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行诗初探

 放眼看天下 2011-08-10

十四行诗初探

 

    十四行诗是一种西方流行的诗歌体裁。与简短的四行诗或者八行诗相比,十四行诗可以有多种体例的变化,这使得十四行显得整饬而又不失灵活。因为它存在着多变的形式,更便于诗人自由地表达丰富的思想与内涵。当然与四行诗和八行诗相比,十四行诗歌创作需要更多的写作技巧。这种技巧是限制,同时也是通向丰富的诗歌矿藏的必由之路。这种情形有些类似于唐诗中绝句与律诗的限制。我想这样的限制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创作禁锢,而应该看作是实现诗歌目的的一种手段。
  对当下来说,十四行诗创作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任务,即如何实现十四行诗中国化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使十四行诗真正地中国化要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十四行诗要有中国气象与中国格局,这是从诗歌主旨方面来说的;一是要解决好十四行诗的押韵及跨句问题,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中国十四行诗公认以冯至先生的创作为著,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融汇了中国古诗的深沉与睿智、歌德的高度哲理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沉思和敏感。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它都体现出当时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歌潮流的交流和渗透,应该说冯至先生对十四行诗歌的卓富成就的探索为十四行诗中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任何一种形式的诗歌都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探索便能达到高潮,冯至先生毕竟是中国新诗初创时期的诗人,我想还需要新一代诗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勇敢地作出全新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建立在否定之否定基础上的。
  我们说作为一位抒情诗人,在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作中:“从历史上不朽的人物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乔石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深切关连的,对于每件事物我都写出一首诗……”(冯至《十四行集.序》)。总之,咏人、咏事、咏物的内容都写到了,唯独没有抒发个人情感的内容。对于一个抒情诗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从冯至先生的人生际遇以及他对诗歌的体认来看,却是不难解释的。仅就他对诗歌的认识来说,因为当时现代诗歌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坛。而现代诗的一个特征便是要放逐情感。因为现代诗以否定为特征,对人性的许多积极的一面是有所怀疑的,因此,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不以热烈的情绪见长,而以深刻的哲理性而深为读者所折服。这可以说是一种个人特色与风格。不过我认为其他的诗人在进行十四行诗的创作时不必拘泥于西方现代诗歌理论的束缚与影响。中国古诗以抒情见长,不过中国古诗会以十分高超的技巧来节制情绪的释放。所以中国古诗虽然热烈但从来不显得肤浅、直白,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并不能持久而中国抒情诗歌可以延续几千年而仍然无法穷尽其魅力仍然能吸引广大读者的原因。那么中国十四行诗歌,我想完全可以借鉴中国古诗的长处而自成一体。
  关于十四行诗歌的押韵问题,我认为如果作者善于运用意大利十四行体或者英国十四行诗体进行创作,自然尽可以显示自己中西合璧的卓越才华。不过中国古诗通行的押韵方式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认为这种押韵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十四行诗如果真的需要押韵的话,也尽可以照搬照套古诗的那一套而不必拘泥于所谓交叉韵和所谓环抱韵。因此,十四行诗的押韵,我想不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跨句的产生,我个人认为这是西方语言文体的必然产物。当诗歌实在无法在一行之内完成一句话的容量之时,跨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跨行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形式整饬的需要。不过对于中国诗歌来说,中文完全可以用一种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跨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并不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还是以中国古诗为例,古诗甚至有四个字便成一句的诗,诸如曹操的《嵩里行》,也有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等等。我想汉语完全可以用一种十分简洁的方式在规定的一行之内完成一句完整意义的表达。当然,古诗原本运用的就是一种十分精练的语言,现代诗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迄需要我们充分地挖掘汉语的潜在能量。
  就目前而言,似乎现代诗歌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对有些诗人来说这是很可悲哀的事情,但对另外的诗人来说则意味着诗歌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将会发生新的转机。十四行诗歌创作也当是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