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评价载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luhuwu 2011-08-19
多元评价载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
【专 题 号】G381
【复印期号】2006年01期
【原文出处】《教学与管理》(太原)2005年09期第51~53页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教研室


    评价载体是评价信息的依附物。多元评价载体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评价载体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载体的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评价载体大体可分为动态、静态两大类。
        一、动态评价载体
    动态评价载体是根据评价载体的形态、特点等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的流动性和动感而命名的。常用的动态评价载体有语言,动作、目光、声响、录像、广播等多种形式。
      1.语言作为评价载体
    语言作为评价载体是一种快捷、力便、灵活、及时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评价内容十分宽泛,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和运用能力以及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与分享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努力的程度和进步等方面都可以纳入到语言评价的范畴。语言评价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机智性。所谓评价机智,是指教师对在事先未曾估计到的偶发事件或学生的随即表现,能够及时、巧妙、灵活、恰当、得体地给以评说。使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
    有一天,刘老师面批学生的英语作文,有个男生的作文里的错词、错句非常多,老师将其一一用红笔圈了出来,该生看着看着,不好意思地自言自语:“唉哟!怎么全错了?”老师摇摇头微笑地说:“不,也有对的!”这使该生和在场的其他学生都笑了。刘老师用幽默的语言,非常机智地应付了学生的话,又评价了学生错词、错句多这一事实。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接受了老师的评价。
    第二,幽默性。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包含智慧和情趣,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它具有惠己悦人的神奇功效。例如:
    李老师把批阅完的试卷发给学生,刚发完,就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的同桌在考试时抄袭了我的答案,但他的分比我的分还高,这不公平。”同学们一下都静了下来,看老师怎么解释。李老师自我解嘲地说:“有人举办了一次‘模仿卓别林演技’大赛,目的是想着谁模仿得逼真。卓别林得知这个消息,经化装后,也偷偷地参加了比赛,比赛结果,卓别林只获得了三等奖。”学生们听后鼓起掌来。
    李老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拍着该生的肩膀,安慰似地对他说:“别难过,古人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你们两人之间不是体现出来了吗?”下课后这两个同学都找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
    评价学生采用幽默的语言,往往比扳着面孔说教、论理更有力量,评价效果更好。
    语言作为评价载体还具有激励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等一些特点,此不多述了。
      2.动作作为评价载体
    教师利用“动作”作为评价载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的现象是非常多的。诸如小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老师摸一摸他的小脑袋,他知道这是老师对他的表现进行的肯定和奖励;对第一个敢于站起来反驳老师的学生,老师竖起大拇指,他明白这是老师对他有勇气而进行的鼓励。例如:
    有一天,我的孩子放学回来,神采飞扬,一脸的灿烂,我想他一定有什么高兴的事。我追问了半天,他才附在我的身边悄悄地告诉我说:“今天上英语课时,英语老师看过我抄写的句子后,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并朝我笑着点头。”孩子说到这里时,天真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喜悦之感,显然他还沉浸在激动的回忆中。
    我们一贯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而想不到“老师用手轻轻地摸了我的头,并朝我笑着点头”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快乐、喜悦。这是动作作为评价载体产生的效果。
      3.声响作为评价载体
    声响作为评价载体,最常见的有鼓掌、歌声等形式。其实,其他声响也可以作为评价载体,只要能赋予响声一定的褒奖成份,同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例如,王老师在五年级英语课上,她利用吹哨子的声响奖励学生,收到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有一天,她发现学生对上过的英语课文掌握得不太好,上课后她对学生说:我今天想试一试大家的记忆力,看谁的记忆力更出众一些,现在就以我们昨天上过的那三段英文作为测试内容,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记得又快又准。如果谁能在十五分钟内背出来其中一段英文,说明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我吹一下哨子的响声作为奖赏;如果谁能在15分钟内背出来其中两段英文,说明这个孩子是个英语小天才,我吹两下哨子作为奖赏;如果有谁把三段英文都背出来了,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英语专家,我吹三下哨子作为奖赏。于是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地记忆那三段英文。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多数学生都能背下来那三段英文,得了三个响声,个个喜气洋洋,他们见了家人就讲自己得三个响声的经过。好长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还提及他们获得的三个响声,并以此为豪。
    此案例说明,学生对教师所给的奖品,不是看重奖品本身的价值,而是看重这份奖品所包含的褒奖成份多少。一件非常廉价的奖品,像如声响这样的奖品,只要我们在公开场所赋予它足够的褒奖成份,它就会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师赋予奖品的褒奖成份愈多,它的激励作用愈大,持久性愈长。
      4.录像配解说词作为评价载体
    这种评价就是分阶段对班上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片段录相,并配有相应的解说词,以此来激励学生。例如:
    有个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给家长们播放了一段“一个女生正拿着一个拖把拖教室,拖干净之后又去擦窗户的玻璃”的录像镜头,同时配有解说词:赵芳同学,你是我班人人信得过的好干部,只要你在教室,教室的地面是干净的,窗户是明亮的;只要你在教室,那块黑板不会没人擦,放学后不担心教室的窗户没人关。你在开学初从校长手里接过来的那面流动红旗,至今还挂在我们的教室里,大家相信只要你是这个班的学生,你就会让这面流动红旗永远挂在我们的教室。
    该生家长看完录像,激动地对大家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好,我早已对孩子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有想到,她在学校里,其他方面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让我非常高兴,我今后要多多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5.校园广播作为评价载体
    校园广播面向全校师生,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大,学生非常看重校园广播的评价宣传,但它的宣传容量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有个班主任别出心裁,她把班上几个学生在同一方面的突出表现,写了一个表扬稿送广播室播放。这样一次就有好几个学生受到鼓励、表扬,宣传评价容量增大。因此,广播作为评价载体的巨大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静态评价载体
    静态评价载体是从评价载体形态、特点在评价过程中表现的可视性、稳定性和实体感而命名的,常用的静态评价载体有:物品、图形和符号、照相、班级板报等。下面分别介绍其具体运用。
      1.物品作为评价载体
    教学中,为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老师常常用各种物品作为载体奖励学生,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在奖励之前,必须对物品赋予一定的褒奖成份,使最廉价的奖品能够获得最佳的奖励效果。例如:
    有个英语教师在七年级学生入学不久,他对班上的学生宣布:“从今以后,我要对那些学习努力,进步快的学生奖励一个英语名字,这个英语名字不是一般人的名字,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但要获得这个奖必须经过艰苦的、长期的努力才行。”之后,老师将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分别写在一张长10公分、宽5公分的纸条上,每过两个星期,大张旗鼓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奖给某个学生,并号召全班同学努力早日得到这个英语名字。就这张小纸条,大多数学生到初三毕业时还保留着它。
    物品作为评价载体,不一定只奖给学生表现好的方面,有时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教师也可以奖给某一物品,激励其发奋努力,尽快赶上来:例如:
    杨涛的字写得潦草、零乱,是全年级数一数二的。他在写汉语时,常常把字的左右结构分开写,如把“波涛滚滚”写成“三皮三寿三衮三衮”语文老师看不懂,写英文时没有词间距或随意将一个单词分开。一次他把句子“Today she has got a headache.”写成“To days he go ta he adache.”;而把句子“You are hungry and you have got a cold.”写为“You are hungryandyouhavegotacold,”老师费了好长时间才明白他写的句子。
    杨涛的不规范书写,各科教师不知说过多少次,就是不见效。一次英语老师拿来一本字帖和英语手写体练习册,赠给杨涛说:“我上中学时,字写得很差,既没有你写的字体好看,又没有你写的快,后来就照着这两本字帖练了一段时间才写成现在的字体。望你通过练习,将来能写一笔好字,杨涛经过一年的苦练,还获得了初三年级书法比赛三等奖。”
      2.图形、符号作为评价载体
    低年级学生,老师常用一些图形、符号作为评价载体鼓励表扬学生,会产生良好的评价效果。他们把刻有“优”“好”“棒”“祝贺你”等字样,或刻有“G381Q112.jpg、★、G381Q113.jpg”等图形符号奖励给学生,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如,学生作业写得正确、整洁,老师给印一个“优”字,回答问题完整、正确,老师给压一个“★”符号。学生非常在乎这些印图,他们之间经常相互比较看谁得的印图数目多,有的学生还把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得的印图数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3.照相作为评价载体
    这一评价就是学生达到了某一教学要求或目标,给学生照一次相,作为奖励.可有集体照和个人照,并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如“××学校××班学习进步生合影”或“××学校××班勇于助人学生合影”。例如:
    有个英语老师他把英语学科教学细分为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听力、书面表达能力、阅读速度等多个细小项目来评价学生、每过一段时间,只要学生某一项有进步就给照一次相,配的文字有:“口语表达之星××;朗读之星××、阅读速度之最××”等形式,以此鼓励、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进的意识和决心。
      4.班级板报作为评价载体
    班级的板报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和作品贴上去,也可以把学生的先进事迹,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的进步和成功都书写在板报上,以示鼓励表扬。这种评价公开程度大,持久性强,对其他学生的鞭策和激励作用也大。
        三、评价载体的选择运用
    在运用评价载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特定的学生有选择、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学生喜欢接受的评价载体进行评价,使评价能够起到更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1.“非张扬”性评价载体选用
    一般来说,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多选用赠言、作业批语、图形、符号等“非张扬”性的评价载体进行评价。这些评价载体有较大程度的含蓄性,即可以不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进行。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般不喜欢面对更多的学生或其他人,不愿让别人谈论他们、评价他们,包括激励性评价。运用赠言、作业批语等作为评价载体进行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的学生之间单方面进行的交流,其他学生很少知晓或完全不知晓。如老师给一个不苟言笑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到:“你总是保持默守一隅的宁静,使我感到,你已经积攒了许许多多的话,只不过你还没有找到更理想的说话时机,对吗?大家都期待着你早日打开话匣子,相信你会不吝惜你的话语与每位同学敞开心扉好好地交流交流。”
    当学生看到这一段评语,他会一个人反复地读这一段评语,咀嚼每一个词句的含义,一旦品味出老师在鼓励他,期待他大胆开口讲话,他会在老师的鼓励下,向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努力。相反,如果老师在大庭广众下鼓励他大胆地开口讲话,与同学多交流,他反倒更加畏缩不前了。
      2.“张扬”性评价载体选用
    有些学生开朗活泼,性格外向,喜欢气氛热烈的场面。如果老师在私下里或小场面表扬鼓励他,他会认为老师对他的表扬鼓励力度不够,不足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对他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他希望老师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他,人越多越好,褒奖氛围越浓越好。
    因此,对性格外向型学生在选择评价载体进行评价时,多采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录像等宣传面广,传播速度快,场面宏大、热烈、褒奖氛围浓的评价载体进行评价,才会对这些学生产生较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这样的评价会成为这些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将时时激励着他们积极向上,刻苦学习。
    当然,评价载体的选用.与教育学、心理学等都有很大的联系,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境即兴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