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秋冬如何服用降压药

 含羞草爱佳佳 2011-08-06
春季如何服用降压药,春季服用降压药注意事项
目前,高血压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压药,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的时候都存在误区。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季,血压波动较大,一定要注意维持血压稳定,正确服用降压药就变得更加重要。那么,春季该如何服用降压药,春季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高血压患者四季血压高低是有差别的,人体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24小时内也有所不同,所以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掌握药物的合理剂量和服药的正确时间,才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春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春季服用降压药不能擅改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要比夏季高,因此,冬天服用降压药物相应也要增加一些。春季气温开始回暖,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擅自减掉降压药物的剂量,甚至是停服降压药。其实这种方法不可取。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血压容易波动,降压药的改变可增加血压的波动幅度,使使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高血压患者如需要改变高血压药物剂量或者种类,应先与医生商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免擅自改变造成严重后果。

  二、春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避免不良反应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之后,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性功能下降、干咳等不良反应,很多患者甚至因此自动放弃治疗。如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当首先找出原因,而不是擅自停药增加高血压治疗的困难。

  
如高血压患者服药后出现失眠问题,可考虑两个原因。原因一是药物引起的睡眠障碍,有几类药物容易引起睡眠障碍。其一是β受体阻断剂,包括倍他乐克、普萘诺尔等,这类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梦、失眠、焦虑等;其二是利血平,多出现于降压复方制剂中,有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引起嗜睡等。原因二是人体夜间血压偏低,如果在临睡前服用某些降压药,可能会造成夜间低血压,可引起失眠,因此,大多数降压药不要在睡前服用。还有,要在医生指导下查找睡眠障碍的原因,如果确定由药物引起,则可换用其他降压药物。
 
  三、春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服药时间

  研究发现,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持续上升,上午8至10点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3至6点稍有波动,午夜至觉醒前血压最低。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服用降压药的时间也相当有讲究。目前大部分专家主张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点1次、下午2点1次。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即使是重度高血压患者,睡前也只能服用白天剂量的1/3。这样可以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防止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轻度高血压患者,则在清晨服用一次降压药即可,这样可减轻多次服药的负担,避免漏服,便于长期坚持。

  春季如何服用降压药应注意以上几点,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遇到问题应遵从医生的指导,而不能盲目操作。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不能大意耽误治疗。
 
受炎热天气影响易引起血压波动,用长效降压药可减少血压波动,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受损。

夏季如何服用降压药及注意事项


  夏季出汗多,可调整利尿剂的用量,以免因脱水而诱发血栓形成。

  高血压病人易在夏天清晨发生脑中风,建议半夜醒来及清晨适当喝些水。
 
  进入夏季,很多高血压病人都会发现,服用同样的降压药后,血压降得比平时更低了。确实,夏季皮肤血管扩张,同时因出汗多而血容量下降,血压会轻度降低,是一年中血压最低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自行停药,否则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夏季血压会降低

        理想的降压药要求有效、平稳,尤其是平稳更为重要。因为血压的波动往往是引起中风的诱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压效果,而忽视血压的平稳,有可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供血不足而产生损害。由于短效降压药不能平稳降压,所以不宜用于有心、脑、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目前的降压药中,长效药比较符合上述标准。它的优点是:每天清晨服一次,可使血压在24小时内保持稳定,从而减少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长效药的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有利于病人坚持正规化和长期性治疗。

  研究证明,人们在睡眠中常常会出现血压下降。如果受天气炎热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夜间血压会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夏天更应选用长效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以保护心、脑、肾。由于长效降压药剂型较新或采用了特殊的生产工艺,药价相对偏高(每片约3~6元左右)。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尤其是在炎炎盛夏。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长效降压药的起效较慢,可能在几个小时后才看得到血压降低,1~2周后才能达到稳定的降压效果,因此刚开始服此类药物的患者千万不要性急,起效慢一些并不是没有效果。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时,应找医生解决,不要自行换药。

  短效降压药起效较快

  短效降压药一般可维持5~8小时左右,所以,一天必须服用三次。这类药维持的时间不长,但起效很快,如硝苯地平(心痛定)仅需3~15分钟,卡托普利需15~30分钟,所以,如果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为了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或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短效降压药可作为急救药,使较高的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但特别要注意,对血压突然明显升高,最安全的做法还是尽快到医院就诊,因为如果血压骤降,可导致脑血管意外。等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再坚持服长效降压药,以保持血压昼夜平稳。

  利尿剂是最基本的常用降压药物,李主任提醒,进入夏天,人体出汗多容易发生脱水,此时应注意因出汗、高温而造成的体液丢失,适当调整利尿剂及一些含有利尿药成分的复方降压药的用量,以免因脱水而诱发脑血栓形成。

  夏季易发血栓请多喝水

  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常常感到头昏脑胀,心里觉得很难受,有的病人还容易因天热诱发脑血栓形成。高血压患者之所以更易发生血栓,其原因很复杂,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程度不等的损害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夏天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人们睡眠等血流缓慢的情况下,就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血栓。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尤以清茶或凉开水为好,也可吃些含水分多的水果。

  脑中风易发生在清晨,有研究认为与夜间缺水有关。所以,高血压患者半夜醒来时及清晨起床时适量饮些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如果发现有一侧手足不便利、明显头晕或讲话不流利等,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生活实例

35岁的小李平时工作紧张,生活无规律,血压升高已一年,目前服用一种降压药,血压波动在100-110/60-70毫米汞柱。近日去医院问医生:夏天到了,现在血压很平稳,是否可以停用或减用降压药?

60岁的老张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5年。去年出现了卒中、蛋白尿,目前服用两种以上降压药,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听别人说,夏天高血压患者可以减少用药,老张半信半疑来到医院……

医生的话

夏天气温上升,人体血管呈扩张状态,血压较平时有所下降,小李的血压稳定,又没有并发症,降压药剂量可以减半(从药片中间的凹槽线分开)。减量以后,小李仍需要每天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并注意劳逸结合,精神放松。

老张虽然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但病情与小李完全不同。除了血压升高以外,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如糖尿病、蛋白尿、卒中等。因此,不能随意减少降压药剂量。相反,由于目前老张的高血压尚未控制(血压应控制在此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还需进一步联合用药,而不是减量或停药。

在夏天,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减量或停药,最好咨询医生后再决定。

调整药量的两点依据

根据血压水平调节用药剂量:普通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夏季若自测血压连续几天低于120/80毫米汞柱,尤其低于110/60毫米汞柱时,可以将降压药适当减量;若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可以停药。必须注意的是,患者必须在家中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每天上下午各测一次血压,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仪均可。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更不要擅自减量或换药,而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

根据危险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腹型肥胖(俗称“啤酒肚”或“将军肚”,男性腹围大于或等与85厘米,女性腹围大于或等与80厘米)、高血脂、糖尿病、蛋白尿等。若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蛋白尿,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不仅不能减量或停用降压药,还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肥胖患者还要加强锻炼,减轻体重,高血脂患者还需调脂治疗。

服用药物的三点注意

睡前别服降压药        不少高血压患者白天工作繁忙,喜欢在睡觉前服用降压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药物在体内的达峰浓度与睡眠后血压自然下降常一致,可产生叠加作用,引起血压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夏天人体出汗多,血液粘稠度相对较高,易产生脑血栓。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降压药,每天末次服药时间应安排在睡前三、四小时为宜,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尽量服用长效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早晨清醒后即可服用,每天一次,可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

少用利尿剂             夏天人体大量出汗,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利尿药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引起血压过低。因此,夏天应尽量少用利尿药。
 
 
秋冬季服用降压药指南
 
秋天天气转凉,血压上升。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是至关重要的。
        1.不要大量服药骤然降压:脑组织的血流量、灌注压主要靠血压来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不足的现象。很多患者因血压太高便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殊不知骤然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产生严重不足,灌注压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从而发生中风,所以,平稳降压是非常重要的。
        2.慎服大剂量利尿剂:许多高血压患者因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或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血压高低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黏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黏滞度而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所以,冬季使用利尿剂降压应慎重。
      3.慎用较强作用的镇静剂: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可能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做辅助治疗。但切莫大剂量服用镇静剂,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所以,高血压患者冬季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4.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迅速降压,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遵守好上述用药原则可有效地预防缺血性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