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座城市历史的,是城市拥有的古建筑、小巷以及博物馆里的历史遗存,人们在丝丝缕缕的线索中,感受着城市若隐若现的历史。而当你身处江南古镇,石板路、木雕门楼、瓦舍店铺、酒肆旗风……你似乎走进了一段历史。人工?天然?真真假假,只有路边的石碑,前人的真迹,历风云不倒的建筑,证明这一切都是真的。
木渎,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一代帝王的经过,背后有多少传世佳话。所到之处,哪里会让他叹赏有加,诗兴大发;哪里会让他龙颜大悦,留下千古佳话;游园、看戏、品茗,是帝王行径,也是今人乐道。让我们顺着时间的线索,走进历史的深处,追寻帝王的踪迹,重现历史的旧影,品得江南原味,烙下历史的印痕。 当年帝王登岸处如今姑苏繁华地 今天前往旧址,见“御码头” 三字立一石碑,用四角小亭罩住,与沿河杨柳相依,正可入画。今日山塘街入口处,有一小段木搭的回廊,顿显古韵之气。沿路是石砌的栏杆和直达溪水的石阶,有枕河人家的遐想。路上行人熙来攘往,临街是各色传统食品店,店内松仁粽子糖、枣泥饼、桂花云片糕,现炒现卖。买了点尝尝,味道还不错。有门楣悬挂“蚌娘”、“灯娘”、“扇娘”姑苏十二娘匾额,她们是古镇千年文化的缩影。经过沈寿故居门前,黑漆大门紧闭,只道是满院灵气深锁。旁边一小工艺品店,三只小猴在表演,眼睛圆溜机灵,露出智慧的痕迹。赶巧,苏州新闻综合频道电视节目制作组在街道上逡巡,看他们手上的行头,定是在拍什么节目吧,更为古街增添了戏剧色彩。 昨日座上客今日戏中人 同在山塘街,门对香溪,背倚灵岩,严家花园迄今有400多年历史,主人也换三代。与乾隆同植玉兰的沈德潜老先生为其第一任主人。道光8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其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到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台湾政要严家淦祖父严国馨买下端园,更名“羡园”,当地人称“严加花园”。历史更迭,当年乾隆所植玉兰已为旧物,虽历经百年沧桑而葱茏如故,见证昔日园中胜景。严家花园内厅堂建筑正如其名,显示出其严正的气度和性格。其中“春景区”广玉兰散发皇家气派;“夏景区”碧水蓝天,荷风四面;“秋景区”仲秋月夜,丹桂飘香;“冬景区”满植梅花,疏影斋前。这四大景区与大自然的妙构,可谈得上巧夺天工。 往日遗恨今世警醒 灵岩山景区,是一副古朴的自然山水画,今日游灵岩山,朝拜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山寺,是多少善男信女趋之若鹜的事情。沿山路拾阶而上,沿途佛音缭绕,香火鼎盛,在一步步登临中,游人不觉心生一股顶礼膜拜的神圣之情。山风徐徐,身心涤荡,恍若已登仙界。 灵岩山又是一部立体的吴越春秋史。顺山而上,还可寻访春秋遗迹“馆娃宫”、“西施洞”、“琴台”,吴王的金戈与越王的剑,为 荣耀与尊严而壮怀激烈地争战,只是后世的渔樵闲话,昔日浣纱女西施美艳报国的痴情,已化作史书中点点遗恨,在历史厚重中充满了人 性的灵动。 值得一提的是重建的灵岩山馆,是按史料所载之园格局进行复现,馆内对联、匾额众多,内容多为主人当时复杂心境、人生志趣的写 照。据说原馆馆成之日毕沅曾自题一联,其中有语“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不幸一语成谶,毕沅至死未曾回苏州。可见物非活物,亦有灵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