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者,激情。
乐队中没有鼓,就像少了编排节奏的主心骨。一段激昂的乐曲若是没有鼓,就像抽离了最催心志的兴奋剂。而听到用鼓来作主奏乐器,让鼓来挑大梁,该如何体会这份乐曲所要表达的心志。
鼓乐,鼓捣。
居然这么贴切心理的起伏是鼓,这么从上下五千年纵横下来飞奔跳跃的是鼓,像极了黄河一泻千里不回头的壮阔,也符合潺潺溪流的静默流动。从静观其变到一鹤冲天,都是鼓乐在震动。
所有制作出这一系列起伏突变的鼓乐旋律的是阎学敏。中国鼓皇,到底是具备了“王”的水准,那种棒槌敲击下的波动,游刃有余,时而紧迫,时而畅快,时而厚积博发。
曾经在一张试音碟的合辑里听到他的那首《渔舟凯歌》,一开始听到的很热闹浓郁的民乐编排形式,只以为又是那种“大闹天宫”式的民乐,肤浅只图形式,不喜欢,怎么可以与悠远相比。然而音乐放到中间,开始响起一阵阵错落有致整齐的鼓声,很紧密,很稳和,但还是能感觉到那种紧凑里所蕴藏着的剑拔弩张,时刻准备着一触即发。然而随着越来越紧张的鼓点声上去之后,却没有听到一触即发的场景意境,反而又回到了先前喜庆的高潮。心里却意犹未尽地想着给那鼓点安排个恰当的高潮。
那么纯粹的鼓声做出来的音乐又是怎么样的,去听阎学敏的《天下第一鼓》。在抑郁的时候听到那种节奏还是比较开怀的,最佳心理焦虑治愈专辑。

在这张专辑里, 让“鼓”这一身份从旁敲侧击的军师转变成统领三军的主帅。比如说第一首《鼓诗》,不用任何乐器来烘托,抑扬顿挫的节奏给足了表现空间。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兵法。兵法说,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鼓乐轻缓是道,鼓乐震荡是法,敲鼓人是将,兵来将挡,如何运筹帏幄千军万马,都在一敲一鼓中透露出天时地利的紧迫抓取,无时不感到搏斗的紧张。一直都在察颜观色,知己知彼摸清概况,在观察到一定的时机开始出击,却也是在寻找合适的契机以便攻其腹背。打了个漂亮仗,在抑郁的时候听它,可以给个上进的方向。
《鸭子拌嘴》和《老虎磨牙》是传统乐曲,在撕磨的锣声的烘托下,鼓点作了千钧一博。要说前面那首《鼓诗》所做的主题比较宏大,那么这两首是非常家常化的场面描述,细节小到一张嘴一挪步都历历在目。前者是鸭子摇摇摆摆扑楞楞飞,而且还是腆着个将军肚趾高气昂的样子。后者则是虎视耽耽,静观其变,磨牙擦掌,匍匐在地,突发一扑,这一过程紧张又刺激,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人费劲心机在谋求目标的心理反映。
话说《夜深沉》这样的和《渔舟凯歌》一样,乐队占了点比重,而《夜深沉》的形式又是传统京剧里打鼓踩点的招牌,音乐比较单调的,全靠紧凑的鼓点来塑造出一个心理形式与氛围来。而《龙腾虎跃》这样的曲子,它的民乐合奏又是跟民间欢天喜地的俗套一样。《潮州大锣鼓》则用乐队突出了鼓的比重,不知怎么的,虽然是欢乐的主题,却感受到了看不见的眼泪的悲凉,仿佛这个热闹与孤独的人无关。
《西域驼铃》很不错,响铃,马蹄,脚步,烈日,风沙,都在鼓捣声中感觉到了在那条路上千年的绝响。虽然我听到了孤独与酷烈,但是鼓点敲出了是希望,心跳的澎湃,一直与荒漠在抗衡。这是一条不归路,只有前行,不能回头,一旦做出了这条路的选择,你将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坚持。那么是不是心中的成就欲又一点点地被激起了呢,是要去做,还是继续麻木。
很不错的专辑,听到鼓声,它没有让人心情平静下来,没有这么多悠思疗阔的意境,却激起了人的心灵对于理想的追求。那种动感不是疯狂不是浮躁,而是随着心的一点一点热动而达到高潮的,让抑郁的人去听吧,很好的治愈平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