后,朝廷果真降旨招安了。宋江一听到消息,喜不自胜地对吴用说:“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这句话,把宋江迫不急待想通过招安,求得官职的心情表达了出来。什么叫“国家臣子”,只有受了朝廷官爵和俸禄的有品级官员,才称得上是“国家臣子”,普通老百姓,只能算是皇帝或国家的子民,宋江刚听到消息,还没正式被招安,就做起了“国家臣子”的美梦,可见他的当官欲望有多么强烈。“方成正果”四个字,用的非常生动,而且隐含着讽刺。吴用的沉着冷静,明察秋毫,进一步反衬出宋江的可笑。吴用劝宋江说:“论吴谋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叫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事实正印证了吴用的预料,招安官员百般辱骂梁山好汉,诏书里也满是恫吓之辞,哪里象是来招安,倒象是来问罪。幸亏吴用秘密安排了李逵藏在房梁上,等诏书一读完,李逵就跳下来,夺过诏书,几下撕得粉碎。其他好汉一齐哗变,宋江慌忙制止,平息了事态的扩大。第一次招安宣告失败。如果不是吴用,宋江这一次就会窝囊地接受招安,而其后果,可想而知。吴用的思路是,让官兵吃几回败仗,狠狠地教训他们几回,杀的他们梦里也怕,让他们输的心服口服,这才接受招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尊严和地位,才能使梁山的利益最大化。而宋江的思路是,只要朝廷来了,我就接受招安。可见,吴用完全是为了梁山泊的利益在着想。而宋江呢,他是急功近利的,他好不容易修成了正果,恨不得一口吞下去,马上就捞到一个官位来当。可见,宋江完全是谋求个人的私利,他的自私自利可见一斑。
 
两赢童贯,两败高俅后,朝廷终于真正知道了梁山泊的厉害,不得不再次降旨招安,然而,剿灭之心不死,在诏书上大玩文字游戏,把“除宋江、芦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宣读成“除宋江,芦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一个句读之差,意思大变,就变成了要杀掉宋江,赦免其他人员。朝廷这一次就是准备先干掉宋江,再遣散大家,瓦解了这支起义队伍。吴用见机行事,命令花荣射死了读诏之人。梁山好汉一齐哗变,吓得高俅一行狼狈而逃,第二次招安再度失败

  这次招安,宋江一听到消息,就“喜从天降,笑逐颜开”。从这八个字,是不是能听出作者的讥讽之意呢?宋江只要一听到招安的消息,就象热昏了头似的,不假思索,就以为是美梦成真了。芦俊义等好汉就劝说他不要轻易相信。宋江听后,显得有些急躁地说:“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众人好歹去走一遭。”这句话,特别是“如何能够归正”几个字,进一步暴露了他猴急的心态。而上一次,他说的是“修成正果”,两相比较,宋江的急迫心情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吴用听后,安慰大家不要担心,只管前去接旨,但却秘密布置好了发动袭击的一支别动队,随时准备迎击官兵的异动。

  宋三郎的猴急,也情有可原,他快奔四十了,不但没捞到一官半职,而且还戴着一顶“强盗头子”的桂冠,他哪能不急呢?相反,吴用由于不是那种急功近利,亟亟于个人私益的人,所以,他就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冲昏头脑,却总能够非常冷静地分析事态的原委,看出隐藏在表象后面的端倪,洞察出它的本质,然后以合理的举措来应对突变。其实,宋江的胸襟、气度、魄力、洞察力、应变力、承受力,都远远逊色于吴用,他唯一的本事,就是有手腕,有权术,善于用人,善于驾驭部下,这样的人,最适合去当官,去搞政治。

  三败高俅后,这个大奸贼总算对梁山泊心服口服了。再加燕青拜见天子,当面揭穿了高俅和童贯的败绩,表达了梁山泊的一腔忠义之心,赵徽宗如梦初醒,当即就决定第三次招安梁山泊,并亲自撰写了诏书。 

  这次的招安,朝廷给足了梁山泊面子。赵天子亲自在京城的宣德楼,检阅了队伍中抽调出来的七百精锐士兵,又在皇宫的文德殿,亲自接见了一百单八条好汉,并赐御宴,与好汉们共同用膳。梁山泊的旗帜,由“替天行道”,改成了“顺天”和“护国”两面旗帜。“顺天”,就是表明自己归顺了朝廷,听命于朝廷的安排。“护国”,表明自己要担负起保家卫国,全忠尽义的神圣职责。梁山泊——水浒寨——一百单八条好汉,这支威震八方的农民起义队伍,忠于在领袖宋江的不懈努力下,归顺了赵宋王朝,完成了它由反剥削、反压迫、反暴政、反腐败、到保皇派的蜕变。

  宋江,这个小个子男人,他真够厉害。一群野性难驯的江湖豪杰和绿林好汉,就这样被所他驾驭,被他所利用,为他而竭诚效力,终于协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宋江的人生展开了新的一页。

  宋江迈上了他人生的第三个台阶。

  从前的宋江,他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对朝廷和官府充满了仇恨。当他决定要走招安路线后,就马上改变了口气,说当今天子是至圣至明。招安后,天子赐给宋江名马一匹,弓箭一副,宝刀一口,这让他受宠若惊,觉得皇恩浩荡,自己披肝沥胆也难报其一。就这两个举措——招安和赏赐,宋江其实已被赵天子洗了脑,让他变成了赵宋王朝的忠良之臣,从此誓死为它效忠,并甘愿倒戈攻击自己的阶级兄弟方腊。

  宋江的思想转变,为什么能如此之快?

  第一,宋江毕竟还算个文化人,他自小所受的儒家教育很深,必然给他的心灵打上了忠孝仁义的烙印。再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忠君观念,宋江身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不受到这种民族精神的熏陶,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让这种观念深深地在他心里扎下了根。虽然他致死也算不上一个儒家君子,但是这些儒家的观念不可能不对他的处事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

  第二,宋江的革命起义,从朝廷的立场看,就是十恶不赦,就该满门抄斩。现在,朝廷赦免了他所有的罪过,并且天子亲自接见他,赐他宝物,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莫大的荣宠和无尚的自豪之感,必然会想:“自己只是一芥草民,并且罪恶滔天,天子如此开恩,如此降尊垂爱,自己怎能不去做一个忠良之臣呢?”为了感激天子的这种隆恩,他就愿意去为他效忠。再加宋江本来就不想当强盗,不想造反,梦想着为官从政,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现在,机遇总算降临了,他只有竭忠尽智,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宋江的思想境界马上得到了升华——由强盗而蜕变成了精忠报国的栋梁之臣。

  在北伐契丹,南讨方腊的战斗中,宋江统帅着一班誓死效忠的好汉,抒写了一出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宋江对朝廷和国家的忠烈,对兄弟的炽热深情,一下子全部表现了出来。他不再做作,不再装腔作势,不再耍权谋算计人,让人们看到了他一腔的真性真情。和从前的宋江相比,现在的他,简直判若两人。然而,这确实是活生生的宋江其人。人性是复杂的,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善恶都能随着时移势易。宋江性情中的假丑恶和真善美的嬗变,都是随着他的一己私利和个人目的而转移的。这种转移,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诟病他是变色龙,是墙头草。为什么呢?人都是有功利心的,特别是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们不甘心在这个世界上白走一遭,他们渴望取得成就,渴望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只要他真正干出了成就,有益于社会和国家,就不能过多地指责他心路历程中,有过些什么反复无常啊,什么不太好的思想。古人有句话“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大意是说,看一个人,看他的具体行为就行了,如果一味追究他的内心世界是不是纯洁,那么,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一个好人了。此言确实包涵着很深的哲理,用它评价宋江招安后的表现,就主要应该看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而不必过多计较他的心路,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他为民族、国家以及朝廷所做出的贡献。虽然他的表现还谈不上尽善尽美,有愚忠之弊,但思想境界确实得到了升华,大有光彩,可圈可点。评论一个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要从大处着眼,我们即要肯定宋江优秀的、进步的一面,并歌颂他的功绩,但也要否定他种种的缺陷,并批判他权诈、伪善及愚忠的一面。古人有言,看人只看后半截,宋江其人,我们看他的生半生就够了,至于他一生的思想反复过多次,我认为不必过多苛责。

  宋江奉诏征伐契丹,出征在即,军队却发生了突变。原来天子为了激励士气,御赐士兵,每人酒一瓶,肉一斤,而厢官却每瓶酒克扣半瓶,第斤肉克扣六两。宋江部下的一个将官,看不惯这种徇私舞弊的作法,就破口大骂。于是双方发生了口水战,将官一怒之下杀了厢官。梁山义军刚受招安,就发生这种不守军纪,目无朝廷的杀人事件,这着实令宋江头疼。本来高俅一伙就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急于想遣散他们,并伺机加害,这下不正中其下怀吗?宋江这时已乱了方寸,还是吴用沉着冷静,他果断地对宋江说,只能斩首示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使将官全尸,宋江准许他自缢而死,然后再取了首级示众。宿太尉在天子面前极力说情,朝廷才准许宋江戴罪立功。面对自己的兄弟被斩,宋江百般不忍,痛哭一场,挥泪北上。这是宋江招安后第一次痛哭。这一回和以后好多回的流泪,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情难自抑的自然流露。从前,宋江也哭过几回,但作秀的成份居多,一份的悲伤他可以发挥出十倍的眼泪。宋江极容易流泪哭泣,这说明他的感情是丰富的,对一帮兄弟有着挚爱深情。

  梁山兄弟的英勇善战,令辽军节节败退。不得已,辽军就想以重金贿赂宋江,劝他降辽。吴用害怕宋江心有所动,就试探着说:“若论我小子愚意,从其大辽,岂不胜如梁山水寨。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宋江听后坚定地说:“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番表白即诚恳又坚决,说的完全是真心话,和他从前挂在嘴边的“仁义礼义智信”、“国家法度”那一套虚假的陈词滥调,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他说“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是因为他曾经背叛过一回朝廷,现在既然归顺了,他就要坚决地去效忠,不想再反复无常了。事实上,宋江说到了,也做到了。

北伐凯旋后,天子听了蔡京的谗言,只给宋江封了个皇城使的小官,给芦俊义封了行营团练使,其他好汉一律没有加封官职,朝廷的昏庸可见一斑。皇城使,只是一个看官皇宫的门卫领队,如此寒酸的官职,怎不令宋江心恢意冷,他沮丧地对吴用说:“想我生来八字浅薄,年命蹇滞。破辽受了许多劳苦,今日连累众弟兄无功,我自职小官微,因此愁闷。”宋江想捞的是大官,这点小官,根本不足以发挥出他非凡的政治才干。弟兄们没被加封,宋江为此也感到内疚和惭愧。其他好汉,面对朝廷如此的薄情寡恩,都有了反心,想发动暴动,袭击京城,再回梁山泊。宋江急了,先对吴用私语:“军师,若是有弟兄们但要异心,我当死于九泉,忠心不改。”然后招集大家说:“你们众人,若嫌拘束,但有异心,先当斩我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不然,吾亦无颜居世,必当自刎而死,一任你们自为。”大家听了,纷纷落泪哭泣,发誓不会反抗。大家的哭泣和发誓,说明了对宋江的敬爱和充分的理解。大家不想背叛他,宁愿被朝廷亏待,都愿意继续跟随他去战斗。这就是一份浓的化不开的兄弟之爱,是一份同患难共生死的,超越了世俗之情的崇高情义。从前,宋江害怕晁盖强迫他落草,也曾拔刀自刎过一回,而实际,他根本不想死,是在装模作样。现在,他是以一个三军统帅的身份,再一次说要“自刎而死”,不过没有真正动手,我想,这一回他说的是真话,如果弟兄们真的反了,他也必然会自刎的,他要以死来表白自己对朝廷的忠贞。

  方腊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宋江的耳朵,他毫不犹豫,主动请缨,想去征伐。从落草到现在,宋江几乎一直在打胜仗,然而这一次他遇到了劲敌,战斗之惨烈,伤亡之惨重,是他生平第一次遭遇,他的心理一时很难承受,所以,每有一位兄弟牺牲,都会悲痛万分,痛哭流泪。在攻打毗陵郡的战役中,宋军一连牺牲了六位将领,恶耗传来,宋江大哭一声,就昏死过去。其他好汉,没有一个因为伤亡惨重而哭过,唯有宋江,为了兄弟们的牺牲,他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这一方面说明了他的脆弱和心理承受力差,也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重感情,非常有感情的人,对这班生死于共的兄弟,他有着万般的不舍。宋江和张顺的个人感情很深,当他在杭州涌金门被乱箭射死后,宋江又一次哭的昏迷过去。解珍、解宝兄弟被射死在乌龙岭,尸体被挂在树上,宋江得知后第三次昏迷过去,并完全失去了理智,不听吴用的劝阻,毅然率领三千士兵,去乌龙岭抢夺尸体,结果正中敌军的奸计,险遭不测。虽然他的举动太过急躁和盲目,有失统帅的沉着镇定,但那种对兄弟的刻骨深情,却非常令人感动。刘唐牺牲后,他痛哭一场,并赋诗一首祭悼:

  百战英雄士,生平志未降。

  忠心扶社稷,义气助家邦。

  此日枭鸣纛,何时马渡江。

  不堪哀痛意,清泪逐流淙。

  这首诗,虽然赞美的是刘唐,但也是宋江,以及其他梁山好汉的生动写照。它能客观而公正地反映出宋江招安后的一片忠义之心。

  梁山好汉中,称得上是性情中人的,恐怕只有燕青、鲁智深等几个,宋江算不得性情中人,但他招安后的表现,倒很有几份率性的表现,他说的是真话,做的是真事,毫不抑制地痛哭流泣,毫不掩饰自己的所思所想。招安前的宋江,感觉他象一个政客,招安后的他,不愧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不愧是朝廷的忠义之士。

  蓟州的罗真人,曾赠宋江一首偈语,预言他的结局:

  忠心者少,义气者稀。

  幽燕功毕,明月虚辉。

  始逢冬暮,鸿雁分飞。

  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第一联是说,宋江的忠心和义气,是人中所罕有。第二联是说,北伐契丹,宋江功勋卓著,但朝廷昏庸,并未给他加官进爵,这就如同明月的光华一样,只是虚幻而已。第三联是指燕青在双林渡射杀南飞的大雁,预示着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就象大雁一样,最终还是风流云散,劳燕分飞。第四联是指,南征方腊后,宋江终于官禄皆得,但好景不长,楚州任所,就是他生命的尾声。

  这首偈语,预言的很准确,概括出了宋江后半生的功业。

  剿灭了方腊义军,宋江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物质奖励方面,天子赏他金银一千两,名马一匹,锦缎十表里,御花袍一套,一点也不算菲薄。政治前途方面,封他做了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官职的品级也不算小了,大约近似于现在的省级领导吧。宋江属武官,专官军事,他的官职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军衔大约相当于上校。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就拿当今的现实来衡量,这一进步,真的属于飞速前进了,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宋江的官阶有了,俸禄自然不在话下。而财富呢?其实,宋江一生没缺过钱。落草前,他是地主家的儿子,虽算不得是富二代,但花钱不存在问题,加之还领着县衙的工资,给黑道兼职能分到红利,帐户的存款必然很可观。落草后,杀人越货,打土豪劣绅,杀贪官污吏,财源之旺,更可想而知。可见,宋江在官、禄、财,三方面都实现了他的奋斗目标,算得上是人上人了。而男人一生最值得炫耀的功业方面,他也建立了不非凡的功勋。他这一生最大的缺憾是——享寿不高,而且不是寿终正寝,四十多岁,就被奸臣害死。至于他终身未婚,没有子嗣,他本人倒不以此为遗憾。我看他就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以单身为乐,并不是找不到伴侣。

  罗真人曾经善意地劝慰宋江说:“得意浓时便当退步,勿以久恋富贵。”其实,罗真人已然预见到了他的可悲结局,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可惜宋江,他一生都在痴迷当中——痴迷于男人的权力欲望。他的梦想刚实现,正准备在官位上大展宏图时,奸臣们下手了,结果,他中了慢性药酒的毒而死,这时,他到任还不到一年。临死,他自言自语:“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你看他,的确够痴迷,至死,还耿耿于怀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强盗经历,而且把落草的原因,怪罪在别人身上,说什么“失身于罪人”。大家想一想,如果他不当强盗,如果没有这帮梁山泊的“罪人”,他能够成就得了这番功业吗?他可能一生都只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小押司而已。没有梁山泊的一帮好汉,就没有他宋江的今天,没有吴用的竭忠尽智,宋江难成大的气候。如果宋江记取罗真人的劝慰,能够象燕青和李俊那样,还京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乡野,他的结局必定会更加圆满。然而,宋江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宋江死的非常不甘心,也死的非常不值得,非常冤枉。谁让他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恰逢着一班如狼似虎的奸佞把持朝政呢?

  宋江自己死,还要拉一个垫背的,于是就对李逵亲自下了毒手,让他喝了慢性药酒。之所以杀李逵,照他自己说,是怕李逵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美名。说白了,宋江其实是怕玷污了他自己的美名。他人性中丑恶残忍的一面,再一次复活了。临死,他还要对李逵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言下之意就是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宋江是第二次说这样的话,就要做屈死鬼了,他还忘不了要为行将就木的赵家王朝哼上一曲最后的挽歌。此刻的宋江,不再是从前的宋江,他反剥削,反压迫,反暴政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仅仅剩下一点封建的腐朽愚忠观念而已。

  宋江的一生是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一生,他所有的功过是非,都是由这一根基衍生而出的。他曾口出狂言“敢笑黄巢不丈夫”,然而,他连方腊都比不上,更不可和黄巢相提并论。他一生最光彩的岁月,就是北伐契丹,反击辽国殖民侵略,殖民统治的那一场战斗,他为民族和国家全忠尽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征方腊,他倒戈残杀农民起义军,手上沾满了农民兄弟的鲜血,只是为腐朽的赵家王朝尽了一份愚忠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