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品读]贾母为什么是“最胆小的”?(二十)

 林闻 2011-08-12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在给贾母等荣府女眷们解闷闲聊时,信口诌了一个“雪下抽柴”的故事:
   “‘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刘姥姥故事中刚提到柴草,南院马棚的柴草就起了火,吓着了贾母。书中交代——
   “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个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
   当时听故事的太太小姐一大群人,别人倒不怎么太理会,为什么贾母却是“最胆小的”?
   一次小小的柴草起火,虚惊而已,这老太太咋就如临大灾,又烧香又念佛的,这也太不像老太太平时表现出来的胆略啊?
   老太太自己就说过:“我进了这门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第47回)
   可这回呢,老太太表现是不是有点失常了?
   贾母的过度反应,是自有其道理的。
   贾母年老,体衰而心理愈发脆弱,这是一个原因。
   其次,贾府已在走向没落。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把这种状况已经说的很清楚:“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贾府已经禁不起意外的挫折了。
   不过,在元春晋封为贵妃,贾府达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以后,这个原因暂时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直接的原因,是贾母内心有一个大大的“暗结”。
   这个“暗结”是在29回,贾府到清虚观打蘸时纠结下的——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凤姐等占了东楼。众丫头等在西楼,轮流伺候。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
   请注意,这是在打蘸时已经供了香的神佛前,如同问佛求签一样,随机抽取出来的戏本,在贾母等人的心目中,戏文的内容,代表的是神谕。
   这头两出戏,都是吉兆,一个隐喻着起首的旺运爵禄高登;第二个《满床笏》,呵呵,一家子都是高官,上朝后回到家里,朝中奏事用的手笏摆满了床,多么惬意的情景啊!
   难怪贾母说出这样得意的话:“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有什么办法呢?神佛硬是让我们这样一家子做大官啊!
   只是,贾母高兴得太早了。接下来,书中写道:
   “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原来是到头一梦,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同样是神佛的旨意啊!
   用刘姥姥在地上摔跤之后自嘲的话说,这可真是“说嘴打嘴”了。
   贾母是个信奉神佛非常虔诚的人(无须论证,书中很多交代)。现在,面临这样令人无法接受的神谕,贾母的心灵该会是受到重重的一击!
   语言的空白是因为内心的翻腾,所以,出现了贾母失声——“听了便不言语”。
   此时无声胜有声。贾母内心的恐惧,是无法对人言说的。她只能憋在心里,时刻担惊受怕,忧心那不可知的命运会不会给她带来灾难。
   一次小小的柴草起火,犹如投进水里的一枚小石子,在别人心里,最多激起一个小水花小涟漪。
   但在贾母那时刻都有危机感的心里,激起的却是滔天巨浪——不大的事情,却也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呢!
   荣府的那些人,只知道安富尊荣,又有谁能知道老祖宗那心中的“暗结”——无时不在的危机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