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像学徒一样参与教学共同体 (马任)

 zhzxwjj 2011-08-13

——用认知学徒制对《我的课程表》研讨课的分析

 

昨天下午来到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参加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周震、胡杰辉两位教师执教四年级宁波市第三册教材——《我的课程表》。

两位青年教师教学各有侧重,各具风采。周震老师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情境,先展示喜羊羊动画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设计了为羊村设计值周表格任务情境,通过认识表格结构,了解表格的行、列以及单元格,通过分析羊村值周信息,明确设计表格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尝试两种插入表格的方法,输入有关执勤内容,最后是研究表格和单元格大小的修改。特点:课件设计漂亮,学习情境生动有趣。

胡杰辉老师的学习情景是按照教材安排设计,设计“我的课程表”,本课教学特色是:以任务为主线,循序渐进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任务一:了解表格的结构。任务二 WORD中插入七行六列的表格。任务三 在表格单元格中添加上合适的内容。任务四 修饰课程表。特点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扎实有效。

按照最近我学习研究的认知学徒制模式理论来分析这两堂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师友探讨如下两个问题:

一、设计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把学习镶嵌在活动之中。

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

所以,两位老师设计的情景就很有生活性,把教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点与学习情境很好地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周震老师的不足是在学习情境中过于强调表格行、列数据设计依据分析推理,以及值周内容的统筹安排,忽视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二、如何帮助学生获得专家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思维方式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侧重的是概念知识与认知技能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应用。这意味着,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概念与认知技能应处于运用的情境之中,在变化多端的情境中通过运用而被学习,而这些变化的情境既有助于深化对概念或认知技能的理解,又有助于构建反映概念、认知技能与问题解决情境之间重要联系的网络。

 让学生获得清晰表述和反思,帮助学生既集中注意力观察专家的问题解决,又同时获得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

1、认识表格的行、列、单元格。——本课的认知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

2、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两种方法。——也就是本课的技能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认识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的三个关系时,我建议分三步走:表格中的每个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1、数一数有多少行?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演示。2、数一数有多少列?你是怎样数的?教师演示。3、你估计有多少个单元格?怎样算出来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学生认识行、列、单元格的认知思维过程,为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模仿这些同学的认知思维过程。

其次,在练习用工具栏插入表格时,建议教师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手法与教师说明紧密配合,充分暴露教师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思维方式,便于学生的模仿学习。

先用鼠标拉出六列,教师边数:123456,边解释:横拉六列,展示教师操作思维。

接着鼠标向下拉出七行,教师边数:1234567边解释:竖拉七行。

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掌握表格的行、列的关系,和插入表格的认知思维方式。

.以上是我在学习和参与本次信息教研活动,与教研员贾为老师、信息技术同仁一起课后评课、讨论的一些思考,有不当之处敬请师友们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