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从盲目作文的状态中走出来——点改法(二)

 luhuwu 2011-08-19
让学生从盲目作文的状态中走出来——点改法(二)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1997年09期
【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临汾)1997年02期第34-37页
【作者简介】李元昌 吉林


    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改好作文、写好作文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作文,也利于学生对作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去练习写作文,使学生摆脱盲目作文的处境,迅速提高作文能力。下面,介绍点改法在这方面的使用情况。
    三、运用点改法,利于指导学生在作文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们语文教师大体上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给学生分析了不少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希望学生能够把这些东西应用到作文中去。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也不遗余力地给学生讲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学生能在作文中发挥作用。这方面的知识、方法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哪个少讲过?然而我们再看一看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不由不发出几声唉叹。老师讲的是老师讲的,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的作文。学生把知识和能力、理论和实践孤立起来了,对立起来了,二者之间,缺少联系,缺少结合。有的人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只有多写多练。应该说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我们一味地让学生去盲目地写,盲目地练,靠时间和数量来磨,即使学生有了一点进步,这合乎科学吗?这合算吗?有人认真地分析了学生作文长时间上不去的原因,认为与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有关系。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作文理论,并能有意识地让其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他的作文就会从以前那种盲目练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批改的点改法,在加强学生作文理论指导上,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说明文时发现,初写说明文的学生,对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的关系把握不住。常常是写得散文不像散文,说明文不像说明文,他们还对这种非牛非马之作很得意。例如,一次在指导学生写雪这篇说明文时,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一是写雪的成因;一是写雪的功用。并且还给学生讲了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说明之间的关系,并再三强调。可是有不少学生在600字左右的小文章中,用400多字去描写雪,去赞美雪。现引用其中一篇的几段:
    我爱你,北国的雪,
    飘飘洒洒满山遍野……
    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刻,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
    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类似于这样的作文,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没有理解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的作用。针对学生作文存在的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总批中设计了下面几道题:
    一、填空
    说明文的描写同记叙文的描写是有区别的。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记叙得更形象、更生动。而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更准确、更好懂;它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某些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二、回答下列各题
    1.找出自己作文中描写语句,看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文中的描写语句是歌颂雪,赞美雪。
    2.这次作文要求写说明文,根据答题后的启示,在下面谈谈感想和对作文修改的计划。
    答:以雪为题写说明文,主要是写雪的形成或者是写雪的作用。我用了许多文字去描写雪,歌颂雪,这不符合说明文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心思想的要求。今后再写说明文时,不管是描写也好,记叙也好,说明也好,都要围绕着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这一点。我要牢牢记住,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好懂,主要起到具体说明的作用。(修改计划略)
    第1题填空的知识,是教师讲过的。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或笔记,就能填上。但填上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去巩固、加深理解,做为改好这篇作文的理论指导。学生把握住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识就清楚了,思想就明确了,就不至于漫无目的的去修改了。尽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在答题的过程中,毕竟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自己的作文实践结合起来了。
    初中课本中有一些知识短文,我们姑且把这些短文做为指导学生写作文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应用在作文实践中,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就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强化这方面的内容。
    用倒叙的手法写作文,首要的问题是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来龙去脉。学生们学了倒叙手法,也愿意用这种方法作文。然而,在作文时,容易忽略时间关系。请看下面的一篇批改例文
    大水无情党有情
    我有一件皮夹克。这是一件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皮夹克。当我穿上它的时候,就觉得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也使我不由得想起往事来。
    春天,爸爸对我说:“今年丰收了,咱家来个服装‘改建’。”然后他瞅着我说:“给你买一件皮夹克。”皮夹克,皮夹克,我仿佛看到了那皮夹克,A看到了那黑得发亮的皮夹克穿在了我的身上。看到了同学们向我投来的羡慕的目光。从此以后,我就天天盼,夜夜想,恨不得一下子就到了秋天。
    一次睡梦中,我穿上了一件闪光耀眼的皮夹克。我在外面跑啊,跳啊,别提多高兴了。我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件皮夹克了;我想让那些同伴知道,我穿上了皮夹克了。我跑着,笑着;笑着,跑着,一下子醒了。我朦朦胧胧地说:“我有皮夹克了!我有皮夹克了!”妈妈在睡梦里惊醒了,问我吵什么,我把梦中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B“今年若是丰收了,宁可什么东西也不买,也得给你买件皮夹克。”不知道这事怎么传到外边,全村的人都知道了。“老朱家的孩子睡梦里都梦见皮夹克了。”走路时,我时常听见人群里传出这样的话。
    冬天来了,我还是穿着那件旧棉袄上学。
    七月,松花江涨水了,我家承包的地紧挨着江,江水漫上了岸边的地。我望着江水说:“水呀水,水呀水,你走吧,你赶快地撤吧!”江水不理我的话,还是往上涨,往上涨。我家的稻子看不见了,望着那一片汪洋,我哭着对洪水说:“洪水呀,你真无情,你淹了我家的稻子,也冲走了我的皮夹克,冲走了我的梦。”
    我苦恼极了,爸爸整天皱着眉头,妈妈一天天地叹息着,全家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连口粮都不够了,还说什么皮夹克?我做梦也梦不见皮夹克了,多么令人失望的秋啊!
    一天放学,我刚迈进门槛,一眼就看见一件闪亮的皮夹克放在炕上。我急忙跑到跟前,刚要去拿,又把手放下了。我问爸爸,爸爸说:“这件皮夹克是你的。”我不信,又问妈妈,妈妈说:“真的,真是你的。”我揉了揉眼睛,拿起那件皮夹克问:“多少钱买的?”
    “不是花钱买的,是党给的。”
    爸爸把事情告诉了我。党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拨出了款,给灾区人民买了生活用品,还动员大家给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了让灾区人民顺利过冬,党派车给人民送来了被子、衣服、粮食。发衣服的时候,里面有一件皮夹克,村党支部书记对爸爸说:“听说你儿子睡梦都梦见了皮夹克,就把这件小夹克拿回去给他穿吧。”
    我穿着这件皮夹克,走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路上,只觉得心里暖烘烘的。这温暖来自于皮夹克,来自于党的关怀啊!
    这可真是大水无情党有情啊!
    总批:
    一、运用倒叙手法写作文,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明白,怎样才能把时间交代清楚,请你阅读《记叙的顺序》(注:初中课本第一册,1987年2版),把有关的内容抄在下面:
    答: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开始追叙的时候,要用点话表明以下是追叙以往了,这样才使读者易于理解;一是追叙部分仍要按时间顺序写,才不至于使时间关系发生混乱。
    二、怎样修改,在下面写出,在文中修改:
    第2段是追述过去的事情,时间没有交代清楚。在第1段的结尾写上“不由得回忆起往事来”,或者在第2段的开头写上“这事还是从春天说起吧”,这样,读者读起来,就明白往下写的是过去的事情。在追述以前的事情中,按着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也就是把第4自然段调到第7自然段前,这样,时间就交代清楚了,也不至弄混了。
    三、下面的题在眉批上答:
    1.为什么写梦?
    2.结尾有什么作用?
    3.爸爸的那段话在记叙的顺序中属于哪一种?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生答的第1题,是直接从知识短文中摘录下来的。虽然是摘录,但这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摘录。所以,摘录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吸取知识、掌握理论的过程,是应用知识、应用理论指导作文实践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这样,产生比较正确的修改方法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应是确凿可靠的事实。这一点,学生在《论点和论据》那篇知识短文中已经学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让学生再一次阅读这篇知识短文。一个学生用“知识就是财富”做论点写议论文,他引用当地的一个事实做论据来证明。这个事实是:50年代,当地的农民没有接触过化肥,对化肥的知识一点也不懂。一个“好心”的队长怕化肥对庄稼有害。暗地里组织群众把上级给调拨的三吨硫酸铵埋起来。这个事实用在这里做论据,应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然而,他在引用这个事实的时候,用了“据说”这个词,这样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对此,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题:
    1.阅读《论点和论据》,根据知识短文,检查文中的论据,在作文中修改,在下面写出修改原因。
    这个学生,在作文中,把“据说”一词勾掉,换成“我们村前几年发生过这样的一件可悲又可笑的事情。”为什么这样修改?他是这样写的:“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作为事实论据,必须是确凿可靠的有代表性的事情。我所引用的事情,虽然是事实,但用了‘据说’一词,就显得不真实了。”
    2.有什么感想,在下面写出。
    答:学习语文,既要学好课文,也不能忽略了知识短文。知识短文里的知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作文。这次修改作文,就是根据短文里的要求修改的。今后,要注意对知识短文的学习。
    从这个学生的答题可以看出,作文的理论知识已经引起了他的重视。
    为了加强学生作文时的理论意识,即使教师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直接改正过来,也要学生到课本中去查,弄清为什么这样改。
    下面是学生在作文《啥时治病能不难》中的一段话:
    药价过高,也是群众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大夫办药需要现钱,因此轻易不赊帐。即使赊了也要加利钱。农村人平常手头很少有钱,大多数只有到秋天才能用粮食换回一笔钱来。但有病却不能选择时令,分出春夏秋冬来,这样就形成了矛盾。所以一般人有病只好挺着。结果小病变大病。我们村的两个大夫医疗水平也低,群众得个头痛脑热的小病,打个针,吃个镇痛片还可以,可一遇上个疑难病症,他们可就抓耳挠腮了。甚至小小的流产还得到乡到县才能解决。
    我在点改这篇作文时,把第一句话改成:“药价过高,大夫水平低,也是群众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在作文的总批中,出了下面一个问题让学生答:
    为什么给这样改过来,请你阅读《作文修改:中心句有毛病》(注:九年义务教材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第三册)一文,摘找出这样修改的根据,并说明原因。
    答:“中心句出现毛病,不外乎以下三种:一、中心句嫌‘小’。就是说,中心句表达的意思不能概括支撑句所表达的全部意思。二、中心句嫌‘大’。就是说,中心句表达的意思超出了支撑句所表达的意思。三、中心句支撑句矛盾。就是说,中心句和支撑句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我认为,这段的毛病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老师那样给改过来了。
    教材课文后有些思考练习题,是用来指导学生阅读的,但其中包含着一些作文的道理和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把这些知识忽略了,我们可以通过点改法的批改形式,把这些知识转化过来,让学生当做作文知识来掌握。所以,在点改学生的作文时,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要及时点出,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应用在作文实践上。有一次,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新闻消息时,有个学生无中生有,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学生为了保护学校的财产,奋不顾身与歹徒英勇搏斗。在总批中,我设计了下面一道填答混合题型:
    读第六课(初中课本1988年版第二册)课后练习三题,回答问题:
    1.新闻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讲话”。
    2.这篇作文是新闻吗?
    答:不是新闻,因为作文中写的事情是我自己编造的,不具备新闻的基本特征。
    有个学生,在写新闻时没有写导语,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下面的题:
    读第六课(初中课本1988年版第二册)课后练习一,答题: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检查本文,看缺少哪部分,在作文中补出。
    这个学生对照课后练习题的说明,在作文中补出了导语部分。
    这篇课文练习一、三两题,就是作文点改题的答案。
    有些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也介绍了一些作文知识,如《巍巍中山陵》(初中课本第三册1987年版)前的阅读提示:
    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布局,常常以空间为序。以空间为序,可以先对总体作概括的介绍,然后再对各部分所处的位置依次解说;也可以把某一部分作为基点,先作介绍,然后说明上、下、四方、内外、远近等各方面的情况……
    提示的内容介绍了说明建筑物的基本方法,类似这样的阅读提示,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指导学生用在作文上。所以,学生写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时,如发现说明顺序混乱,我就指引学生以此为作文的修改根据。
    课本作文训练中的练习提示,也常作为点改的内容。例如,学生运用象征手法作文时,有时立意不明确,有时缺少内在联系,找不准类比点,还有时缺少必要的具体描写。对有这类问题的作文,我经常结合作文训练的练习提示,设计类似下面的题:
    读作文训练中的作文提示(初中课本第四册1988年6月版),填空答题:
    1.写托物寄意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立意明确,二要描绘具体,三要类比恰当。
    2.这次作文存在什么问题,请在下面答出。
    此外,我们平时给学生讲的作文知识,学生在日常积累的作文知识、方法,都可以做为点改学生作文的内容。此方面的情况,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经常在这方面点改学生的作文,所以,学生在练习作文的同时也注意了对作文知识和作文理论的学习,加强了学生作文的理论意识,这样,就由盲目作文变为有目的的作文,由多写多练变为精写精练。学生的理论意识加强了,能力、水平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以前,学生面对一篇作文,说不出哪对哪错,看不出哪好哪差。明明知道自己作文中存在着不足,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修改好,也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改才对。用这种方法训练一个阶段之后,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作文写完后,就能自己修改,还能头头是道地说出理由来。这样,就由过去的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别人的作文,学生们也能有理有据地进行评论。学生之间也开展起了互评互改的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也得到迅速地发展和提高。
    我们用点改法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作文理论知识,目的就是想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文,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以前那种盲目作文的状态,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