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建和谐小康??还绿洲大美

 诗锐图书馆 2011-08-07
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  孟江波 摄
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  孟江波 摄
  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组织主办以“树立大自然意识,把土地完好地移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主题的“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在6月17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到来之际,今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隆重召开。国内相关部门的部分领导、治沙机构的代表和荒漠化治理的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来支持荒漠化治理的国内外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华人华侨、海外团体等代表出席。

  发展绿色经济,开创荒漠化治理的新局面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理事长张剑鸿说,本次论坛具有国际化、务实化、权威性的特点。是一次参会代表与企业精英的高层对话,也是展示治理荒漠化探索和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高级平台。他希望借此“荒漠化国际论坛”,起到深化国际合作,推广成功经验的作用。他号召一切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荒漠化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中来。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理事长、荒漠化国际论坛秘书长孙健宝指出,治理荒漠化必须启动新的机制。以往的只求投入不求产出,是不可能继续的。治理荒漠化,发展产业化,只有启动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才能达到治理荒漠化的产业化,社会化。今后要不断地深化开展国际合作、聚合资源、推广防沙治沙经验,构建起防治荒漠化、发展产业化战略的新体系。常备不懈,矢志不渝地做好荒漠化治理工作。

  严重关注草原生态环境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洛桑灵智多杰的发言《严重关注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是固沙持水的决定因素,草原健康与否是影响沙漠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沙漠化防治工作必须树立“以草治沙”的指导思想,荒漠化治理应该从草原入手。

  洛桑灵智多杰说,“草原亦是水源,草原也是沙源;草原不在水源消失,沙源形成;草原若在,水源形成,沙源消失。”“水源—草原—沙源”的紧密关系在青藏高原必须得到重视,其中草原是核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沙漠化防治工作必须树立“以草治沙”的指导思想,荒漠化治理应该从草原入手。

  他建议,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进一步深入实施退牧还草、还林工程,保护和建设草原,发展草业,逐步做到以草定畜,增草稳畜,平衡发展。积极改变牧区单一的牧业生产结构、牧民单一的生产技能所形成的对草地资源的单纯过度依赖和过度开发,实现牧区人口和劳动力逐步转移,减轻草地资源的压力。

  他提出,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大禁牧、休牧、轮牧的补偿力度,认真研究对牧区、牧民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草原生态恢复补偿机制,使草原能够得到休养生息,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要大力发展“沙产业”。将发展沙、草产业作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后续主导产业。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向沙地要产出、要效益,实现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理事长杜连宝大会宣布了以《建和谐小康,还绿洲大美》为主题的《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倡议书》,强调:虽然中国荒漠化的态势非常严重,但是荒漠化依然是可以治理的。在防沙、治沙、管沙和用沙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出巨大的财富。比如在非农业项目中的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社会与经济效益潜力巨大。会议呼吁荒漠化的治理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真正做到运作市场化,发展产业化。(孟江波)
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现场
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现场
原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洛桑·灵智多杰 (孟江波 摄)
原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洛桑·灵智多杰 (孟江波 摄)
(责任编辑:秦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