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未病”与精、气、神

 乡下浓汤 2011-08-09

上海市中医学会会长、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严世芸


      
尊敬的王部长、尊敬的徐局长,各位朋友,各位同仁,今天我要报告的题目是治未病与精、气、神。我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精气神理论哲学观、精气神理论生命观、调养精气神以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历史悠久,刚才王部长在报告当中就已经提到了,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子百家也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实际上,治未病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一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病防病,愈后防犯。精气神从我们医学的概念上,从中医的概念来说认为是人体的三宝,生命基础在于精,生命维持赖于气,生命现象表现于神,中国传统养生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精气神,所以精气神的理论与治未病的观念非常密切。那么精气神的理论开始的时候是在古代道家也是自然科学家的自然哲学,它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一切有幸之物皆生于气,气是元。后来到了宋代把元则气也,变成了元气概念,这是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一种观念,当然气以外还有精,精也者气是精也,精是气当中最精华的东西,精跟气也有区分,又分不开。另外就是神,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也。神就是在天为气,化身的作用就是神,所以有一个说法,像我们的天体运行、四季的变化,不见其事而见其功。所以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也,元神则元气生,元气生则精气神。

      
三,充分认识治未病的重大意义。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古往今来的中医药防治疾病实践当中发挥着光辉,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当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重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有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这一重大的转变,至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以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医学;二,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这一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这一超前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展治未病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实现人民享有基本卫生质量的举措,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弘扬中药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开展治未病工作,防范于未然,使人人不生病、少生病和晚生病,不仅可以减轻医疗卫生的负担,而且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引领和激发需求。可以直接或间接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开展治未病工作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维持和提高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开展治未病工作对中医药发展来说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彰显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精气神理论生命观,道家的哲学观集中表现在精气神哲学观上。而在古代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哲学体系很多是自然哲学,儒家哲学,到最后包括到社会哲学都是一个哲学体系,所以精气神是阴阳五行学一个。而精气神学又进入到医学领域,形成我们认识生命的一种生命观。中医学认为精气神的构成是为之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主宰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比如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关于精气神的理论。精是人身之本,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元精。精有一些固态的精,像在中医概念当中有五脏六腑,也有精髓、精液、血液等。所以精也是在各方面都存在的,它的作用就是人始先成精,这是人构成的基本要素,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养生要先保持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气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所谓气在中医里面有很多,元气、中气、胃气、精气等等,这些气的作用主要是在防御、营养、汽化、人体等方面。神是一种主宰,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像神、魂、魄、喜怒忧愁还包括五脏六腑功能。精神充沛,五脏功能协调,气血通常而身体佳。脏腑功能失调,身体就虚弱。总体来说,精气神的生命观是精化气,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驾驭精气,精满则器脏神旺,身体健康的标志就是精充、气足、神旺。

      
孙思邈有一句话精气神不可神也。精气神是人体的根本,保养精气神与固本是治未病的重要包括。精气神是为脏腑经络、四肢、脏腑气血,治未病是人体的关键,协调脏腑功能。我们中医里面有这么一个说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损伤精气神的原因大致在中医认为有几个:先天的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当包括过饥过饱、偏食、情志失调、过度劳累,体力过劳,脑力过劳、房事过劳。由于精气神的偏执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体质类型,像气虚质、阴虚质等等。所以从中医来说,精气神是从人生命发生到出生以后的发育成长到衰老死亡,整个过程有精气神在支撑,所以也可以这么认为精气神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阴阳五行是用古代哲学拿到中医作为一种说理工具的哲学体系。

      
所以精气神学说应该是我们在治未病当中非常重视的要素。调养精气神以治未病,古代人非常重视精气神的保养,记载了不少养生的原则,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所以归结起来,中国的养生六个字养气、极精、全神,当然也不要太过。中医的养生包括很多的原则,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通常经络、益气保息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还有导引吐纳,中医在这方面是动静结合,主要要静得下来,然后动要适可而止,这是中医劳逸结合的理论。

      
情志养生,是保持精神愉悦不断增加自我修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向上。饮食养生,饮食有节,谨和五味,不宜过量喝酒。饮食不要过饱也不要过饥,一般荤太过也不行。四时养生,天人相应,适应四时变化。形神共养,形聚而神生。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则心不外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我们健康概念心身统一,刚才也提到心身统一、社会和谐、主动调节。WHO健康定义,躯体没有疾病和损害。心理状态稳定和完善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身体上的疾病,更是要纠正心理形态的紊乱和障碍。每个人从现在开始从养气、极精、全神作起,都有健康体魄。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