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对话策略

 WOSHILISHUQIN 2011-08-13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期待教师的“主问题”与学生“提问题”的合作、对撞、创新、生成。整合教师“主问题”与学生“提问题”之间的内涵对话,正是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充盈着对话的精神,因为“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问题与问题的沟通和传递,促进主问题带来的信息为学生自己所吸收,学生的既有知识被问题的视点唤起,这样就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对话,不是指师生间狭隘的课堂语言交流,师问生答式的“传话教学”是与新课程新理念相悖的。对话,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主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牵引力,每一个“主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如果阅读教学是“树”,那么主问题就是“干”。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面对“主问题”的设计,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来进行对话、落实知识生成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对话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主问题”设计再科学、再合理,没有学生问题意识的参与,阅读教学那只能是“零”;教师“主问题”提问再精彩、再诱人,没有学生“探究问题”的合作,思维火花的对撞,对话教学也只能是“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需要精心创设“主问题”情境。

 

  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问题意识培养土壤。首先,阅读文本是信息丰富的问题源,只要阅读个体善于动脑,阅读一篇文章会产生许许多多深浅不一的问题和充满个性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次,对话过程是问题意识诞生的载体。问题意识的产生来自于学生个体在对话过程的思维交锋之际,诞生于学生个体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使他们从“主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中渐渐形成问题意识,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学生对“提问题”产生了兴趣,才可能去认真阅读“主问题”,才可能逐渐步入“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释疑──延伸学疑”的发展过程。

 

  二、“主问题”探路,渐入问题世界

 

  对话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引路是关键。那么教师提出“主问题”,是否就是居高临下而破坏了平等呢?答案是“不”。对话式教学中,不存在一个主体驱使另一个成为客体,对话的双方都是主体。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是双方的一种合作,整合教师“主问题”与学生“提问题”之间的对话,体现的就是教学合作。教师由“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建构起教学对话的师生平等,从此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通过“主问题”引导学生去体验问题学习的快乐,才能促进学生渐入问题世界,深入问题探究。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来对话。主问题,不是一般的随意提问,是可以牵动整堂阅读课对话教学的问题,是经过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智慧结晶,对课文内容和教学流程起内在的牵引作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深层次对话的导火索、牵引机和聚和剂。由于受知识范围、生活阅历等条件限制,在问题对话开始阶段,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特别是根据文本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能力。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引导的过程,可以先由教师提出一个研究性很强的主问题,试探着逐步引导学生体验主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碎问碎答”的通病,以主问题来牵引对课文的整体阅读,来建构课堂教学流程,来生成对话中“喷薄的情感,睿智的思想,灵动的趣味”。

 

  实施对话教学的主问题优化,首先要透彻主问题的清晰度。主问题的提出必须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主要问题,否则就不是主问题。指向不明确的主问题,会使学生对话交往缺乏定向,对问题产生模糊认识而无从实施互动对话。主问题的准确透明,对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击中要害”的作用。二是把握主问题的难易度。问题的难易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必须让他们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如同摘果子,“跳一跳,够得上”,而拥有了较多的“谈资”。恰当的主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对话解读达到一定的深度。三是关注主问题的多角度。一个好的主问题不是把思维的方向定死定窄,而是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让对话呈现学生活跃、多向、立体的思维动态。设计主问题需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引爆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寻求对话的多元性,知识生成的灵活性,殊途同归的多样性,激起创造的欲望。四是提升主问题的系统性。主问题的提出总是为一定的发展目标服务的,围绕目的所设计的主问题应注意彼此间的内在关联,增强系统性,减少随意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时有序对话的真实主体,直至对话教学的高潮。

 

  三、以多元的思维方法,提升提问质疑的品质

 

  现代解释学认为,阅读是“把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自己的世界。”转换非“自己”莫办,正如可以请人代买电影票,却不可能由别人代看电影、替自己为之感动一样。对话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专制主义是深恶痛绝的,避免教师“独语”、学生“失语”的前提是“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个性的真正尊重”。“主问题”不是话语霸权,只是学生思维形成、交织对话的“引线”。教给学生多元发现的方法,有助于加快问题能力的养成速度。

 

  学生发现的问题,如果停留在字、词、句的朗读诠释上,纠缠在一些浅显的知识性问题上,那是因为还没有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质性问题。要提升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教师应设法引导他们从问题落点中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紧扣文本重点提问、紧扣文本难点提问、紧扣文本疑点提问、紧扣文本空点提问。多元思维的引导还可以具体指向文本的写作思路、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的背景解读等。阅读文本,审视对话,需要问点扣题,问法合度,问时恰当。阅读教学过程中,主问题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组合必须问随文移,问随旨定,问随情变,问随人异,以切实提升提问质疑的品质。

 

  四、恰当地评价,体验问题对话的喜悦

 

  对话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问题生成的设计师与指导者,但学生不一定会始终保持思考发问的热情。如果教师调控失当,还可能泯灭学生已有的提问意识。如何点燃学生提问的内驱力并使之熊熊燃烧呢?对话中老师恰当的评价,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巩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学生对教师总有强烈的心理期待,期待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当然最好是肯定或表扬性的评价。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运用评价艺术,以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能力为主。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的、创新性的提问,也应以肯定为主,切勿求全责备。教师真切的鼓励语会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这种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才能,进而认真阅读文本,仔细分析研究,提出更有深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体验对话成功的喜悦中,促进问题能力的形成与深入发展。

 

  总之,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型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正与新课程新课改相应相扣。事实证明,教师把提问质疑的舞台交给学生,学生不时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教师也就能经常享受到学生奇思妙想的快乐。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创造性地调节对话学习的节奏和步骤,学生提问内容的疏密和深浅,进行整合、筛选,并及时组织学生对问题加以自评、互评,就能迅速培养学生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提问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