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亭区:南张氏三村村民自治的魅力

 悠哉乐哉 2011-08-16
寒亭区:南张氏三村村民自治的魅力
——寒亭区南张氏三村村民自治促婚育新风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0-06-07 阅读次数:352
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南张氏三村位于潍坊、寒亭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显著。全村276户,882人, 187名已婚育龄妇女。目前,该村拥有耕地面积250亩,建设有潍坊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一处,占地400亩,标准化车间80000平方米,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村,集体积累资金4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该村由于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区率先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连续18年未发生违法生育现象,为全村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模范村、山东省文明生态村和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自治之路
回顾南张氏三村的村情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以说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也经历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用开元街办副主任、村支部书记刘太良的话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该村存在严重的“四多”——纠纷多、偷盗多、光棍多、违法生育多。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是“看不见的战线,违法生育是“扑不灭的火焰”,村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计划生育上,今天拉着村里的育龄妇女去查体,明天赶着育龄妇女去流产。村干部天天忙得团团转,群众人人怨声载道,不论有没问题都要随大伙定期查体。这样的工作路子,群众意见很大,村干部工作还不好做,还没心思带领大伙发展经济,村民收入水平徘徊不前,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干部的心,他们也曾向上级党委、政府提出,只要做到不超生,能不能怎么管理我们自己说了算?
恰逢90年代初,寒亭区开始进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试点。南张氏三村主动请缨,要求开展试点工作。
所谓村民自治,其实质就是国家提出的“两个转变”在基层的实践,是“巩固、提高、稳定、上水平”的保证。具体的讲,就是通过合理划分区、乡、村的职能,明确标准条件,建立利益导向机制,依法规范管理者和群众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把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工作从乡镇转移到村级,由政府管理转到群众的自我管理和监督上,从而形成区级抓规划、督查,乡级主要抓指导、服务,村级主要抓管理、教育,群众抓落实、监督,促进和保证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当时,南张氏三村实行村民自治后,首先健全了村计生网络,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年仅32岁的王少兰被推选为村计生主任,担起了村里的计划生育重担。同时,把全村划分为三个育龄妇女小组,民主选出了3名有威信、有工作能力、有事业心、有培养前途的育龄妇女小组长,每年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现在已达到每年1200元。严格落实村“两委”干部和计生主任、育龄妇女小组长工作责任。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对计划生育工作负总责,计生主任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具体负责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为确保责任落实,村“两委”与计生主任签订了《工作责任书》,根据《工作责任书》规定,计生主任具体负责全村日常计生业务工作,以及对育龄妇女小组长的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同时计生主任与育龄妇女小组长签订《工作责任书》,界定育龄妇女小组长的工作职责是及时掌握本小组育龄妇女婚、孕、育具体情况,并做好随访服务,每月最后一天将本组情况报给计生主任。计生主任将全村新婚、孕情、出生、四术、死亡、奖励等情况进行汇总、抽查、确认无误后上报镇计生办。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为此,该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对村里的各项事务以及群众的各种行为做了详细的约定,代表了村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他们充分发挥村计生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会员及时换届,吸纳有群众威望、热爱人口计生事业的“五老”做理事,不断壮大协会队伍。村“两委”定期向村计生协会通报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待遇落实、优质服务及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执行等情况,村计生协会认真研究本村工作,形成反馈意见,由协会小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传达给本组的会员和育龄妇女。同时做好村务公开,每月将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聘任部分有群众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计生协会老会员做监督员,义务监督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使计生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自治之翼
“农村工作两大难,计划生育宅基田”。实行村民自治后,作为两大难之首的计划生育工作已不再是农村工作难点,党群、干群矛盾的集中点得以解决,各种关系得到理顺。干部的工作好做了,群众的意见少了,心思放在了发展经济上。这个村的决策者们清醒的认识到,搞好计划生育不是最终目的,让群众富起来,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沐浴党和政府的关爱才能为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各项工作做好保障,才是奋斗的最终目标。这帮颇具经济头脑的农村大老粗,在多方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自2004年始,陆续建起了80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对外租赁,租赁费年纯收入400多万元。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统一规划了100亩的养殖小区,新修生产路、打机井、安装变压器、改造电路,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为群众致富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最大支持,把群众引上致富路。在南张氏三村,村民们吃、喝、看病、娱乐都不花钱,村里每年每户发7袋面粉,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安装费用和水费也是村里承担,村里还给每位村民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安装了闭路电视,每月的收视费也由村集体经济负担。每年年底,村里还根据本年度的收益进行分红。
“饮水需思源”。南张氏三村“两委”明白,村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全得益于计生关系的理顺,得益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他们在严格兑现独生子女父母每年120元奖励的基础上,落实各项利益导向机制。凡是实行晚婚晚育的新婚夫妇,村里奖励100元;对于子女考上大学和参军的,每人奖励1000元,属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2000元;年底分红时,计划生育家庭在其他人员分红金额的基础上,每人再多分100元。村里的工业园,优先安排了27名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入园工作,每月工资近2000元。在将要实施的旧村改造中,这个村还特别注了一笔,就是每户独生子女家庭多分35平方米的楼房,相当于给予了7万元的奖励。在落实普惠性政策的同时,这个村还对生活不太富裕的计生家庭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独生子女户刘太林,媳妇下肢瘫痪做了手术,昂贵的手术费使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村里从集体资金中拿出了3000元给予了救助,并发动计生协会会员捐款5000余元,村“两委”干部捐款2000多元帮刘太林建起了养殖大棚。就像村支部书记刘太良说的那样:“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不能吃亏,不仅不能吃亏,还要得到更大的实惠”。近几年,该村仅对计生家庭的帮扶,村集体就拿出了10多万元,还协调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帮助22户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建起了养殖大棚。
物质文明发展上去了,精神领域更需要占据。该村“两委”意识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不太丰富,多数群众期待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个别人想生孩子的念头怕是还没有杜绝。于是他们投资50多万元,兴建了2200平米的生育文化大院,制作了婚育文化长廊,设置了各种健身器材和蓝球场地。在村内的两条主要街道建立了宣传教育一条街,悬挂计生标语,制作30多块不锈钢宣传栏和计生灯箱,及时更换内容,营造浓厚的计划生育宣传氛围。村委办公楼设立了人口学校、宣传室、药具发放室和村计生服务室,配备了电脑、电视、DV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购买了科技、婚育、卫生等方面的图书和光盘,定期邀请计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解政策法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知识,邀请村里的致富能手为村民讲解科技致富知识。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助推婚育文明建设。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生活,这个村还成立了高跷队、秧歌队、吕剧团等多个文艺团体,购买了音箱、演出服、二胡、锣鼓等文艺用品。群众自编自演计生内容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婚育新风。该村制作的吕剧《计生政策胜黄金》、《新墙头记》等节目深受群众的欢迎。2009年,南张氏三村的吕剧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庄户剧团。
自治之果
村风正了,村民富了,南张氏三村的魅力也就凸显出来了。早些年,在南张氏三村的“四多”现象已绝迹,而现在相继出现了新的“四多”,那就是上门女婿多、厚养薄葬多、致富能手多、互相帮助多。
南张氏三村随着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和富裕村,不但引来了“金凤凰”,还引来了“男凤凰”,全村的老光棍不但娶上了情投意合的媳妇,还先后“娶”进了8名上门女婿。他们对“女娶男”户一视同仁,在宅基地分配、耕地分配、养殖小区承包以及村集体福利分配等所有方面都享受本村村民同等待遇。村民隋建国、王素贞夫妇,生有两个女儿,以前老觉得没有儿子低人一等,常常为将来养老的事愁眉不展。大女儿高中毕业后,村里优先安排到村工业园上班,与邻村的孙金亮自由恋爱并结了婚。新婚的女婿在得知岳父母的心病后,说服了自己的父母主动到南张氏三村落了户,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现在欢乐之气常常洋溢在隋建国、王素贞脸上。特别是隋建国自60周岁开始,每年领取到了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关爱,现在变成了计生政策的义务宣传员。在女儿、女婿生育了第一胎男孩后,就督促他们尽快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75岁的孤寡老人王玉芳,一生无儿无女生活凄苦。村里建起养老院后,优先住进了养老院,除了每年给予的村民分红外,村两委还给予3000元的生活补助,并且还给老人报销医药费等。村计生协会会员自发组织到养老院与老人聊天、洗衣服等。老人常流着眼泪说要是在旧社会自己早就没有了生路,新社会却有这么多的人在关心自己,日子过的一点也不比有儿有女的差。
村民徐文英,在妻子刚怀孕后就与妻子商量这辈子只生这一个孩子,不论是男是女。在生下女儿后不久,他们就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把精力放在了发家致富上。两口子在村里的扶持下,在养殖小区养狐狸,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被评为南张氏三村的致富能手,经常在人口学校为群众讲解他的致富经以及养狐狸的技术和诀窍。现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品学兼优能歌善舞,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007年开始,寒亭区对农村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农村一女孩家庭给予了重奖,自30岁开始每人每年领取600元的奖励金,直至60周岁与国家奖励扶助政策接轨,这样每对夫妇可得重奖36000元。徐文英和妻子成了这一惠民政策的首批受益者。
适龄青年刘京科,与邻村姑娘王小妞自由恋爱两年。眼看到了26岁,两家人都商定好了婚期,却被他们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推迟。现在双双在工业园上班,积累知识、经验和资金准备婚后开一个食品加工厂。像他们这样主动推迟婚期自觉实行晚婚晚育的适龄青年在南张氏三村还有17人。目前南张氏三村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政策的9人,生育一女孩后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享受寒亭区30岁奖励扶助政策的3人,都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人人学习的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