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中为“将”的IQ与EQ

 ZYSZYS189 2011-08-12

孙子兵法中为“将”的IQ与EQ

2011/6/20/8:37来源:价值中国作者:钟腾海

    孙子兵法里,对于组织架构,是有明确规定的,即“将受命于君”,直接接受“君”的领导。由此可见,孙子兵法认为: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是最有成效的。

    这就提出两个概念,一是“君”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二是“将”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孙子兵法提出的“主孰有道”即回答了为“君”素质,“将孰有能”即回答了为“将”的素质。关于为“君”,即什么是“主孰有道”我们将在下一次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们来分析什么是“将孰有能”。

    有“将”便有“君”,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将”即指中高层管理,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包括聘请的CEO,而“君”即指企业的老板。在孙子兵法中明确指出为“将”要具备五种基本素质,即:智、信、仁、勇、严。而这也是现代企业中,一个高层管理者需要的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要求。

    什么是“智、信、仁、勇、严”?笔者认为,其实就是指一个高层管理者应该具备IQ(智商)与EQ(情商)两方面的素质。

    ,指一个高层管理者的智慧、智谋、策略、变通与调整,它是一个为“将”者IQ、EQ的综合体现。一个足智多谋的高层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充满智慧,且懂得分析、评估当前所处利弊的人,在危的时候,他懂得“曲”,在安的时候,他懂得“动”,讲求一种“动静有常”、“刚柔相济”。“曲则全,枉则直”最能检测“智将”智慧的标签。而在企业管理中,往往很多高层管理者,往往只具备智中的IQ部分,而缺少了EQ的部分,说得更直接些,就是在做策略时,往往只讲求“效率”的部分,而忽视了“沟通”的部分,以至急攻近利,最终反而不能达到“效率”,导致“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在中国式管理中,而“沟通”是什么?“沟通”就是细节管理,就是“面子”管理。沟通好了,事情就会顺达,沟通不好,事情就会遭到层层阻力,“阳奉阴违”即是这个道理。西汉初期,汉景帝与其老师晁错,以提出“削番”国策,挤身于西汉优秀政治家行列,因此其IQ是极高的。但其虽有战略眼光,却没能搞清楚执行这种策略,将会导致的后果,因此,其EQ是比较低的。而汉武帝就比较聪明了,他提出的是“推恩令”,虽然叫法与“削恩”国策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能达到消除地方番国对中央政权的威协。

    ,指一个高层管理者的忠诚度、信誉度,要对自己的“君”忠诚,对自己的将士要信誉,它也是一个为“将”者IQ、EQ的综合体现。在现代企业中,一个高层管理者,能力可以一般,但对自己的老板的忠诚度,必须是赤胆忠心。能力一般的高层管理者,至多会多犯几个错误,开疆拓土的速度会慢一些,但对企业造不成毁灭性的打击;但如果一个高层管理者,如果对企业不忠诚,那只要一个关键机密的泄露,都将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关键时候可能还是毁灭性的。这种情况,在中国式人文背景与管理文化中,其特征尤其明显,而这也正是历代王朝中很多国君之所以宁愿任用一些能力一般的人做宰相,而不愿意思任用特别有才干的人。原因很简单,特别有才干的人,往往IQ很高,且有理想,有追求,如果其太执着了,那就会走到“亢龙有悔”的层面,甚至不知不觉中就忘记了EQ的作用,无意中便“功高盖主”,而这种“功高盖主”是一种“势”,“势”降临了,有时候不是自己所能阻挡的。正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据《三国志》记载其天生并不是志向就要当一个“窃国大盗”,当一个“国贼”,只是当其形势发展到最后,为了自保和保全其身边的利益集团,他已经不能再抛开“权力”,因为放权,意味着便是灭顶之灾,“不进则退”便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