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落美英等国的中国天价文物

 香墨苑 2011-08-15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 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但不应都认为是流失文物。"牛宪锋说:"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具体数量难以统计。"
        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
  在分布上,主要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
据此计算回收1000万件海外中国文物需要多少钱时? 恐怕是笔糊涂账。因为有些文物是想买都买不回来的,有些根本就不能买回来,有些是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的。
       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北魏石刻
博山炉错金银嵌宝石

明代的玉杯

明代剔红

战国扁壶

宋-金耀州窑的花瓶

人面——所有国宝、青铜书都介绍的孤品

狗(唐代)

金如意

具有波斯风格的唐代白瓷


象牙雕塑.(清)

唐代银盒子

六朝-唐,铜镇纸

周坊(唐代)

赵雍临《李公麟人马图》

赵孟頫《双羊图》
张萱 《捣练图》


象牙雕塑.(清)

鹰(东汉)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国宝

    大英博物馆坐落在英国伦敦市区,又译名为大不列颠博物馆(The Brtis Museum),自18世纪中叶建馆,至今多达两个半世纪了。而今,该博物馆当属世界历史最悠久、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等。这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鉴于大英博物馆之特殊魅力与馆藏实力,从博物馆建馆至今,已有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纷纷将个人收藏捐献赠给该博馆。而博物馆对任何私人捐赠的藏品必会记录下其姓名,并在其捐赠的藏品旁设立一标牌,以示永久纪念。另外,大英博物馆也动用自身资金,大量购进有价值的文物,藉此可继续丰厚充实自己的馆藏。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与参观者们,但凡进入大英博物馆,无不先参观自己国家的文物展,以先睹为快。在这里,他们大都能看到甚至在书本上都看不到的珍贵文物,而这些原本属于自己民族和国度的文物因为种种历史的缘故,如今却成为异邦的“尤物”,并陈列在此,又使他们定颇为复杂,或顿足,无不为之遗憾和痛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分类比较繁复,其间有中国、古埃及、希腊、罗马、日本,韩国等专题;也有按东方、西亚、东南亚、美洲、非洲、来分别组合;还有按中世纪和现代文物,穆斯林和土耳其,钱币和徽章,印刷和绘画,以及人类学文物等方式展出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然而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陶罐-双耳细颈椭圆土罐

  简介:来自中国陕西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阳韶文化发源地

  尺寸:高31.7厘米

  来源:中国考古研究所文物交换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玉珏-缺口玉环

  简介:可能来自中国东南部,大约公元前4000-3000年,装饰用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翡翠盘龙

  简介:中国新石器时代,辽宁红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

  尺寸:4.6cm×7.6cm

  来源:私人收藏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玉面人兽脸

  简介:新石器晚期,产地不明,江西和西安曾有类似出土物品

  尺寸:5.8cm

  来源:Henry J. Oppenheim遗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商代青铜鼎

  简介:中国商代祭祀用品,公元前1200年左右

  尺寸:20.3cm

  来源:P.T. Brooke Sewell赠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周青铜簋

  简介:东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内有周武帝的弟弟,康候生前的铭文记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周青铜斛

  简介:东周时期,公元前5世纪,山西出土,上有铭文

  尺寸:48.3cm×17cm

  来源:U.E.K. Cull女士赠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商代青铜樽

  简介:中国商代,公元前12-13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尺寸:高43.6cm

  来源:不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明朝宣德年间瓷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清朝雍正年间瓷器,遗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清朝瓷器,遗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明朝瓷器,私人赠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清朝瓷器,拍卖所得

    向中国展区一眼瞥去,从殷墟时代的古陶器到商汉两代的青铜器,从敦煌巨制壁画到隋唐人物摹本——大英博物馆之中国展区似乎涵盖了整个华夏历史的文物珍藏,无不令每个远道而来的华夏子孙惊叹,或回顾,或前瞻,无不为之而慨然……

 
 
         
        镇馆之宝--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
       
       这对龙纹大瓶几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绘画的全部元素,如龙纹、海水、蕉叶、扁菊、云纹、杂宝等,且绘制精良,难有与之比肩者,故此对大瓶作为元青花标准器当为魁首。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书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群峰雪霁图》、苏轼《墨竹图》、马远《山水再游图》等。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 《永乐大典》 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 《金刚经》 )和地图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法国

枫丹白露宫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

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巴黎国立图书馆

馆内目前收藏的圆明园艺术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 《圆明园四十景图》 ;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刻版的木刻本 《圆明园四十景图》 ;宫廷画师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四十幅;郎世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 《格登鄂拉斫营》 ,以及 《圆明园菊花迷宫图》 等。

《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

巴黎东方博物院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巴黎集美博物馆

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馆内还收藏有圆明园艺术品珍品:郎世宁绘制的 《乾隆肖像》 ,是乾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两位大臣,人物极具神韵,为中国与欧洲绘画技艺相结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绚丽多彩、万紫千红,非常美观,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徐默  日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 《洞山渡水图》 、 《寒江独钓图》 ,梁楷的 《雪景山水图》 、 《李白行吟图》 、 《六祖截竹图》 、李迪的 《红白芙蓉图》 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寒江独钓图》

据 《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 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美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内收藏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 《捣练图》 ,宋代摹本、宋徽宗 《五色鹦鹉》 。

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收藏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世宁绘制的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只见过3次,即绘制完成之时,70岁时和他退位之际。

芝加哥美术馆

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件战国提梁孟。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

收藏有一座原藏圆明园的乾隆大玉山子。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极为壮观而精致。在峭壁之上,还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 《兰亭序》 。

挪威

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

其中一处展厅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献。1887年蒙茨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了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个职务。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两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该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