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户“集群融资”模式研究1

 cocoli 2011-08-15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3万元以上特别是10万元左右大额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小额信用贷款模式难以解决大额贷款需求。从山东省齐河县2009年以来的实践情况看,农信社引导农户根据地域、行业等结合成“大联保体”,实行“集群担保融资”,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对此模式进行分析。

  一、农户大额贷款难:担保困境和成本高企

  (一)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户大额贷款需求增长快。齐河县与济南市隔黄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现代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贷款额度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原有贷款证可以办理的3万元左右的农户小额信款已不能满足需求。据齐河县农联社反映,2007年以来农户大额贷款需求开始明显增加,2008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每天到农信社咨询的农户络绎不绝。

  (二)农信社创新多种担保方式,但收效不佳。齐河县农联社一开始并未将农户小额联保贷款模式移植到大额贷款,而是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等基于其他多种担保方式的贷款品种。但不管是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还是农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抵押贷款,都因种种原因未得到广泛推广。另外,虽然此类贷款成为“大额”,但单笔额度一般仅在10万元左右,如果采用上述担保方式采取逐户逐笔核定的方式,成本过高,与收益不相匹配,所以农信社办理的积极性不高。

  二、齐河县农户“集群融资”模式的基本情况

  在创新多种担保方式受挫的情况下,齐河县农联社借鉴小额信用贷款中的“五户联保”方式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经验,将二者有机结合移植到大额贷款中,推出基于“大联保体”的“集群融资”模式,通过联保体内的内部监督和风险内部化解,实现了信息对称;通过集中授信,实现了规模经济。该模式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依托信用评定,引导组建大联保体。齐河县农联社在原有“三信”评定的基础上,根据农户大额贷款的需求情况,引导信用优良的农户本着“自愿组合、诚实守信、风险共担”的原则,自愿组成大联保体,凡在前期信用评定中有不良记录的农户一律不得加入,每个大联保体成员数不少于20个。因一般农户缺乏号召力,所以采取牵头组建的方式,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地域为依托,动员村委会牵头组建。二是以产业基地或为农业产业化企业依托,动员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三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动员种养殖、加工、经营大户交叉联合牵头带动一般农户组建。

  (二)签订提交“联保协议”,缴纳互助金,完善信用监督机制。大联保体组建后成立贷款管理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所有成员共同签订“联保协议”并提交给农联社。协议有三个特点:一是联保,承诺每位成员向农联社借款时,由所有其他成员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二是交纳互助金作为保证,成员在办理贷款前,各成员分别自愿按照授信额度的一定比例(3%左右)向大联保体管理小组缴纳互助金,共同授权组长将互助金存入其在信用社开立的保证金存款账户,农信社按定期存款计息,在大联保体全体成员的全部贷款还清前,任何成员不得支取该款项,在大联保体解散时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息。对成员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农联社有权扣划互助金用于归还贷款本息及用作实现债权的费用。三是成员相互监督,风险内部协助化解,成员同时接受农联社和贷款管理小组的管理,并对其他成员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若成员不能按时归还借款或出现其他违约行为,大联保体其他成员有义务及时向农联社和贷款管理小组通报相关情况,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两个月内未能帮助解决的,农联社停止对违约成员新发放贷款,并取消对其他成员新发放贷款的利率优惠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