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疹

 月未圆书斋 2011-08-08

药疹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

理论上,任何药物包括中药都能引发药疹。临床上常见的有: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中药也可引起药疹。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复方中药成药成分多,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1)临床表现

药疹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剥脱性皮炎潜伏期一般在20天以上。

药疹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除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样药疹外,其它各类药疹几均作对称和全身分布,皮疹色泽鲜艳。有时可有粘膜损害。皮疹可突然发生,亦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严重病例可影响内脏,如呼吸道,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泌尿道表现尿潴留、尿失禁;心、肝、肾等均可受累,出现功能异常。

(2)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试验方法以确定致敏药物,可根据患者过去服药史,有无药疹史,此次用药与发病关系,以及所发疹型最常由何种药物引起等加以分析。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近似的药物。病情轻者,一般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息斯敏、安泰乐及赛庚啶等,以及维生素C等,必要时口服中等剂量强的松(3060mg/日)。局部一般可外用止痒粉剂或保持清洁、干燥。固定性药疹有糜烂渗液时可用3%硼酸水或0.1%利凡诺溶液等湿敷。病情较重者,如全身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及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应及时抢救,加强护理,及早足量应用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 3g,加入5%-10%葡萄糖10002000m1内,静脉滴注。病情好转时,逐渐减量并改至口服、停用。情况较差时可加强支持疗法,如输血或血浆。如有内脏损害,作相应处理,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局部治疗依病情而定。对无渗液的皮损可单纯扑粉,如有糜烂、渗液,可湿敷或用含有地塞米松和抗生素的气溶胶喷洒等对症处理。如有眼部、口腔受累也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