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七夕 胭脂花粉满街香

 老-鱼 2011-08-12

  又一年七夕过去了。曾几何时,我们还过着敬祀祈祥的“七娘妈生”,可在不知不觉中,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商家的“浪漫商战”中,被炒成了 “中国情人节”,西洋味十足的玫瑰和巧克力冲淡了七夕原汁原味的乡土人情,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传统的七夕过法,有多少人还记得呢?

  □本期主持 赖小玲 李俐

  

  【话题背景】

  泉谚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民间把这天界定为七娘妈的诞辰,是日要举行祈祥活动。于是在泉州,七夕也叫“七娘妈生”,七娘妈,即传说中天帝的七女儿——织女。

  泉州七夕的传统过法,极富人情味和神话色彩。人们在七夕大清早就用红髻索把胭脂花粉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据说是为了能让喜鹊衔送到天河边,给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到了七夕中午,人们在门前摆方桌,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轿七乘,以敬祀七娘妈。据说是为了把七娘妈的六位姐姐也全部请来,共庆“七娘妈生”。在泉州人眼里,七娘妈还是护佑孩子茁壮成长的神,因此庆“七娘妈生”还蕴含着老一辈关心下一代的温情。刚出生的孩子在第一个“七夕”要拜七娘妈为“契母”,称“新契”, 以后十六岁前的每个七夕都要敬奉“床母”,十六岁后才解除契约,也叫 “洗契”。此外,泉州还有七夕挂“七娘妈灯”的习俗。

  近几年,机敏的商家从七夕美丽的牛郎织女传说中嗅到了商机,“七娘妈生”被炒作成了“中国情人节”。各种以七夕为契机的浪漫情人节活动接踵而至,情侣们在这天互送玫瑰、巧克力。与此同时,充满民间气息的七夕习俗正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小巷里编七娘轿的老人少了,在街上搜出胭脂花粉也绝非易事,小孩们不再为能吃到敬拜“七娘妈”的美食欢呼雀跃。在这个四处洋溢着商家阴谋的七夕,不少人怀念着小时候那奉为神药的胭脂花粉,那敬供七娘妈香喷喷的香油饭,那等待美食的急切心情……

  

  【网友声音】

  飞侠:以前家里用各种各样的花(大概是七种)和粉放在七娘轿里供奉,傍晚做甜■,煮七碗香油饭敬七娘妈,然后烧七娘轿。最后把花包着一小块粉扔到高处,剩下的粉给小孩抹,据说小孩抹了这粉就不会长痱子。 

  wxm1987:恩,小时候,七夕时要到外面去采七种不同的花!现在买的都是假花,失去了很多味道。

  暗里着迷:七夕一大早就到处采花,总之见着花就摘,然后用线穿成串,拜拜后得把花串扔到屋顶上。

  o⌒落ぺ:七夕吃糖■、摆花,家里N年没敬了,好像是小孩过了16岁就不用敬了。

  Ruby:我妈说家里孩子小,七夕做得比较隆重。孩子长大了就随便点,但是拜拜是少不了的。不管谁家都会在门口吊天公灯和七娘妈灯。到“七娘妈生”就准备果品、素食之类的,纸花都是市场上包好一袋一袋的,花粉应该是给七娘妈做香粉用的吧,小孩子会拿去涂,止痒消炎用的,毕竟是拜过的嘛,老人家都相信有神奇的药效,纸花都是我奶奶拿去戴在头上的,烧七娘妈轿据说是让她们坐着轿子去玩,香是插在七娘妈灯上的。拜拜完的供品当然成为我们的美食了,哈哈哈。现在商家把七夕炒作成情人节,都不知道干吗把七夕扯进去。 

  

  中国传统的七夕佳节,自从挂上了“中国的情人节”称谓,这个节日显得颇为热闹。但记忆中的七夕风俗,却都勾起了大家美丽的回忆。无论是制作精巧的七娘轿、香气扑鼻的香油饭,还是美味诱人的贡品,还是“抹了不会长痱子的香粉”,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老泉州人太多美丽的心情和质朴的心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