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是很多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体质虚弱的人惧怕的季节,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够预防疾病、安度冬日呢?别忘了,自古就有“老人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冬季养生只需记住四个字——“头凉脚热”。 大脑就像电脑的CPU,只有耗能低发热少,血液循环顺畅,才有能力去思考问题。老是头脑发热,无法冷静,就很容易“烧掉”。佛家的静默打坐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这种热量从脑部沉降到心脏,再往下到丹田,再往下沉降到脚底。 “头凉”防感冒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不宜接近高温。倘若头部温度太高,不但对健康不利,甚至会成为致病因素。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指出,在严寒的冬天,不管卧室里气温多低,“头边亦不可安火炉”,否则易引起头痛、头晕或患上呼吸道疾病。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作高度紧张忙碌之时,特别是用脑过度者,最易出现头昏脑涨,思维能力降低,此时如果稍微休息一下,用冷水洗一洗脸,往往能清醒头脑、提高思维能力,效果立竿见影。 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则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冬季气温低,最易患感冒。坚持将脸和双手浸泡入冷水之中,则可迫使鼻、脸部位甚至整个上半身血管收缩,提高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故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但是,头凉并不意味着刮风下雪也不戴帽,让头与寒冷“坦诚相见”,出门戴帽是为了抵御寒湿之邪的侵袭,适当的保暖与“头凉”之说并不冲突。 “头凉”助睡眠 值得一提的是,让头部相对地保持低温还有利于改善睡眠。所谓“脑子放轻松,夜夜梦周公”。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失眠困扰着很多人。白天有精神情绪障碍或用脑过度的人,大脑高度运转,产热过多,功能发挥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到了晚上自然难以入眠。同样的道理,临睡前还在用脑思考,会使大脑持续兴奋产热,头凉不下来,当然睡不着觉。 有些人怕光怕吵,一上床就用被子蒙上头,脚反而露在外面,结果血液集中在脑部,形成一种兴奋状态反而导致失眠。 头凉脚热之脚热: 俗话说,“若要安,脚要暖。”“养树需护根,养人要护脚。”孙思邈明确提出:脚受寒会影响内脏功能,引起胃痛、腰腿痛、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等一系列疾病。现代医学观点认为,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路线长,供血少,保暖功能差,是最易受到寒邪侵袭的肢体。 鞋袜保暖去湿 冬天都要穿保暖较好的鞋袜,有脚汗者还要垫上防汗鞋垫以保证吸湿和保暖,使脚部的微循环正常运转。 热水烫足最佳 最好的暖足方法就是用热水烫足。坚持用热水洗足可以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特别是在急行军或长途跋涉之后,当即用热水浸泡双足,能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早上运动之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故有“晨洗脚,胜吃药”之说;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洗脚可以改善睡眠,使人提前入睡,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烫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 地板采暖最宜 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后,很多家庭开始启用取暖装置。现在室内采暖的方式各种各样,南方多数家庭选择冷暖双制的空调,虽然经济适用,但是就健康而言,并不适合。 暖热的空气相对较轻,通常在房间上空流动,因而脚底无法变得暖和,相反,头部却处在温闷的状态,再加上空间密闭,会导致大脑缺氧,皮肤干燥缺水,或者出现呼吸道疾病,甚至心脑血管急性病变。相对而言,地板采暖会使人处于头凉脚热的状态,使室内气温变得比较理想,比较适合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畏寒的女性。 “冷水脸、温水牙、热水脚”,养生法简单,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荷兰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赫尔曼·约尔哈夫在1723年离开人世时,留下一本加封的书,封皮上写着“唯一深奥的秘诀在于医术”。这本书原封不动地以两万金币被售出,买主兴致勃勃地将书启封,并迫不及待翻了一遍,结果大失所望,原来这本共有100页的书,居然有99页全是空白纸,只是在书的首页留下了这位科学家的手迹:“注意保持头冷脚暖,这样,最知名的大夫也会变成穷光蛋。”这位科学家穷其一生之体会,一针见血地写下了这句评头品足的睿语,指出人们健康长寿的秘诀就是“保持头冷脚暖”。 |
|
来自: 白衣平儿 > 《馆藏作品:健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