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昵称nLIe2 2011-08-13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2009-12-19 19:37:33|  分类: 帝王将相 |  标签: |字号 订阅

 

鲁国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周公旦姬旦

姬姓,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名旦,字不详(根据先秦的实际情况,男子不称姓,女子不称氏,故而不能将姓名连读)。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他在文王时期受封周原,他是第一位周公,其后裔世袭周公之爵称。他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母亲是太姒。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诵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学界也有观点认为仅仅只有管蔡二人)勾结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周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人本是活动于今陕甘一带以农业见长的部族。太王、王季时开始兴盛。文王断虞、芮之讼,征伐犬戎、密须,巩固了后方,又越过大河,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进攻商王经常打猎的邗(今河南沁阳西北)。灭掉商的同姓国崇之后,在丰水西岸建立了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以便东进。武王和周公帮助他们的父亲——文王成了西方的共主,奠定了灭掉商朝的基础。

  殷纣王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西方姬姓势力发展的严重性,他对外征东夷,对内拒谏饰非,醇酒妇人,酒池肉林,把国内政治搞得一片混乱。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在盟(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这是一种进攻前的总演习,也是一种试探。观兵后的第二年十二月,武王在周公等人的帮助下,统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渡过盟津。二月甲子(约前1027年)凌晨,武王在商郊牧野集众誓师,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

  《牧誓》是周公所作。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进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

  纣王发兵抵挡,结果纣军掉转矛头,往回冲杀,纣军溃败。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第二天,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纣王罪状,正式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其他人不过负责仪仗、保卫、布置祭天地的用具。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周公的地位仅次于武王,周公把的大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纣王是死掉了,可是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太公望——姜尚。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周武王不同意。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说:“不行。”于是又找来周公。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培高王子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

  武王为了“屏藩周室”,拱卫周王朝,进行了封建。被封的兄弟之国有十五人,姬姓之国有四十人;又向参加牧野之战的诸侯分发了商朝宗庙彝器和宝物。  

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S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管叔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一带),蔡叔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一带)。封叔旦于鲁(今山东曲阜),为周公。封太公望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召公爽于燕。(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

  灭商归来,在镐京武王同周公谈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以便控制东方。由于日夜操劳,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诚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某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某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今天我们看来,觉得这种祈祷是好笑的,可是对三千多年前相信天命鬼神的周人来说,那是十分真诚无私的。祈祷以后,武王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久还是病故了。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尚书·大诰》说:“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史记·周本记》也说:“群公惧,穆卜。”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执政称王,发挥了王的作用。这在当时是自然的事情。古书中有不少周公称王的记载,只是到了汉代,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局面形成之后,周公称王变成不可思议,于是才有周公是“摄政”、“假王”等等说法。

  文王的父亲季历并非长子,他上边有两位哥哥——太伯、仲雍;武王上面有文王的长子伯邑(伯邑考是追记之名,“考”是指死去的父亲)。周公以冢宰的身份摄行王事,未曾称王,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灭殷后的第三年,(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爽。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公元前1022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杀掉了首恶管叔鲜,擒回并杀掉了北逃的武庚,流放了罪过较轻的蔡叔度。蔡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和他的父亲大不一样。周公听到之后,便提拔他作鲁国卿士,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周公又把胡封到新蔡。

  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把飞廉赶到海边杀掉。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如何统治被征服的地区,是战争胜利之后的大问题,武庚和奄国、淮夷的叛乱,表明重要地区不能再用旧的氏族首领,必须分封周族中最可信赖的成员,这和武王分封已经有所不同。周公把弟弟康叔封到原来商王统治的中心地区,以朝歌为都(今河南淇县),分给他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锖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多是些有某种手工艺专长的氏族。康叔封地不仅面积大,而且统有八师兵力,以防止殷民的再度反抗。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为了使康叔顺利地进行统治,周公先后给康叔《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这在众多受封人中间是绝无仅有的。推测其原因,一则是康叔统治的为殷人腹心地带,问题最尖锐最复杂;二则是周公首先征服的,也是三监反周所据的殷人集中的地方,而战争胜利之后,康叔受封也比较早。《康诰》、《酒诰》、《梓材》可以看作是周公对新征服地区的施政纲领。三篇的主旨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的是使殷民在连续两次大动荡之后安定下来,使殷民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但又不是一味迁就,对饮酒成风,不孝不友是毫不客气的。

  奄是东方较大的方国,管、蔡散布流言以后,奄君曾对武庚禄父说:“武王已经死了,成王年幼,周公被怀疑,这样天下要乱了,请举事(叛周)。”周公被封到奄,长子伯禽就封,建立鲁国(今山东曲阜)。分给伯禽殷民六族: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这些也都是具有某种专长的手工艺氏族,作为鲁公的奴隶。

  薄姑等国也曾参与反周,师尚父——姜太公原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溜北)。太公是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武王伐纣时他率先冲入敌阵,这次周公东征,他又立下大功,封地相当大。周公让召公封给太公的土地是“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同时还具有专征专伐的特权,“五侯九伯,实得征之。”营丘附近还有许多小国,太公就封时东夷族莱人就和他争地。齐国先后灭掉这些小国,而成为东方大国。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周的同姓召公奭被封到燕,召公长子在平叛之后才就封,建都于蓟(今北京一带)。燕是周王朝东北方的屏障。它的设立可以切断殷商旧族和他的北方同姓孤竹国的联系,又可以和松花江、黑龙江、辽河一带的肃慎族靠近。肃慎原是周的远方属国。近年北京和辽南都发现不少商、周铜器。证实周初的燕确实统治北方广大领土。

  周武王伐纣,微子手持祭器来到军门,脱去上衣,露出臂膀,反缚着双手,跪着前行,向武王投降。武王亲自给他解了绑,仍然让他管理当初的封国。三监之乱,微子没有参加。周公平叛之后命他代表殷人后代,奉祀殷的先公先王,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后来宋成为有名的大国。宋的西面有姒姓杞国(今河南杞县),西南有妫姓的陈(今河南淮阳),北面还有一些小国。宋处在诸国包围之中。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除去上述国家之外,周公还分封了大量的同姓国和异姓国。据《苟子·爪效》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良说:“周公弟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成、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见周公封的大大小小的国家,数不在少。

  武王克商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东征才扫清了它的外围势力。三年的东征灭国尽管有五十个左右,而占领地的巩固和扩大还是在分封同姓之后。东征以后,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了。

  周公东征象疾风骤雨席卷了大河下游,搅动了原有民族部落的格局。徐国一部分逃到江南(今江西);一部分东夷被赶到淮河流域;嬴姓西迁;楚国逃到丹水流域。这造成了民族大迁徙大融合。

  东征的战斗是残酷而激烈的,《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斯。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战士们跟着周公东征,斧子砍出了缺口,纵使饱经战斗的苦楚,能够生还是很幸运的了。东征的战士思念家乡,一旦解甲归田,心中充满了种种遐想,《诗经·豳风·东山》,就是这种心理的生动写照。再也不是内外交困,战斗之前的那种“风雨所飘摇,予唯音噍噍”的局面了。

东方辽阔疆域的开拓,要求统治重心的东移。周公东征班师之后,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建城的主要劳力是“殷顽民”,即殷人当中的上层分子。“顽民”西迁,一则使他们脱离了原来住地,失去了社会影响;二则集中起来,便于看管。为了看管殷顽民,周公曾经派了八师兵力驻守。

  东都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南望龙门山,北倚邙山,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伊、洛、湛、涧四小汇流其间。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据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顺大河而下,可达殷人故地。顺洛水,可达齐、鲁。南有汝、颍二水,可达徐夷、淮夷。伊、洛盆地确实是定都的好地方。   周公称王的第五年(前1020年),正式营建洛邑。三月初五,召公先来到洛邑,经过占卜,把城址确定在涧水和洛水的交汇处,并进而规划城廓、宗庙、朝、市的具体位置,五月十一日规划成功。第二天,周公来到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规划,重新占卜。卜兆表明湛水西和湛水东,洛水之滨营建新都大吉。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城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里。城内宫殿富丽堂皇,新都叫“新邑’’或“新洛邑”;因此地原有鄂邑,北有郏山,故又称“郏郫”。新都为周王所居,又叫“王城”。新邑东郊,湛水以东殷民住地叫“成周”,意思是成就周道。原来的镐京就称作“宗周”了。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

  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周公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从这里可以窥见周公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定下来的各种政策。周公曾先后给卫康叔《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

  《康诰》的目的是安定殷民,全篇内容不外是“明德慎罚”。周文王因为“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才有天下。殷代“先哲王”也是安民,保民。“明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保殷民”。“慎罚”,是依法行事,其中包括殷法的合理成分。刑罚不可滥用,有的案情要考虑五、六天,十来天,才能判定。至于杀人越货,“不孝不友”的,要“刑兹无赦”。文告中反复强调“康民”、“保民”、“裕民”、“庶民”。告诫康叔要勤勉从事,不可贪图安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明德慎罚”才有天命。“明德慎罚’’也不是一切照旧,而是参酌殷法,推行周法,使殷人“作新民”。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酒诰》是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的。酿酒要用去大量粮食,这种饮酒风习在以农业起家的周人看来,简直无法容忍。周公并非完全禁酒,在有祭祀庆典的时候还是可以喝一点。群饮是不行的,不可放过,要通统捉来“以归于周”,“予其杀”。“予其杀”是我将要杀,未必杀。所以“归于周”,是不要给殷人以象“小子封刑人杀人”的印象。这同“保民”、“安民”是一致的。应该引导殷民去“艺黍稷”即种庄稼,也可“肇牵牛,远服贾”,去经商养父母。殷代先王,从成汤至帝乙都不敢“自暇自逸”,更何况敢聚会饮酒了。至于工匠饮酒,另当别论,不要杀,姑且先进行教育。在政策上区别对待是十分鲜明的。 I%#&@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梓材》也还是提倡“明德”,反对“后王杀人”。至于民人之间,也不要相残害,相虐待,乃“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上上下下不虐杀而“敬寡”,而“合由以容”,自然会出现安定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要象农民那样勤除草,整地,惰整田界水沟;象维修居处那样,勤修垣墙,壁上涂泥,顶上盖草;又如同匠人治器,勤事修斯,再涂上黑漆和红漆。总之,勤用明德、保民,才能“万年惟(为)王”。

  三篇贯穿一个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不给殷民一个虐杀的形象,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做为统治者,要勤勉从事。

  《康诰》、《酒诰》、《梓材》是周公对被征服地区的政治方略,而《多士》是对待迁到洛邑的殷顽民的政策。洛邑建成之后,这批建城的殷顽民如何发落。自是摆在日程上的问题。《多士》是周公向殷顽民发布的文告。全文分作两大段。第一段是攻心,让殷顽民服从周人统治。理由是你们这些殷士不好,上天把大命给了我小“邦周”,决不是我“敢弋殷命”、“敢求位”。这如同你先祖成汤取代不道的夏桀一样,也是“上帝不保”夏桀。我现在把你们从“天(大)邑商”迁到西土,不要怨我,我是矜怜你们的,这也是天命所在。第二段内容是宣布给以生活出路,让他们就地安居,有你们的田地,有你们的住宅,“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如果你们能顺从听命,有德,还被任用。上天会可怜你们,否则,你们不但会失去土地,而且我还会把上天的处罚加在你们身上。

  对俘虏进行攻心战术,使之自食其力,恩威并施。这是一整套改造政策。周公反复申明的“天命”不是他的创造,而是从远古继承下来的。《墨子·兼爱下》引《禹誓》:“用天之罚”,是禹征三苗时发表的誓词。汤在征服夏桀时誓师词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天”已经不是单纯反映自然力量的神,天神已经干预人间事务。周公在《牧誓》中也提到“恭行天之罚”。对敌人多讲天命的周公,对“天”的观念已经有所发展。“天命”是否转移,怎样才能保住“天命”,取决于有没有“德”,桀纣失掉天命是因为失“德”,周人要保住“天命”则必须有“德”,因此周公在教导周人时就多讲“明德”。“天命”变成可以保持和争取的了。人不再是盲目地服从“天命”,而有了主观努力的可能了,这是积极的。天子是天的代理人,一方面他具有无上的权威,但不是无条件的,他必须有“德”,不然天命就要转移,因而君主、天子不可以为所欲为的,是有条件、受约束的。纣在灭亡前夕还说“我不是有命在天乎?”周公的思想比他,比殷人要大大前进一步。保住天命的条件之一是“保民”,民的状况不能不成为君主认真考虑的问题。

  参与建新都的除去殷遗之外,还有“侯,甸、男、邦、伯”,这些多是殷的旧有属国。东都建成,周公除去对殷顽民训诫之外,还对这些“多方”训诫。《多士》强调天革殷命,《多方》则突出殷代夏,周革殷,是由于“不肯戚言于民”、“不克明保享于民”,于是成汤用“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周“克堪用德”,天才让周“简畀殷命,尹尔多方”。对“多方’’则反复强调“保民”。针对“多方”怀念旧殷,不爱周邦,一方面让他们有田宅;另一方面,如果不听周的号令,则“我乃其大罚殛之”。假如内部和睦,努力种田,“克勤乃事”,天要矜怜你们,我有周还要大大地赏赐。有德者,还可以在王廷作官。为期五年为善,你们仍可以回到本土。

  周公在扫平叛乱,营建成周之后的问题是,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的谋划,也就是“制礼作乐”。这在周公称王的第六年。“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即宗法制,进一步讲是继承制的确立。由于没有严密的继承制,周公固然可以称“咸王”,管、蔡也可以因争王位而背叛王室。小邦周不能不考虑大邦殷的经验教训,何况周公对夏殷历史是了如指掌的。殷代从先妣特祭和兄终弟及的人数有限看,是分了嫡庶的,是子以母贵的。殷是传弟和传子的并存,曾导致了“九世之乱”。传弟终究还要传子,这本来是生物的规律。传子和传弟有传长、传幼和传贤的矛盾。传弟更有个传弟之子和传兄之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往往导致王室纷争,王室纷争又会导致王权衰落,国祚不久。殷代从康丁以后,历经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明显地废除了传弟制而确立了传子制。周在周公之前也没确立嫡长制,继太王的不是泰伯和仲雍,而是季历。武王有兄名伯邑考,文王却以武王姬发为太子。自周公以后,历“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除去孝王外直到幽王都是传子的,这不是偶然的,这种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应归功于周公。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后,只有嫡长子有继承权,这样就经法律上免除了支庶兄弟争夺王位,起到稳定和巩固统治阶级秩序的作用。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周公把宗法制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说来是小宗。而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它的顶端是周天子。周代大封同姓诸侯,目的之一是要组成这个以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政权结构,它比殷代的联盟形式前进了一大步。周代同姓不婚,周天子对异姓诸侯则视为甥舅关系。血缘婚姻关系组成了周人的统治系统。到春秋战国时代暴露了它的弱点,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但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无疑形成了一种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层次分明的政权机构,一种远较殷人的统治为进步的机构。由宗法制必然推演出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这种礼法是隶属关系的外在化。反过来,它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S6统治,谁要是违反了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等的具体规定,便视为非礼、僭越。

  周天子能授民授疆土,则必以土地国有为前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时代,并非虚构。由此引申出来的“田里不鬻”;土地不许买卖,恐怕也出自周公。周公能授给姜太公以专征专伐的特权,那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恐怕是周公时代或更早确立而为周公所法定下来的。为了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册封、巡狩、朝觐、贡纳等制度,也很可能是周公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周公的制礼作乐,一方面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另一方面也是周人具体实践的总结。

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尚书·召诰、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但是,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

  《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不错,是周公告诫成王的,就是在今天读起来,我们还觉得它是新鲜的。《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懂得“小人”——农民的隐情。父母辛勤务农,而他们的子弟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说:“老年人,什么也不懂。”这种不孝的话在当时是决不许讲的。《康诰》中还提到,对不孝不友的人要处以刑罚。作一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周公接着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长久。尔后的殷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辛劳,只是贪图享乐,因而他们享国也都不长久。周公接下去又举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盘桓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的东西,因而享国也比较长久。周公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能宽容自己说:姑且现在享乐一下,不能象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如果不听,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诅咒。有人告诉说:“小人恨你、骂你。”要说自己有错误,深自省察,不许含怒,不许乱杀无辜,乱罚无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个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周公所说的深入底层,关心民间疾苦,以“无逸”自警或用来教育后代是对的,但是“逸”与不“逸”往往受阶级条件和生活环境所左右,存在决定意识,在没有外界强大压力的情况下,王室成员“生则逸”是必然的,由“逸”而失国也是必然的。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京养老,不久得了重病,死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示意给天要臣服于成王。”死后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有诗曰:周朝初建大分封,成王幼聪靠周公。

  礼贤下士三吐哺,天下归心百业兴。

鲁公伯禽姬伯禽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前997年),生年月不详,姬姓,字伯禽,亦称禽父。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君主,周公之子。《史记》记载就任年在周公东征,即成王元年(约前1042年)。

周公东征之后,周成王将商朝遗民六族和泰山之南的原奄国土地、人民封给周公,为鲁国。由于周公需要留在朝中,因此派其长子伯禽赴鲁国就任。

伯禽到任之后,在姜太公的齐国军队支援下平定了淮夷和徐戎的叛乱,奠定了周朝在淮河以北地区的统治。在进军过程中,伯禽在费地作《费誓》激励士気,这篇文辞被记记载在尚书之中。  

伯禽与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1]。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伯禽在位共46年(前1043年-前998年),鲁国在他的统治下成为著名的“礼仪之邦”,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州、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在今山东境内与齐国抗衡的大国。

鲁考公姬酋   

(?─前993年),名姬酋,世本名“就”,邹诞本名“遒”。为西周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任君主。他为姬伯禽儿子,承袭姬伯禽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年。   

鲁炀公姬熙

(?─前987年),即姬熙,一名怡,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三任君主。他为鲁考公的弟弟,承袭鲁考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6年。

鲁幽公姬宰

(?─前973年),即姬宰,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四任君主。他为鲁炀公儿子,承袭鲁炀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4年。后其弟鲁魏公弑君自立并当年改元。

鲁魏公姬晞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五任君主。他为鲁幽公的弟弟,杀鲁幽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50年。《史记》载“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氵费)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前973年-前924年 在位。  

鲁厉公姬擢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六任君主。他为鲁魏公儿子,承袭鲁魏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7年。 

鲁献公姬具

即姬具,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七任君主。他为鲁厉公儿子,承袭鲁厉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2年。前886年-前855年在位。

鲁真公姬濞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八任君主。他为鲁献公儿子,承袭鲁献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9年。前854年-前826年在位。

鲁武公姬敖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九任君主。他为鲁真公的弟弟,承袭鲁真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9年(前825年-前816年 )。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鲁武公九年春季,他和长子姬括,少子姬戏前去朝见周天子(周宣王)。周宣王喜欢姬戏,打算立他为鲁国的太子。周的樊仲山父劝谏不听,册立戏为鲁国太子。夏季,鲁武公与两儿子归国,不久去世。

姬括

鲁武公的长子。前816年,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欢公子戏,想立他为鲁国的太子。樊仲山父(仲山甫)劝谏宣王:

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  

周宣王不听,立公子戏为鲁国的太子。当年夏天,鲁武公回国后就去世了,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前807年,姬括之子伯御弑杀懿公(当时姬括应该已经死去),鲁国人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后,前796年,周宣王伐鲁,杀伯御,樊穆仲(即樊仲山父)推荐鲁懿公的弟弟姬称,是为鲁孝公。

鲁懿公姬戏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任君主。他为鲁武公儿子,承袭鲁武公担任该国君主,后鲁懿公兄长姬括的儿子伯御,与支持伯御的鲁国人一起攻打杀死了鲁懿公,鲁国人拥立伯御为鲁君。在位9年(前815年-前807年)。

鲁废公姬伯御

为西周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一任君主。他为鲁武公孙子、姬括的儿子,与鲁国人合手杀死鲁懿公后自立为君。伯御即位11年(前806年-前796年),周宣王率领诸侯军队讨伐鲁国,杀死伯御立鲁懿公的弟弟为鲁国君主。  

鲁孝公姬称

为西周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二任君主。他为鲁懿公儿子。前796年,周宣王率领诸侯军队讨伐鲁国,杀死伯御立鲁懿公的弟弟为鲁国君主。在位27年(前795年-前769年),纪年为38年。

鲁惠公姬弗涅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三任君主。他为鲁孝公儿子,文王第八世孙,承袭鲁孝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6年。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在位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百姓悦服。

  公在位四十六年卒,因适夫人无子,乃立庶,长子息,是为隐公。次子威。三子恒。恒为门下丁公府椽,流誉他方,各国归仁。遂以“他方”二字合成为施姓,食采於饱,封为施国,号曰:施父。此乃赐姓祖之起源也。

  周平王年间,秦文公用天子礼祭祀天帝,惠公也向平王申请。平王不同意。惠公怒,故意就用天子礼祭天。平王不敢过问

  公在位四十六年卒,因适夫人无子,乃立庶,长子息,是为隐公。次子威。三子恒。恒为门下丁公府椽,流誉他方,各国归仁。遂以“他方”二字合成为施姓,食采於饱,封为施国,号曰:施父。此乃赐姓祖之起源也。

鲁隐公姬息姑

(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姑,鲁国第十三代国君。鲁惠公之子,据《左传》记载,生母是声子。  

  鲁国是当年定立下周朝所有规章礼仪的周公的长子的封地,周公不再摄政后,也退隐于鲁国,所以鲁国虽然不大,却一向被认为是周朝与中央政府最亲且最有地位诸侯国,加之被特许世世代代可以用天子之礼祭奠周公,所以鲁国是所有诸侯国中唯一保留了最完整也是最高规格的祖宗文化的礼仪之邦。这大概也是这片土地终能产生孔子这样的旷世奇才和鲁国史书能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强大的西周最终随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魂归那世,幽王的儿子平王宣布继承王位,迁都至洛阳,史称东周。据说平王有串通犬戎弑父之嫌,得位不正,所以鲁国从一开始就不承认周平王的领导地位,东周也因此一起头就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威仪,开启了春秋诸侯称霸的乱局。

  但鲁国的这种自诩正宗、自命传统、尊崇正道的情势并没有保持多久,鲁隐公十一年,隐公即被异母兄弟桓公所杀,礼仪之邦的鲁国也开始的礼法大乱了。

  鲁隐公,鲁惠公的儿子,但不是正室所生,是个庶子,按周朝的传统礼法,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只因惠公死时太子(即后来的桓公)还太小,于是隐公上台,却不是继承王位,而是摄政,意思是等太子成人之后,就要把政权还给太子。

  虽然《春秋》始于隐公元年,但隐公在位的十一年间,《春秋》里真正记录隐公的事迹却很少,大部分时候,隐公不过是一个编年历的代号。在很少的笔墨中,仍可以看到这个隐公并不十分招孔老爷子的待见。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鲁隐公观鱼处

隐公三年,周平王死了,隐公没有奔丧,虽然可以解释为隐公跟从父辈的决定,不认这个失德的中央政府统治的立场,但毕竟平王当政已经五十一年,无论当初什么手段继位,应该已算是一个稳定的中央政府了,隐公不奔丧,自然是目中无君。

  五年春,隐公又不顾大夫臧僖伯苦口婆心的劝阻,大老远地非要跑到边境棠(鲁地名)去看捕鱼,按当时礼法,打鱼是贱业,身为诸侯王去看这个热闹,是大大的掉价儿,“非礼也”,何况还是不远万里跑到边境去看热闹,所以孔老爷子饱含讥讽地记了一句“公矢鱼于棠”。

  五年秋,隐公又主持了鲁太子亲娘陵寝的落成典礼,典礼上跳了个六佾之舞(执羽的舞者八人一列为一佾,六佾就是六列),按礼法,第一,隐公只是摄政,鲁太子亲娘不是他的娘,他不该主持这个典礼,第二,这个舞跳得也不对,天子八佾,三公六佾,诸侯四佾,士大夫二佾,隐公身为诸侯却搞了个六佾,就是谮礼,因此孔老爷子在《春秋》里记录 “初献六羽,始为六佾”,这个“初”和“始”两个字都是讥讽隐公带头开始不守规矩,从此,礼崩乐坏,到后来连鲁国的大臣都敢在自家院子里跳八佾之舞了。

  其实隐公并不是个坏人,他摄政十一年,开初时,多次拒绝参与郑、卫、宋、陈等几个诸侯国的恩怨报复,使鲁国保持了在周边的一片混战中保持难得的和平。而且他也算比较尊从礼法,虽然摄政了十几年,却并没有侵吞太子政权的意思。

  而隐公之死也正坏在这个无心侵权上。

  十一年冬,鲁大夫羽父自作聪明地跟隐公商量:太子已经长大啦,我帮你把太子干掉,事成之后,你提升我为太宰怎么样?隐公一听这个犯上做乱的点子,吓了一跳,马上说:我在乡下早已盖好养老的宅子了,现在太子长大我也老了,正准备告老还乡呢。

  隐公此答到底是真的无心犯上,还是担心羽父是太子的间谍,今人不得而知,反正羽父本来是一脑门子热情地来献殷勤的,听隐公这么一答,吓得屁滚尿流,心想:好家伙,这隐老头子要是真让位给太子,太子知道我曾出过这么一个馊主意,还不要了我的小命?先下手为强吧。

  羽父调头跑到太子那儿说:太子啊,隐老头当皇上十几年啦,已经当上瘾了,不但不想交权,还打算害死你呢。太子一听,也吓得不轻,羽父于是又自告奋勇:只要你答应上台之后许我个太宰,我就替你把隐老头干掉。

  太子一听何乐而不为?可巧隐公没当政时,曾被郑国俘虏,贿赂了郑国大夫尹氏才得以脱身,所以隐公把尹氏的家神供一座园子里,时不常地去祭拜一下,羽父就趁隐公去祭拜时把隐公给杀了。  

  隐公的死,在《春秋》里只有平淡的一句“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没有人能看出他其实是被弑。

  前任:  

  鲁惠公  

  前722年-前712年

  继任:   

  鲁桓公

鲁桓公姬允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为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由于他是惠公正室夫人仲子所生,所以被立为太子,又因惠公去世时尚且年幼,由姬息(鲁隐公)即位摄政。于鲁隐公被杀后,公元前711年即位,公元前694年死于齐国,在位18年。根据《左传》记载,鲁桓公带着夫人文姜访问齐国,齐襄公(姜诸儿)与文姜通奸(文姜是襄公之妹)。之后鲁桓公加以指责。同年夏四月,齐襄公派公子彭生驾驶鲁桓公的马车,鲁桓公死于车上,死因不明。后人猜测可能是齐襄公使彭生害死鲁桓公,从而能与文姜相好。在鲁国的压力下,齐襄公下令杀死了彭生。

鲁庄公姬同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他为鲁桓公儿子,承袭鲁桓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2年(前693年-前662年)。

  前任:鲁桓公

  继任:鲁闵公

  相关故事:《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陛下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我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人们。”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陛下去作战的。”庄公又说:“我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都亲自考察,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和齐国一决雌雄了。”

  庄公进一步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和陛下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理,遂同曹刿一起带领大军迎敌。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摆开了阵势(参见长勺之战)。齐主将鲍叔牙因一路进军顺利,有轻敌之心,首先下令击鼓进军。齐军呐喊着向鲁军阵地冲来。庄公见状,也欲击鼓迎战。曹刿连忙制止,并要庄公传令全军严守阵地,不得乱动和喧哗,擅自出战者斩。鲁军纹丝不动,齐军冲不破阵势,只好退了回去。鲍叔牙又下令第二次击鼓进攻,齐军重振精神,再次向鲁军阵地冲来,鲁阵仍岿然不动,齐军又一次退了回去。鲍叔牙见鲁军两次不出动,以为是怯阵,下令第三次击鼓进攻。这时,曹刿果断地告诉庄公击鼓冲锋。随着鼓声,鲁阵中杀声骤起,士兵们像猛虎出笼般冲杀过去,其势如迅雷不及掩耳。齐军被杀得七零八落,丢盔卸甲,狼狈溃逃。庄公见齐军败退,欲下令立即追击。曹刿忙说:“别急。”他仔细察看了齐军逃走的车辙,又登上战车前横木向齐军逃跑方向瞭望了一阵,方要庄公下令全力追击。鲁军追杀了30余里,斩杀、俘虏了许多齐军,缴获辎重无数,全胜而回。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却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庄公又问:“为什么齐军逃走了,你不让马上追赶呢?”曹刿说:“大国之间交锋,虚虚实实,齐军虽退,也要特别提防有诈。我察看后击。”庄公十分佩服,说:“你是真正的军事家啊!”立即拜曹刿为大夫。  

放过管仲

庄公八年,齐公子纠与管仲逃到鲁国。次年齐桓公发兵击败鲁国,鲁国杀子纠(《左传》称“齐人取子纠杀之”)。齐向鲁索回管仲,鲁人施伯认为齐欲重用管仲,将会对鲁不利,劝庄公杀管仲,庄公不听,把管仲归还齐。  

重获旧地

十三年,鲁庄公会齐桓公于柯,曹沫劫持齐桓公,逼他退还齐侵占鲁的土地,桓公答应后才释放他。桓公欲背约,管仲谏之,终于归还齐侵占鲁的土地。 +  

晚年

庄公的夫人哀姜是齐国人,无子。庄公临死前欲立庶子斑(或作般)为嗣君,庄公弟叔牙建议立长弟庆父,另一弟季友则支持立斑,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死。

三十二年八月,庄公病逝,季友立子斑为君,十月庆父杀子斑,立庄公另一庶子启为鲁君。

 

鲁桓公姬允

母亲:

文姜

兄弟:  

仲孙庆父(孟孙氏)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公子牙(叔孙氏,叔孙僖叔)

季友(季孙氏)

妃:

哀姜

叔姜,生鲁闵公  

孟任,生子般  

成风,生鲁僖公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子女

子斑   

鲁闵公姬启

鲁僖公姬申

公子遂(东门襄仲)

杞伯姬

鲁君子斑

,《左传》名般,鲁庄公之子。鲁庄公的夫人哀姜是齐国人,无子。庄公临死前欲立庶子斑(或作般)为嗣君,庄公弟叔牙建议立长弟庆父,另一位弟弟季友则支持立斑,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死。

 

三十二年八月,庄公病逝,季友立子斑为君,十月庆父杀死子斑,立庄公另一庶子启为鲁君,季友则逃亡陈国。 

由于《左传》有记载他“即位”,故应该将他列入鲁国君主之中。   

父亲:

鲁桓公姬允

母亲:

孟任,生子般

兄弟:

鲁闵公姬启

鲁僖公姬申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公子遂(东门襄仲)

杞伯姬

鲁闵公姬启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七任君主。他为鲁庄公儿子,承袭鲁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年(前661年-前660年)。

 

鲁厘公姬申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八任君主。他为鲁桓公儿子,承袭鲁闵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3年。   

鲁文公姬兴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厘公儿子,承袭鲁厘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前626年-前609年)。

 

鲁宣公姬馁

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任君主。他为鲁文公儿子,承袭鲁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前608年-前591年)。

鲁成公姬黑肱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他为鲁宣公儿子,承袭鲁宣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前590年-前573年)。

鲁襄公姬午   

〈前575年─前542年〉姓姬,名午,春秋时代鲁国的第二十二代君主,鲁成公之子,于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诞生。

  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其父鲁成公姬黑肱往生,由四岁的姬午即君主之位,是为鲁襄公。襄公还是以四朝元老季孙行父为丞相,也保持鲁国的相对稳定。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一代名臣季孙行父往生,行父要以薄葬来进行下葬仪式,这时鲁襄公很感动的称赞的说行父是个廉吏,于是襄公给行父的谥号为“文”。

  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鲁襄公向晋平公祝贺。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姬午往生,由太子姬野即位。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父母

鲁成公

定姒   

妻妾  

敬归

齐归

儿子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鲁公野姬野 

鲁昭公姬稠

鲁定公姬宋

姬野

(?-前542年),鲁襄公姬午之子,鲁昭公之兄。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六月,姬野之父鲁襄公薨,由太子姬野即位,可是到了同一年的九月,突然姬野死亡。后来,鲁国人拥立齐归之子姬裯为君主,是为鲁昭公。

鲁昭公姬稠

(前560年—前510年),名姬裯(史记作“稠”),鲁襄公之子。鲁国之二十四代君主。前542年即位,前517年,鲁昭公伐季孙氏,但大败,鲁昭公逃到齐国,前510年,昭公死,终年51岁。

鲁定公姬宋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他为鲁昭公儿子,承袭鲁昭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5年。 《东周列国志》称昭公死后季孙意如废黜其嫡子姬衍和姬务人而立其庶子,是为定公。

鲁哀公姬将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他为鲁定公儿子,承袭鲁定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7年(前494年-前468年)。

鲁悼公姬宁

(?—前437年),即姬宁,为春秋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七任君主。他为鲁哀公儿子,承袭鲁哀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1年(前467年-前437年)。政权仍受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控。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鲁元公姬嘉

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八任君主。他为鲁悼公儿子,承袭鲁悼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1年(前436年-前416年)。政权仍受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掌控。

鲁穆公姬显

(?—前383年),即姬显,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承袭鲁元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3年。在位期间实行改革,摆脱了哀、悼、元三代三桓大夫专政的问题,确立了鲁公室的权威,并与邻国齐国展开多次战争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鲁穆公问子思竹简

元年(前415年),鲁穆公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从三桓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季孙氏据其封邑费、卞、东野成为独立小国。

四年(前412年),齐国攻鲁的莒、安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命吴起为将,打败了齐军。

五年(前411年),吴起奔魏。齐伐鲁取都(一作“取一城”)。

八年(前408年),齐取鲁郕。

廿二年(前394年),齐伐鲁,取郕。韩救鲁。

廿六年(前390年),鲁国打败齐国于平陆。

鲁共公姬奋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前353年),即姬奋,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鲁国第三十任君主。他为鲁穆公儿子,承袭鲁穆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0年

杨宽先生考证其在位时间在前382年—前353年。

  

共公十年(前373年),斉国田午弑君自立,国内动荡,魏国伐斉至博陵,鲁国伐斉至阳关。

  

共公二十七年(前356年)与宋桓公、卫成侯、韩昭侯朝魏。因与楚宣王饮酒不欢,导致了楚国联合斉国伐鲁。

鲁康公姬屯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三十一任君主。他为鲁共公儿子,承袭鲁共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9年。杨宽先生考证其在位时间在前352年—前344年。

鲁景公姬匽

(?─前323年),即姬匽,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三十二任君主。他为鲁康公儿子,承袭鲁康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1年。

杨宽先生考证其在位时间在前343年—前323年。

鲁平公姬叔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前303年),即姬叔,世本名“旅”,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鲁国第三十三任君主,他为鲁景公儿子。前323年,鲁景公卒,他承袭担任该国君主,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年,在位20年。杨宽先生考证其在位时间在前322年—前303年。

鲁文公姬贾   

即姬贾(?─前280年),鲁平公之子,是鲁国第三十四任君主,在位23年。鲁文公,《世本》作湣公,《汉书》人表作愍公,律历志作缗公,皆音同通用。杨宽先生考证其在位时间在前302年—前280年。

鲁顷公姬仇

(?─前249年),名姬仇,生年不详,周朝诸侯国鲁国的末代国君,鲁文公之子,前279年至前256年在位。

顷公二年(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

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国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一作卞邑,误),封鲁君于莒。

 

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