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名家——薛亚萍

 老阿更 2011-08-20

京剧名家——薛亚萍

 

人物简介

薛亚萍(1946~ ),女。京剧旦角演员,嗓音宽亮,得天独厚,张派艺术的优秀传人。目前侨居美国。

艺术经历

生在北京一个梨园家庭,外祖父是京剧名净李春恒,母亲李婉云也是京剧名旦,深受影响,自幼随母学戏,特别对张(君秋)派艺术更加酷爱。后经陈少霖引荐,于1962年拜张君秋为师。1968年入山东省京剧院任演员。

京剧《铡美案》薛亚萍 陈少云 安平 李军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RywZ5kFPj4/

艺术特色

在学习张派艺术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技巧时,刻苦钻研,悉心领会。终于“练出了圆润的后膛音和清柔的鼻音,以及似断非断,收放沾连的张派‘点唱法’”(纪钧能《情系氍毹化新境》)。《望江亭》一剧薛亚萍得师真传,在"清庵观"一折,她从人物出发,以委婉优美的[四平调]和[南梆子]唱腔,把谭记儿的复杂心情表达得惟妙惟肖,细微传神。在继承张派艺术的基础上发挥其优势,唱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她的演唱方法深的张君秋先生的真传。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得她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嗓音。

京剧《秦香莲方荣翔 薛亚萍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XDQ97ubfO4/

代表剧目

其代表剧目有:《秦香莲》、《玉堂春》、《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西厢记》、《春秋配》、《四郎探母》、《赵氏孤儿》、《龙凤呈祥》、《大·探·二》、《凤还巢》、《沙家浜》、《红灯记》及新编历史剧《祭酒掌兵》等。

所获奖项

1990年12月:荣获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1年11月:荣获由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年组最佳表演奖获。

1992年12月:荣获中國戲劇最大型的比賽梅蘭芳金獎大賽-"梅蘭芳金獎",名列當代"中國八大名旦"之一。

1994年12月,获得纽约文化局颁发的第22届“亚洲杰出艺人奖”。

2002年10月,获得纽约美华艺术协会等机构主办的第11届“终身艺术成就奖”。 颁奖典礼于10 月19日在纽约曼哈顿林肯中心举行。

现任中国张君秋艺术基金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拔尖人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京剧《祭酒掌兵》选段 薛亚萍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0sXUKfNEro/

薛亚萍的个人网站: http://www./index.shtml 

京剧《玉堂春》薛亚萍主演 北京京剧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BguWtk-4bs/

薛亚萍,生于北京。父亲薛慎微是学养俱优的金石画家、鉴赏家,并系“宝古斋”主。外祖父李春恒是著名铜锤花脸,母亲李婉云是著名梅派青衣,筱派花旦。四十年代与吴素秋等人誉为“四大坤伶”。

生长在这样艺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家庭中,受到熏陶,自幼随母练功,学的是梅派。1962年经陈少霖引荐拜张君秋大师。文革前至六十年代初期,正是张君秋先生——也可以说是张派艺术的鼎盛时期,朝夕追随先生左右,看老师吊嗓、排戏、演出,自然而然得其真传,这使她对张派艺术的精髓掌握了解的十分透彻。她在学习张派艺术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技巧时,刻苦钻研,悉心领会。终于练出了圆润的后膛音和清柔的鼻音,以及似断非断,收放沾连的张派‘点唱法’。

薛亚萍承袭师道,但不墨守。张君秋先生的表演是端庄大度,坦荡自然。而薛亚萍在端庄大方中自有一道逼人的生命亮度,使人感到沉实、凝重。这是她文化、思想、性格、情感的自然沉淀。当这种以沉实、凝重为基础的大度气韵与具体人物相结合时,便为人物赋予了灵魂,使人物立刻鲜活了起来。

京剧刘兰芝(孔雀东南飞)》薛亚萍 赵芳媛 董圆圆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EHYSUXEo84/

由于薛亚萍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加之在实践中苦心钻研,使得她已深谙张派艺术精髓。1968年以优异成绩被选入山东省京剧团,人们盛赞她音域宽广,音色甜美,高低自如,穿透力强,极富艺术表现力。有的人把她的嗓子誉为“钻石”,坚实明亮,甚至各个侧面亦能熠熠闪光。其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甜美柔和;低音区饱满厚重,演唱中新颖多变,有立体感。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她的演唱不仅娇、媚、脆、水,还嵌进了灵活圆润的喉音和清柔可人的鼻音。她的膛音酷似乃师,因此演唱起来高而不尖,低而不沉,若断若续,收放粘连,寓华丽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极具大家风范。1981年她随团到北京演出,为之倾例的观众送她“小张君秋”之雅号,香港报刊载文说她“再现了张君秋先生当年的舞台风采”。同年赴日演出,日本天皇称其为中国“国宝”,著名文艺评论家波野太郎专文纵论,对其演唱风格之典雅,推崇备至。1986年在天津演出,热情的的天津观众将一面绣有“小张君秋”的锦旗送给薛亚萍。 

一九九四年,薛亚萍荣获美国“亚洲杰出艺人奖”,在领取这个奖项后,她坚定了把“京剧艺术”推向国际艺术舞台的决心。在此后的多年时间,她在美国、台湾等地进行京剧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洛杉矶大学开设京剧艺术选修课程,以示范、表演的形式把京剧张派艺术介绍给外国人。在课堂上,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引起各国学生们的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她还定期在台湾举办“薛亚萍艺术研修班”,每年召生1-2次,每期3个月,致力于继承与弘扬张派艺术。与此同时,她还在国光学院任客座教授,备受业内外各界赞誉。她近年奔走于两岸三地的传授张派艺术,可以说在海峡两岸三地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她以科学的发声方式,指导着内外行学生,绩业斐然。介于此,获得纽约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十年前张君秋先生欣领此奖,而今薛亚萍步师后尘,成为获得次殊誉最年轻的一位艺术家,奠定了她著名艺术家兼教育家的菊坛地位。 

京剧状元媒薛亚萍 李红梅 张学津 于万增 甄建华 马翔飞等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D1l3irwT-8/

多年的旅外生活也让薛亚萍对京剧的感情又有了新的体会。她说,在外国人眼中的京剧只是《三岔口》《挡马》这样的武戏、小戏,这些不能代表京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和风貌。因此要把宣传京剧艺术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与此同时,她也觉得京剧艺术需要发展。她说,前不久在拉斯维加斯观看外国人的一场演出,看到了诸如厚底、翎子、耍枪等京剧的原素,别人已经将我们化成了他们,而我们却还没有意识,京剧是一定要向前发展的,要善于学习别人,吸收好的东西来丰富自己。

在阔别北京十几年后,薛亚萍重返京华舞台。作为张秋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她的亮相引起了人们许多期待。

薛亚萍传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456119.html

1947年,薛亚萍出生于首都,父亲是一位饱学之士,母亲李婉云是梅派青衣,外祖父李春恒是闻名铜锤花脸。父亲期待女儿将来能到高等院校深造,在学业上有所造诣。但薛亚萍自小就喜好京剧,被京剧迷得神魂颠倒,一有机会就哼唱。苑强起床后就偷偷地去公园喊嗓子,练完后才去上学。由于每天起得太早,上课时就打瞌睡,有时作业不会作就抄同学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好。父亲为此十分气愤,但看到女儿对京剧十分执著,而且极具天赋,也就听之任之了。

李婉云看到女儿如此痴迷京剧艺术,心中窃喜,就常常给女儿教戏。当发现女儿良好的艺术天赋后,她毅然决定从任教的安徽省戏曲学校退职回到首都家中,用心指导女儿学戏,她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

薛亚萍自小十分淘气,个性也很强。一次,母亲给她请了一位60多岁的琴师为她伴奏,薛亚萍却嫌这位老琴师拉得不好,不愿意唱。李婉云顿时火冒三丈,抄起一根棍子就去揍女儿。机灵的薛亚萍围着老琴师打转,结果李婉云一失手打在老琴师的屁股上,疼得老琴师大叫一声,薛亚萍却趁机逃走了。平时,李婉云对女儿管教甚严,一旦发现女儿学戏不认真,非打即骂,决不手软。顽皮的薛亚萍为此挨了多少打,自己也记不清了。但逐渐懂事的薛亚萍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为了使自己成才,连工作都辞掉了,付出的代价实在不小。因此,平时薛亚萍学戏还是十分用功的。外祖父李春恒发现了外孙女的天赋,也常常给她说戏或讲一些戏里的故事。家里来了客人,小亚萍总是出个节目。在她五六岁时,就将手绢系在腕上当水袖,把纱巾系到腰上当裙子,一个人载歌载舞,唱“独角戏”。惹得一大帮小朋友围着观看。平时薛亚萍练得很苦,十来岁时,过硬的“板带”竟将她细嫩的小腰勒掉了一层皮,至今仍留有疤痕。就这样,薛亚萍一边上学,一边坚持学戏,学会了《凤还巢》、《刺汤》等近十出戏。当时的小亚萍已是一位颇显潜质的小童星了。

京剧《赵氏孤儿》王珮瑜 张学津 尚长荣 薛亚萍(庄姬) 李宏图主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NDI1NjI4.html

立雪张门觅真经

薛亚萍很小就听说张君秋的大名,但无缘得见。一次,机遇来了,他有幸观看了张君秋出演的《望江亭》,她顿时被张君秋独具韵味的唱腔和美妙的舞姿迷住了。她说,当时听了张君秋的演唱,就犹如三伏天送来一缕清爽的凉风,沁人心肺,畅快之极。小亚萍决意学习张派艺术,她将积攒的零钱买了张君秋的唱片,到虞肤声机的邻居家去学唱。听得多了,唱片已磨得模糊不清了。李婉云看到女儿如此喜爱张派艺术,就萌生了让女儿拜张君秋为师的念头,于是,她委托张君秋的挚友闻名老生演员陈少霖向张君秋表示女儿拜师的愿望。“张君秋这样的京剧艺术大师能收我这个小中学生为徒吗?”薛亚萍内心忐忑不安。

1962年2月27日,是薛亚萍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日子,这天,她来到仰慕已久的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家中,初见大师,小亚歧煸得局促不安,既高兴又紧张。张君秋温和地抚摸着薛亚萍的头问:“你多大了?”薛亚萍的回答犹如蚊子哼哼。张君秋和蔼可亲地说:“唱一段我听听好吗?”薛亚萍鼓足勇气唱了《女起解》的四句散板。张君秋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好!好!嗓子不错,我就收下你这个小徒弟吧!”机灵的薛亚萍赶快趴在地上休匪叩头大礼,激动的泪水叭嗒叭嗒落在客厅的地板上。行侮拜师大礼后,张君秋又对薛亚萍说:“以后吊嗓别往高处拔,这样嗓音要窄,宁可低一点,也要往宽里发展。”自此后,薛亚萍就住进兵马司后街张家,吃在那儿,喝在那儿,三年多时光,先生未收徒弟一分钱。

虞匪名师指点,薛亚萍对京剧更加痴迷。在师门久了,薛亚萍才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腿生唱得好不仅仅是由于天赋高嗓子好,而是讲究发声方法,着重行腔吐字,因而特别富有表现力。她的“擞音”就是一种轻微抖动声带发出来的声音。不论表现激昂的或是表现情感的,都很柔美动人。张君秋针对薛亚萍嗓音“尖高有余而宽厚不足”的弱点,为了让她看到他发音时的口腔,他索性对着薛亚萍唱。薛亚萍这个鬼精灵也摸到了老师的“脉搏”,越是唱不好的唱腔越要对着老师唱,张君秋听着不顺耳,就只好教她,有些难度很大的唱腔就是这样学会的。记得有一次张君秋正在午休。薛亚萍在屋外小声哼唱《春秋配》[慢板]“受逼迫……”唱到花腔的地方怎么也过不去,卡了壳。张君秋听到后大声叫道:“亚萍,进来把这个唱腔再唱一遍!”薛亚萍唱完后,张君秋又反复地哼唱了好几遍,薛亚萍方才豁然开朗,学会了老师“借音偷气”的演唱技巧。

  

张派发声方法好,共鸣腔用的好,还善于用“擞”音。薛亚萍开始训练时显得十分吃力。老师启发她,不要生搬硬套地去“死学”。先生让他去听西河大鼓。薛亚萍多次听和学唱刘宝全的《大西厢》,小彩舞的《剑阁闻铃》等,这样坚持了半年,不仅“擞音”找到了,而且学会了用唇齿舌辅助发声,为吐字打下了基础。

在说起模仿老师这个话题时,薛亚萍说,我平时十分注意观察老师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比如他说话时口形是圆的。就是十分高兴时也不张着嘴大笑,这是因为台上演唱就是这样,他说,古代妇女笑不启齿,台上习惯了,日常生活中就下意识地保持了这种口形。听张先生说话,总是有一股气匀称地托着声音,用气去振动声音,从来不跟自己的嗓子过不去。这其实就是张君秋老师的发声诀窍。我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惟妙惟肖,是因为和他在一起时,我十分注意观察她的一举一动,琢磨他的唱法,因此,深得张派神韵。

三年多的时光,张君秋诲人不倦,薛亚萍勤学苦练,觅得了张派的“真经”。她先后跟老师学习了《春秋配》、《祭塔》、《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十余出戏。17岁出师后,她唱着《春秋配》、《望江亭》、《状元媒》走向艺坛,成为张门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京剧诗文会薛亚萍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yQAZ018NOs/

名扬梨园显真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正是薛亚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京剧大师张君秋自然难逃厄运,被关进了牛棚,一时众叛亲离。薛亚萍也因家庭出身问题受到排斥。但薛亚萍顶住压力,不怕打击报复,时常去牛棚看望恩师。每次薛亚萍去看望恩师时,师徒俩都是泪水涟涟,泣不成声。

一次,薛亚萍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一块烤红薯,张君秋捧在手里舍不得吃,让亚萍带回去送给师奶奶。一次薛亚萍给老师送去一碗炸酱面,看到老师吃得那种香劲儿,亚萍躲在门后泪水长流。患难见真情,在老师最背运的日子里,薛亚萍挺身而出,在生活与精神上关心老师,使老师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1968年,薛亚萍到山东京剧团工作。在那个非常时期,薛亚萍也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不让她参加政治活动,剥夺了她登舞台的权利,甚至连吊嗓都不允许。年轻的亚萍感受到一种如山的压力,艺术生命被扼杀,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那时的她想死的念头都有。但是生性刚强的她还是挺住了。不能消沉下去,不能把心爱的京剧艺术扔掉,这样做是对老师的一种极大的伤害。于是,她想了一个“妙招”,她买了一只大水缸,每天爬在水缸里吊嗓,然后关起门来偷偷练功。每天如此,从不懈怠。“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是薛亚萍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四人邦”倒台后,薛亚萍重新走向心爱的京剧舞台,由于坚持练功,并没虞肤下8年不练功的痕迹,显示出自己深厚的功力。1978年,薛亚萍在《蝶恋花》一剧中饰演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立马叫响了梨园。接下来又在《闯王旗》中饰演高桂英,再度走红。这真是“8年不鸣,一鸣惊人”。

在恢复传统戏后,薛亚萍更是如鱼得水,她将老师张君秋所授尽情地去展示。先后演出了《望江亭》、《状元媒》、《秦香莲》、《玉堂春》等剧目。她在华美柔婉,俏丽明快的唱腔中,将运气技巧按照剧中人物的需要巧妙地揉进旋律中,使得演唱若断若续,悠扬婉转,刚柔相济,赋予剧中人物一种全新的舞台形象。薛亚萍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突出“后腔音”和“鼻音”的运用,使她的演唱酷似乃师,又有自己的特色。

在《望江亭》一剧中,她以情寄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把潭记儿丧夫新寡的苦闷彷徨、内心惘怅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无论从抒情、状物、叙事,还是人物的身份遭遇、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的转化方面,都唱得如行云流水,不娇不媚,不枝不蔓,毫无雕琢的痕迹。

《秦香莲》是薛亚萍的成名之作。她与闻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联袂演出《秦香莲》,恍惚间好像是张君秋与裘盛戎重新登台。薛亚萍饰演的秦香莲,发挥了张派的表演和唱腔特色,在《闯宫》中一段“心如刀绞我的泪难忍,低声下气叫官人……”唱得如泣如诉,行腔委婉动听,催人泪下。她的音色甜美、圆润,做工细腻传神,令观众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薛亚萍在演唱中,守矩不为矩所限,创新而不为新所乱。虽然她的演唱技巧高超,但从不卖弄技巧。她在《秦香莲》一剧中的几个唱腔很有特色。在“心如绞”、“夫在东来妻在西”的唱段中,多处运用了错骨不错位的唱法。如前者的“莫叫夫妻两离分儿失天伦”的拖腔和后者的“我撮土为坟安葬了官人的爹和娘。”有的用闪板唱出,有的则抑扬顿挫有致,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剧中人物欲哭无泪,欲说无话和悲痛欲绝的心情。展示了她深厚的演唱功底和极强的塑造人物的能力。

薛亚萍继承张派,而不是刻板地模仿张派,她根据女性的嗓音特点,将张派的演唱技巧巧妙地融和,并借鉴了不少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如果称其为薛派也不为过。

京剧《西厢记薛亚萍 于万增主演-2008年10月5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yU-_pR6r4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qbxSplWzBI/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ASTn4ZYQNs/

小张君秋传美名

薛亚萍说,一名演员只有将观众奉为上帝,你的艺术才会富有动力与活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在天津演出前,她在街上行走时被歹徒用砖头打破了脑袋,顿时血流满面,去医院缝了6针。当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薛亚萍仍处在半昏迷状态。团里没闻名角可替换,七点就要开演,方荣翔十分着急。薛亚萍在苏醒过来后,一把把头上的纱布拽了下来,把台灯夹在两腿中间,对着镜子躺在床上化妆。化妆后被扶着上了台。登上舞台的薛亚萍好像忘记了痛疼,唱得十分动情。痉恰顿时火爆起来,薛亚萍每念一句,唱一句,观众就抱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场面达到了白热化。因为多数观众知道薛亚萍是带伤演出。薛亚萍说,这是我唱得最好的一场《秦香莲》。我这个人越是面临艰难就越是有动力,越是能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1986年,薛亚萍赴天津参加“纪念张君秋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展演”,参加者都是张派弟子。薛亚萍与闻名花脸齐啸云联袂演出了《秦香莲》,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观众称赞她嗓音宽厚、吐字清晰,唱念做舞均有张君秋神韵。演出结束后,观众将一面绣有“小张君秋”的绵旗赠给了她。

从此,“小张君秋”的美誉传遍了神州。

薛亚萍扛张派大旗,成梨园名角。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1987年,她在首届中国电视京剧大奖赛中荣获第一名,1991年,她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4年,她荣获梅兰芳金奖,并与刘长瑜、李维康等当选中国京剧新8大名旦。

1995年,薛亚萍在获得梅兰芳金奖后,李瑞环周志请张君秋带几位学生到钧鱼台开庆功会。李瑞环同志叮嘱薛亚萍要好好继承张派艺术,同时要在发扬光大上下功夫。张君秋对爱徒说:“希望你不要光学我,哪一个流派的艺术都要听、要学,要博采众长。”

京剧张派经典《望江亭》薛亚萍 王蓉蓉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j7_fCiRsPs/

弘扬国粹成使命

1995年,薛亚萍去美国领取亚洲艺术家金奖,被婉留在那里教学。薛亚萍对记者说,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去弘扬国粹,闯出中国京剧艺术的一片新天地殊为不易。与她同去美国的同行,由于迫于生计,只好去干杂活糊口。但我以自己的艺术价值赢得了尊重,我以传播民族文化为使命,我在美国和台湾地区均有一大批学生。我辗转于美国和台湾地区,弘扬京剧事业,培育京剧新人。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京剧演唱仍在沿用旧的传统演唱技巧,我便将大陆新的演唱技巧传了过去,使台湾京剧发生了新的变化。薛亚萍在教授学生时,一改传统京剧“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将“丹田用气”、“口腔偷气”、“共鸣发声的准确位置”、以及“咬字启齿关系”,加以理论化,学戏的人可以举一反三,在短时间内就可掌握如何运气。薛亚萍虽然长年在国外,但她在海内也有些优秀的弟子。像济南京剧院的李青、上海京剧院的赵群、天津京剧院的姜亦珊等,均是她的得意门生,她们均在全国青年演员大奖赛上获过奖,是张派艺术中的后起之秀。薛亚萍说,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培养京剧新生力量已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京剧已融入薛亚萍的生命,传播京剧、培养京剧新人已成为她的使命。她被称之为中美文化交流特使,两岸统一文化特使。2001年,薛亚萍在台湾演出《玉堂春》时,场面十分热烈。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齐唱“苏三离了洪洞县……”看到这个动人的场面,薛亚萍禁不住热泪盈眶,毕竟都是炎黄子孙,要是能实现统一那该多好啊!。

薛亚萍弘扬中国京剧事业,传播民族文化的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2002年,美国林肯艺术中央授予薛亚萍为“终身艺术成就奖”。薛亚萍对记者说,10年前,我的恩师张君秋曾获得这项大奖。当时老师很高兴,因为对他来说,得奖不得奖已是无所谓了。但他十分在乎这个大奖。未曾想,10年后,他的学生也得了这项大奖。思师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告慰了。

京剧艺术占据了薛亚萍的大部分生活空间。她虞方个业余兴趣,一是开车,二是看电影。她说我喜欢车,驾车时贩芹捣歉的感觉很棒。我爱看电影,是个电影迷。但我看电影的目的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是借鉴艺术技巧,将其融入京剧艺术。今生今世,我是离不开京剧了

京剧薛亚萍戏库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8784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